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小米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乳酸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加以研究,并建立混菌发酵生长动力学模型。方法:以小米为生长基质,将乳酸菌和酵母菌分别纯培养和混菌培养,研究发酵液中细胞浓度、游离氨基氮(FAN)、还原糖、乳酸及乙醇含量的变化;在对Lotka-Voherra种间竞争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构建混菌发酵生长模型,利用origin软件求解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结果:加入辅助菌株酵母菌进行混菌发酵,酵母菌对乳酸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发酵产酸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乳酸菌的存在对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酵母菌主要产物乙醇的产量却显著增加;混菌发酵生长模型求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混菌培养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小米自然发酵过程难控制,研究自然发酵液分离并鉴定出的优势菌(乳酸菌、酵母菌)对发酵小米淀粉物化性质的影响,可更好地剖析小米自然发酵的机理,为掌握并控制自然发酵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质量浓度为0.2 g/100 mL的NaOH溶液提取发酵后小米淀粉,并测定自然发酵、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小米淀粉溶解度、膨润度、透明度、热特性、黏度特性。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3种发酵方式所得小米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度和透明度均降低,且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小米淀粉的透明度较自然发酵下降1.4%和1.0%;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96 h时糊化温度较自然发酵下降1.84℃和1.13℃,峰值温度较自然发酵下降1.04℃和0.43℃;终止温度降低3.69℃和2.85℃;热焓值较自然发酵相比上升1.00 J/g和0.78 J/g;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衰减值、回生值较自然发酵分别下降978 mPa·s和400 mPa·s、743 mPa·s和471 mPa·s,峰值黏度较自然发酵相比上升185 mPa·s和103 mPa·s。自然发酵的优势菌(乳酸菌、酵母菌)使小米淀粉发生改性,且发酵后的物化性质较自然发酵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洛川苹果为原料,优化混菌发酵苹果酵素的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酵母菌发酵以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植物乳杆菌发酵以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得到单一菌种发酵的最佳条件.再通过考...  相似文献   

4.
以产香酵母菌、高产酸醋酸菌以及产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将3株功能菌应用于四川保宁醋中进行接种强化发酵。单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强化组1(接种产香酵母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数及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17.39%、20.23%,达到27种、79.65%;强化组2(接种高产酸醋酸菌)与强化组3(接种产多糖乳酸菌)酸度分别上升了82.75%、155.75%,稳定在3.18%、4.45%,其中有机酸含量增幅在23.46%~389.21%之间;强化组3多糖质量浓度提高了68.43%,高达1 143.78 mg/L。采用混菌设计确定强化发酵最佳接种比例,其结果证明在总接种量1%,接种比例为酵母菌40%、醋酸菌16%、乳酸菌44%条件下,所得食醋的效果最佳,其酸度为5.28%,挥发性物质种数为30种,感官评分85.65。研究结果为改善保宁醋风味、提高出醋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混菌发酵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重要的生化反应过程仅靠单株微生物是不能完成的,必须依靠2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培养来完成,即混菌培养或称为混菌发酵。文中综述了混菌发酵的优点,并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混菌发酵在食品、代谢物转化、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乳酸菌乳酸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对低温乳酸菌活菌数影响均显著(,<0.01),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24.32℃、初始pH6.60、接种量3.20%,在此条件下活菌数的预测极大值为10.32lgCFU/mL,验证实验的活菌数为(10.25±0.02)lgCFU/mL,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约为0.99%.  相似文献   

7.
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的产酸、产香、产黏特性。以发酵酸度、乙醛质量浓度和黏度为综合指标,确定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S.t.)、保加利亚乳杆菌(L.b.)、嗜酸乳杆菌(L.a.)混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2℃,总接菌量体积分数4%,V(S.t.):V(L.b.):V(L.a.)=3:2:1。在此条件下,混菌培养可以显著地提高酸度、乙醛质量浓度、黏度、胞外多糖质量浓度、β-半乳糖苷酶酶活、蛋白酶水解能力(P<0.01)。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与黏度,β-半乳糖苷酶酶活与酸度,蛋白酶酶活与酸度、乙醛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系数很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椰果表面混菌生物膜的最优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在椰果表面形成的混菌生物膜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别选取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固液比、接种量四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椰果表面形成的混菌生物膜上活菌数的影响效果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固液比>接种量。椰果表面混菌生物膜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为:培养时间2.5d,培养温度为37℃,椰果与MRS液体培养基组成比例为1∶30(g/mL),接种量为2%。在此培养条件下培养的混菌生物膜,其活菌数达到最大值,为5.79×108CFU/cm2。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180-183
以低温乳酸菌乳酸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对低温乳酸菌活菌数影响均显著(p<0.01),最优条件为:培养温度24.32℃、初始pH6.60、接种量3.20%,在此条件下活菌数的预测极大值为10.32lgCFU/mL,验证实验的活菌数为(10.25±0.02)lgCFU/mL,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约为0.99%。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从红茶菌液中分离得到一株性质优良的非酿酒酵母H8(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crusei),并与全美梅氏酵母、葡萄有孢汉生酵母按1:1:1比例混合,经过46 h培养,与酿酒酵母顺序接种发酵赤霞珠红葡萄酒,通过测定挥发香气物质以及感官品评,与法国酿酒活酵母(RX)在单菌种条件下发酵比较,结果表明:混菌发酵与单菌发酵的理化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混菌发酵的酒样中共有挥发性物质29种,其中酯类物质17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3种,烯烃类物质2种,酮类物质1种,其他物质3种;而单菌发酵的酒样中有2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物质16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2种,烯烃类物质1种,酮类物质1种。结论:混菌发酵中含量较多且单菌种没有的物质如苯乙醇、薄荷醇、柠檬烯、十一醛、肉豆蔻醛等均具有丰富复杂的特征相香气,对葡萄酒香气有一定积极的贡献,有利于改善目前市场上葡萄酒同质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将南瓜汁和苹果汁混合发酵的果酒与酸奶进行调配,研制果蔬复合型乳酸菌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发酵果汁的最佳工艺为:南瓜汁∶苹果汁=1∶3,酵母菌接种量为8%,发酵天数为3 d,糖度为8 Brix;复合型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工艺为:发酵乳添加量为32.0%,复合发酵果汁8.0%,糖添加量为10.0%,稳定剂添加量(CMC∶黄原胶=2∶1)为0.30%,加酸量(柠檬酸∶果酸∶VC=8∶1∶0.5)为0.14%,均质压力为20 MPa.  相似文献   

12.
玉米花粉营养丰富。制作面包时,在面团中加入破壁的玉米花粉。将酵母菌与乳酸菌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剂。经过发酵和焙烤,研制出具有花粉清香的保健型花粉面包。混合发酵法生产花粉面包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玉米花粉添加量为5%,糖添加量为10%,酵母菌与乳酸菌配比为2.5∶1,发酵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13.
利用啤酒废酵母深层发酵培养假蜜环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了假蜜环菌试验菌株摇瓶培养条件为:碳源浓度25g/L,氮源浓度0.336g/L,初始pH4.0,种龄为7d的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0%(V/V),在27℃,摇床转速140r/min。对照此培养条件,确定假蜜环菌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经过破壁处理啤酒废酵母粉4.8g/L,葡萄糖24g/L。相同培养条件下,菌丝体收获量为干重13.5g/L,生物量高于利用蛋白胨培养基扩大培养的产量:13.0g/L。  相似文献   

14.
酵母菌乳酸菌联合发酵荔枝果汁开发低醇饮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威  罗立新 《食品科技》2012,(6):109-112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酵母菌和乳酸菌联合发酵荔枝果汁开发低醇荔枝保健饮品的工艺条件。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为20h,乳酸菌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2℃,pH值为4.0,酵母菌接种量为1%。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10L中试发酵,所得产品各项检测指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植物乳杆菌在荸荠汁中的培养特性并寻找一种利用荸荠淀粉废水生产乳酸菌剂的低碳环保工艺。将植物乳杆菌分别接种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0.5%、1.0%、2.0%、3.0%、5.0%的荸荠汁中进行培养;接种到用Na OH溶液调p H至7.0,添加2.0%的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再培养;接种到121℃,15 min热处理后的荸荠汁中进行培养;接种荸荠汁分别置30、15、4℃下培养,观察乳酸菌的培养特性;最后接种到荸荠淀粉废水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密度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0%以下的荸荠汁中呈线性比例增加,用碱中和后可增加90%的菌密度,但加糖无效果;不经热处理的荸荠汁培养植物乳杆菌效果更好,植物乳杆菌在低温下亦生长良好;荸荠淀粉废水直接培养植物乳杆菌可得到菌含量为109CFU/m L的高浓度乳酸菌剂,荸荠淀粉废水可直接被用于生产乳酸菌剂。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温度下对小米粉进行热处理,然后以20%添加到小麦粉中制成混合粉,通过测定混合粉的粉质特性和馒头的感官评价确定热处理小米粉对混合粉品质改善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是加热温度110℃、时间15 min。将不同比例热处理小米粉添加到小麦粉,研究对混合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小米粉的糊粘度,显著降低馒头的硬度,改善馒头的品质。感官评价表明,在添加10%热处理小米粉时,用混合粉制做的馒头品质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经水解、焙烤等过程制作小米、玉米、大豆复合饮料的生产技术,确定了原料的配比、焙烤方法以及稳定剂的配比、浓度。  相似文献   

18.
选用4株酵母菌和2株乳酸菌固态发酵马铃薯渣,通过测定发酵产物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确定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共生关系,最终筛选生产SCP(单细胞蛋白)的适宜菌种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菌株配伍为酿酒酵母+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经过发酵,马铃薯渣粗蛋白含量为35.63%,真蛋白含量为14.05%。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乳酸菌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酸菌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及自然分离的乳酸菌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一些缺陷进行了简要叙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因工程乳酸菌的研究现状,并对基因工程乳酸菌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雪莲果和西番莲果为原料,研究了双酵母组合、酵母接种量、亚硫酸氢钠用量、pH值、初始加糖量对雪莲果-西番莲复合果酒残糖、酒精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梨酵母-活性干酵母组合较理想;影响雪莲果西番莲复合果酒发酵残糖、酒精度和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为酵母接种量、亚硫酸氢钠用量、pH值、初始加糖量,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接种量15×104个/mL、亚硫酸氢钠用量为0.006%、pH值为4.0、初始加糖量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