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SBS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SBS的反应。试验中采用红外光谱对纯化后的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测试了接枝产物的粘接性能,讨论了温度、时间、引发剂含量和单体/SBS比值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得出最佳改性配方;利用热重分析法测定了改性产物的热分解温度。实验表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体能增强SBS对极性材料表面的粘接性能,同时改善了SBS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马来酸酐和正十八醇为原料合成了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马来酸单十八酯,并用其改性Fe3O4纳米磁粉.用改性纳米磁粉制备了苯乙烯基可聚合磁流体,并通过本体聚合获得了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直径约7 nm的Fe3O4纳米颗粒在磁流体和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磁粉表面包覆的马来酸单十八酯和苯乙烯基质发生了共聚.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及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与相间条件聚合的聚苯乙烯(PS)相比,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去除磁粉后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降低,但热稳定性比相同条件下聚合的PS有明显提高,这说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和活性PS链之间形成了共价键,从而增强了Fe3O4纳米颗粒与基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对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接枝,制备成SBS—g—GMA接枝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化学滴定方法测定其接枝率及接枝物的凝胶含量;考察了单体GMA和引发荆DCP的用量以及停留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的溶液浸渍聚乙烯(PE),然后除去有机溶剂,热引发接枝改性聚乙烯.考察了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第一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时,单体投料量、浸渍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接技单体投料量为7.0%、界面剂用量为17.2%时,室温下浸渍6h,于100℃反应2h得到接枝率为6.43%的接枝产物.  相似文献   

5.
双单体溶液法接枝改性SB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作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进行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的接枝改性研究.主要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用量、引发荆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SBS:mMAH:mSt=10:1:1,BPO用量为2%(相对SBS、MAH和St总量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并用红外光谱和接触角仪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AH被成功接枝在SBS链上,且接触角随着接枝率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的方法及其性能。用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MAH已接枝到SBS上,用DSC分析了接枝物的纯度。MAH改性的SBS溶于三元体系溶剂,可制得价廉的胶粘剂,粘接强度高于不用MAH改性的SBS。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改性SBS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SBS树脂和含双键的硅烷偶联剂为原料,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合成了粘接性能良好的改性SBS树脂。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及原料配比对产物粘接强度的影响,优选的最佳条件为:SBS树脂与有机硅摩尔比为1∶0.8,引发剂BPO用量为总单体量的1.5wt%,65℃下反应2~3h,可制得性能优异的有机硅改性SBS树脂。红外分析表明,有机硅被成功地接枝到了SBS树脂上。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聚硅氧烷大单体(PDMS-MA)与苯乙烯共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梳状接枝共聚物(PSt-g-PD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研究了聚硅氧烷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共聚合活性的影响,并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单体PDMS-MA的共聚合活性随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投料比的增加,共聚合转化率下降.与纯聚苯乙烯相比,PSt-g-PDMS的热稳定性提高.而且,随着大单体PDMS-MA相对分子质量和它在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再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法在GO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制备的产物即为纳米GO-g-PS复合粒子,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和拉伸试验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BS/GO-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都明显高于纯的SBS和SBS/GO复合材料。动态力学分析( DMA) 测试结果表明,SBS/GO-g-PS复合材料高温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SBS和SBS/GO复合材料提高4℃。  相似文献   

10.
油酸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油酸这一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熔融接枝聚丙烯(PP),探讨了反应条件(如转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类型及浓度、单体浓度、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接枝产物,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接枝前后PP结晶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高莉宁  李廷  夏慧芸  张怀强  王小蔓  陈华鑫 《化工进展》2014,33(7):1773-1779,1795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沥青改性剂。本文针对SBS与沥青物化性质差异较大、相容性不足、制备的改性沥青易离析的应用缺陷,在阐释接枝SBS接枝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引发剂法和辐射接枝聚合法为代表的接枝方法,综述了不同单体接枝SBS作为沥青改性剂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评价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即选择极性合适、不影响沥青性能的单体,综合研究物料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来严格控制接枝SBS合成过程,全面准确地表征接枝物结构及接枝率等参数,并深入研究其改性沥青机理,建立整套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使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了化学改性,采用溶液聚合法在改性后的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苯乙烯,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纳米SiO2/PS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考察了改性前后纳米SiO2与硅烷偶联剂、苯乙烯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构,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聚苯乙烯相比,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7.6%、拉伸强度提高了0.98%,显示出纳米SiO2对聚苯乙烯具有同时增强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KH570用量对纳米SiO_2接枝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醇和水混合液作为分散介质,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KH570接枝改性纳米SiO(2Nano-SiO2-g-KH570)。采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及亲油化度测试,研究了KH570用量对Nano-SiO2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醇和水混合液为分散介质,KH570可以对Nano-SiO2进行接枝改性;KH570用量对Nano-SiO2-g-KH570的粒径、粒径分布及亲油化度有明显的影响:KH570用量为5%时,Nano-SiO2-g-KH570的粒径最小,为103nm,粒径分布较窄,亲油化度为32%。  相似文献   

14.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纳米SiO2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将KH-570化学键合在纳米SiO2表面,形成化学改性的纳米微粒MPS-SiO2。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70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溶剂配比对纳米SiO2表面双键含量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表面成功地实现了化学改性。  相似文献   

15.
冼杏仪 《广东化工》2012,39(16):49-50
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在Si02溶胶存在情况下,利用有机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的桥接作用,制备得到Si02/丙烯酸酯共聚物杂化乳液。对有机硅单体和二氧化硅用景对复合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投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对制备得到的复合乳液的形貌和耐热性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有机硅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用量为总单体4.0wt%,SiO2溶胶用鲢为单体15wt%以内,可制备出稳定的SiO2/丙烯酸酯共聚物杂化乳液。由于有机硅单体的桥接作用,部分SiO2粒子形成与乳胶粒上,形成草莓状的复合结构,且复合乳液其有较高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
以介电性能优异的聚苯醚(PPO)改性的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CE)为基体,分别以超支化聚硅氧烷接枝的纳米二氧化硅(HBP SiO2)和未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 SiO2)为改性剂,制备了CE/PPO/HBP SiO2和CE/PPO/nano SiO2两种三元体系复合材料,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分析手段对HBP SiO2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no SiO2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且HBP SiO2比nano SiO2显示出更好的改性效果;CE/PPO/HBP SiO2体系的介电常数均低于CE/PPO/nano SiO2、CE/PPO、CE体系,而介电损耗因子比CE、CE/PPO体系的小,比CE/PPO/nano SiO2体系的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油酸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有效地改善了纳米SiO2的表面性能,并通过预乳化种子乳液法制备了纳米SiO2改性纯丙乳液,并对改性前后的SiO2、纯丙乳液及纳米SiO2改性纯丙乳液进行红外、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质、紫外一可见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SiO2粒子疏水性增强,团聚现象明显减少.说明通过油酸改性,提高了无机纳米SiO2粒子在有机物中的分散性,为其参加乳液聚合创造了条件.紫外一可见光谱、热质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改性的纯丙乳液热稳定性和耐紫外光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于祥 《广州化工》2010,38(1):122-125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与光学显微镜(OM)从动态力学性能及相形态变化的角度研究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蒙脱土(SBS/MMT)共混物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高温贮存稳定性测试对其稳定性作了进一步分析,并对SBS/MMT共混物改性沥青与SBS单独改性沥青及SBS/MMT直接改性沥青的上述性能分别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BS/MMT共混物改性沥青的稳定性整体上较SBS单独改性沥青及SBS/MMT直接改性沥青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添加二氧化硅(SiO2)到木薯淀粉(TPS)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热塑性TPS/SiO2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吸水性、生物降解性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SiO2添加量的增加,TPS吸水率呈下降趋势,且添加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处理后的纳米SiO2比未处理的吸水率低。随着生物降解时间的增加,TPS/SiO2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率提高;随着SiO2用量的增加,TPS的生物降解率呈下降变化,且SiO2表面处理后能明显提高TPS的生物降解性。随着SiO2用量的增加,TPS的熔融峰增加,且添加SiO2表面处理后的TPS熔融峰比未经表面处理的SiO2高。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异氰酸乙酯(IEM)作为改性剂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相关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前后纳米SiO2的表面化学结构、热性能以及在溶液中的分散情况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改性后的纳米SiO2对环氧丙烯酸酯(E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2分散性较好,对EA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改善,能同时达到增强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