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闪黎 《治淮》2004,(8):32-33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为一等1级建筑物,是淮安枢纽的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京航运河河道上,与京航运河斜交交角77°,采用钢筋混凝土"上槽下洞"(上部为京杭运河渡槽,下部为入海水道涵洞)的立体结构形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按近期设计泄洪2270m3/s、强迫泄洪2890m3/s设计,洞身为3孔一联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为6.8×8.0m;涵洞顺水流方向长108.604m,共分4节,其中上、下涵首长各25m,中间两节涵身长各31.272m,中墩厚1.0m,两侧边墩厚1.2m;上部航槽为宽80.0m矩形断面,地涵底板高程-6.0m,航槽底面高程为3.5m.  相似文献   

2.
黄敏吾 《治淮》2006,(9):24-26
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立交地涵是淮安枢纽工程的主要建筑物,轴线与入海水道中心线斜交,斜交角77°,采用上槽下洞的结构型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6.8×8.0m,3孔一联。下部涵洞每中联宽24.4m,边联宽24.6m。涵身底板厚1.3~1.5m,涵墩厚1.0~1.2m,涵顶板厚1.0m,涵身混凝土总量约10万m3。上部通航渡槽按Ⅱ-(3)级航道的通航标准设计,净宽80.0m。立交地涵顺水流方向总长108.604m,宽122.48m。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及其运行要求,淮安立交…  相似文献   

3.
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施工期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黎 《治淮》2004,(11):38-39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为一等1级建筑物,是淮安枢纽的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京航运河河道上,与京航运河斜交,交角77°,采用钢筋混凝土"上槽下洞"(上部为京杭运河渡槽,下部为入海水道涵洞)的立体结构形式,用于入海水道泄洪的下部涵洞按近期设计泄洪2270m3/s、强迫泄洪2890m3/s设计,洞身为3孔一联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共15孔,单孔断面尺寸为6.8×8.0m;涵洞顺水流方向长108.604m,共分4节,其中上、下涵首长各25m,中间两节涵身长各31.272m,中墩厚1.0m,两侧边墩厚1.2m;上部航槽为宽80.0m矩形断面,地涵底板高程-6.0m,航槽底面高程为3.5m.  相似文献   

4.
李万荣  刘继欣  赵宏郎 《治淮》2002,(12):20-22
一、工程概况 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基础底部设钢筋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成两对称的π字形布置在地涵两侧,以截断京杭运河与立交地涵地下的水力联系,防止地涵基础产生渗流破坏。除防渗墙外,在立交地涵四角岸墙与运河翼墙接缝处各设一道支护墙,以减小翼墙下基础土对岸墙的侧向挤压力和减少岸墙基础土方开挖与回填量,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5.
吴爱兵 《治淮》2002,(12):24-25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是入海水道建筑物中难度最大的一个枢纽工程,其施工工序多,技术复杂,是控制整个入海水道总工期的关键性工程之一。 由于该工程主体混凝土部分施工工期短,施工任务繁重,施工强度大,日需水泥最大量约600吨(运输距离约250公里),且都是散装,需特种车辆和设备来运输和储存,再加上施工单位从美国租用了高效率的胎带机混凝土输送设备,这就给水泥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淮河洪水的出路 ,经国务院批准在淮河下游的洪泽湖入海口开挖和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 2级枢纽 ,位于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其作用是实现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大运河的交叉 ,维持京杭大运河水路航运 ,同时满足淮河入海水道泄洪和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 ,以及连接淮扬公路交通。入海水道穿过京杭大运河的立交地涵是枢纽的主体工程 ,是亚洲最大的立交地涵。为了使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整个工程从设计到兴建十分重视其安全监测 ,采用了国际上较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安全监…  相似文献   

7.
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泽湖)洪水出路、保证洪泽湖大堤安全的一项战略性骨干工程。它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布置,并与其形成两河三堤,该处现有建筑物较多,且已形成泄洪、调水、灌溉、排涝、发电、航运和公路交通等多种功能的水利枢纽。  相似文献   

8.
刘继欣  李万荣 《治淮》2003,(7):14-15
一、概述 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立交地涵工程是维系京杭运河与入海水道两水系立体交叉的枢纽建筑物,为防止京杭运河河水向地涵渗透,涵顶设计了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砂浆和沥青玛蒂脂封闭层等)防渗层。 根据设计图纸,涵顶分缝处及涵顶四周均以14.8cm厚改性沥青砂浆封闭,其它部位均摊铺7.8cm厚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砂浆顶面涂刷沥青玛蒂脂封闭层(厚2mm)。  相似文献   

9.
黄敏吾 《治淮》2004,(3):33-35
淮安立交地涵枢纽工程位于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交汇处,座落在地下水极其丰富的软土地基上.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立交地涵施工期混凝土的温控防裂问题,用三维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法对淮安某立交地涵工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期的仿真计算分析,对结构施工分层、设置后浇带、部分整体浇筑和多种保温等混凝土防裂措施进行了计算和比较,了解这些防裂措施的效果,进而找出最有效的防裂措施,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电脑三维渲染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往的水利水电枢纽概貌表现图多采用手工描绘,缺乏精确的比例、真实的场景和视角可变性,而在图形工作站完成,则价格昂贵。采用电脑三维渲染技术可以准确地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和工程建成后的形象,这里,作者通过电脑三维表现图的制作思路、过程的分析,将电脑三维表现图的基本制作过程分为建模、渲染及实景合成,明确了各步骤的目的和原则。并以皂市水利枢纽工程表现图的制作过程为例,较为详尽地介绍和解释了各操作步骤及基本技法,为电脑三维渲染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示例。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全过程控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现浇混凝土箱涵,特别是一些横向跨度较大的箱式涵洞,虽然工序不变,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针对箱涵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涵闸工程混凝土温控防裂需要,研制了全自动化数字测温系统。该系统的硬件部分由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采集单元、GPRS DTU组成,软件部分包括中心服务器软件和客户端软件。系统实现了GPRS公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无人值守、多测点远程测量和数据实时共享,具有体积小、无需布线、运行稳定、精度高等特点。经过实际工程多次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预期性能。基于以上系统的测量数据,结合三维非稳定温度场数值计算,对特定工程的水化热参数进行了反演。规范给出普硅42.5水泥水化热参数为m=0.69,n=0.56;而根据实测数据反演的结果为m=1.85,n=0.79。根据两组参数分别进行了三维温度应力计算,得到完全不同的计算结果,前者温度应力未超标,后者多处超标需要采用温控防裂措施才能保证结构防裂安全。因此对实际工程进行温度监测和水化热参数反演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深圳供水工程箱涵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深圳东部供水工程箱涵混凝土的设计要求 ,采用当地原材料进行了配合比优化试验 ,提出了箱涵混凝土的推荐配合比 .试验结果表明 ,掺用 40 % 级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 ,可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 ,有利于箱涵抗裂  相似文献   

16.
采用质量控制分析的方法,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从技术措施和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一些手段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在施工中易出现裂缝,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干缩以及自生体积变形和外部约束作用等几方面,其中主导因素是外部约束作用.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在施工中为防止裂缝出现,主要是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做好冷却和表面隔热,防止渗水.具体施工时,如出现裂缝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18.
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防裂技术是一种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有效手段,在工民建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这种防裂技术同样适用于水工结构中,一般与其他防裂技术一起构成水工混凝土结构综合防裂措施。结合某水工混凝土结构防裂设计与施工的实例,介绍了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防裂技术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于水工建筑之中,裂缝出现会对混凝土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技术尚不能完全解决此类问题。本文通过对裂缝理论上的成因和施工中造成裂缝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设计上以及施工中对应的技术措施,减少裂缝出现,降低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