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无摩擦气缸的定义与应用,根据圆柱活塞间隙密封与带径向两排节流小孔圆柱活塞的密封模型,指出了影响其内泄漏量的主要参数。结合理论分析与经验,设计了一种新型无摩擦气缸及其带径向节流孔与轴向密封槽的气浮活塞,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了活塞与缸壁间隙处的气流压力与流速分布,研究表明活塞上密封槽具有提高密封与支撑作用。另外为获取无摩擦气缸的摩擦性能,研究了两种测试方法与装置,根据实验可得活塞表面带密封槽与节流小孔的气浮式气缸活塞向上运动时摩擦力极小,实现了气悬浮。  相似文献   

2.
气液泵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气液泵是以压缩空气为能源,以气动自控换向阀操纵差动式气缸往复运动,带动液压缸活塞运动,获得排出定值压力油的一种增力装置。因其供油形式是柱塞泵,动力源是压缩空气,故取名气液泵。目前我国已有的气液泵可分为:单缸单作用式气液泵,双缸单作用式气液泵和单缸双作用式气液泵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无杆双作用气缸具有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等优点。所以,目前已应用在传送机构上。下面将无杆双作用气缸的结构以及设计制造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说明如下。一、气缸的结构和特点无杆双作用气缸在长度方向上,它所占的空间尺寸仅为普通型有杆气缸的二分之一。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特点如下。1.气缸的活塞是装配式的结构。它有一个径向伸出部份。该部份与负载相连接。2.气缸缸体7全长上有一个轴向通槽。活塞的伸出部份就是通过该槽伸到缸体外面。  相似文献   

4.
Lintra无活塞杆气缸的设计既具有最广泛的应用性,又只占最紧凑的空间,因此成为成本低而效率高的驱动装置。 用挤压成形的带槽铝管制成气缸能使活塞与驱动座相联。这样可使气缸的长度只要略大于活塞的行程,即能使活塞在气缸的全长内工作。这类气缸特别适用于空间狭小,或需与工件平行安装的各种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5.
建立单螺旋角槽干气密封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方法分别研究槽数、螺旋角、槽深、气膜厚度、槽台比以及转速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文献的实验值基本吻合。通过分析对比泄漏量、流场压力分布、平均开启压力等密封性能参数,优化出性能最佳的干气密封几何结构参数。针对单螺旋角槽在螺旋槽入口处的吸力面上存在明显的低压区的问题,提出双螺旋角槽干气密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双螺旋角槽在密封端面之间产生平均开启压力高于单螺旋角槽;相比于单螺旋角槽,双螺旋角槽在吸力面的入口处的流动分离更加明显,在槽区产生的动压效应更加明显;双螺旋角螺旋槽的密封性能更佳,其气体泄漏量也低于单螺旋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L-16/50型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进行提高输气量的技术改造,将Ⅱ、Ⅲ级由带平衡段的单作用级差式结构的气缸改成Ⅱ、Ⅲ双作用串联活塞结构的气缸。在节能和增加输气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1 前言气缸是气动执行器 ,是易损元件 ,我单位使用的是QGB E4 0× 16 0单活塞杆双作用型气缸 ,数量可观 ,每使用一年 ,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气、“咬缸”、缓冲失效等故障 ,为解决此类问题 ,本着自己动手的原则 ,对气缸进行维护保养。2 保养单活塞杆双作用气缸的结构原理如图 1所示。1 后缸盖  2 密封圈  3 缓冲密封圈  4 活塞密封圈5 活塞  6 缓冲柱塞  7 活塞杆  8 缸筒  9 缓冲节流阀10 导向套  11 前缸盖  12 防尘密封圈13 磁铁  14 导向环图 1 普通型单活塞杆双作用气缸将气缸拆解 ,先对各零部件进行清洗 ,…  相似文献   

8.
1 前 言我单位使用的是QGB -EΦ4 0X16 0单活塞杆双作用型气缸 ,数量可观 ,每使用一年 ,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气、“咬缸”、缓冲失效等故障 ,为解决此类问题 ,本着自己动手的原则 ,对气缸进行维护保养。2 保 养将气缸拆解 ,其结构原理如下图 1所示。先对各零部件进行清洗 ,再逐一润滑组装。1 后缸盖 ;2 密封圈 ;3 缓冲密封圈 ;4 活塞密封圈 ;5 活塞 ;6 缓冲柱塞 ;7 活塞杆 ;8 缸筒 ;9 缓冲节流阀 ;10 导向套 ;11 前缸盖 ;12 防尘密封圈 ;13 磁铁 ;14 导向环图 1 普通型单活塞杆双作用气缸 2 .1 活塞的保养气缸活塞受气压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CFD正交试验的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FD数值仿真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螺旋角、槽深、槽数、槽宽比和槽长坝长比对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单因素试验揭示开启力和泄漏量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合理选择提供依据。由正交试验得到分别以开启力、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端面结构。由极差分析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槽长坝长比是影响开启力和泄漏量的最主要因素,而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主要由槽深和螺旋角决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CFD数值仿真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螺旋角、槽深、槽数、槽宽比和槽长坝长比对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单因素试验揭示开启力和泄漏量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合理选择提供依据。由正交试验得到分别以开启力、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端面结构。由极差分析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槽长坝长比是影响开启力和泄漏量的最主要因素,而气膜刚度和刚漏比主要由槽深和螺旋角决定。  相似文献   

11.
《机械传动》2013,(11):155-157
以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为例,分析了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采用气动执行机构的原因,对气动执行性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介绍了单作用气缸和双作用气缸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对单作用气缸的斜拉弹簧式、双弹簧式回位方式和双作用气缸回位方式做了样车试验,结果表明双作用气缸更可靠,该机构目前已批量应用于实车。  相似文献   

12.
双密封角式截止阀沈阳市忠厚阀门制造公司赵忠厚目前,安装在各种气体和液体储罐、槽罐车以及化工设备装置上的截止阀,通常采用单密封副。在一些特殊工况下,这类阀门的密封效果差,介质容易泄漏,使用寿命短。双密封角式截止阀是通过问杆和自闭弹簧的作用实现阀门的双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阀门驱动装置用储气复位式气缸的结构特点、控制方法及与传统复位气缸的差异。该产品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1620652900.9)。  相似文献   

14.
蒸汽机车是通过燃烧燃料使锅炉内的水受热变成蒸汽,导入气缸,推动鞲鞴,将热能变为机械能,使车轮转动的机车,蒸汽机车调整阀装置是开启和关闭由锅炉向汽室内供给蒸汽的装置,并能用以调节蒸汽供给量的多少。本文对传统蒸汽机车调整阀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涡轮蜗杆式蒸汽机车调整阀结构、工作过程及阀门开度计算过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可靠性,通过分析反后坐装置工作原理以及火炮后坐过程,设计了一种气压式后坐模拟实验系统。该装置通过气缸活塞两侧压强差来推动活塞杆,进而推动反后坐装置模拟后坐运动。通过分析模拟后坐过程中的气缸两侧压力变化过程,推导出气缸充气压力计算公式,并以某反后坐装置为原型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后坐模拟实验系统基本能满足要求。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反后坐装置、缓冲器、悬架等缓冲装置的试验与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16.
气动卷筒夹头由气缸体、活塞、活塞杆、楔形滑块座、弹簧、沿圆周均布的滑块及夹紧块等零件构成,实质是利用带弹簧复位装置的单作用气缸加楔形滑块来实现将活塞的轴向移动转变成夹紧块的径向移动而达到对卷筒的夹紧目的.  相似文献   

17.
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性能的解析计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螺旋槽轴承的“窄槽”理论,计算分析了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的开启力、摩擦功耗和上游泵送速率等性能,给出了可用于该类密封设计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8.
叶片数对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程上普遍采用的k-ε两方程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单叶片和双叶片螺旋离心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叶轮与蜗壳内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等流场信息,比较了单叶片和双叶片螺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单叶片和双叶片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叶片数对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动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气动装置的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连接密封部件的结构。这里所介绍的密封圈新结构如图1所示,它具有T形截面,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因为它们在工作时产生的摩擦力很小。装配时(图2a),密封圈3沿气缸2的工作直径D具有过盈,而在活塞槽内则具有间隙k=0.2mm和α=0.1mm.与气缸接触的环形表面的圆弦半径r等于环截面高度h的一半。密封圈的工作情况如下:在供给压缩空气时(图2σ),密封圈在变形的同时沿气缸表面滚到用凸缘(圆周半径r_1)与活塞槽壁接触。在空气压力增加时,密封圈沿气缸表面滑动,压向槽壁,然后与活塞一起运动。  相似文献   

20.
耿玮 《装备机械》2012,(1):29-32
通过对双叶片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受力特性分析,结合制冷剂、润滑油溶解特性,建立了双叶片压缩机径向泄漏对容积效率的影响计算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发现,双叶片转子式压缩机如果保持原有的圆形气缸设计,由于径向泄漏大增,容积效率较低。只有将气缸内径设计为椭圆形结构,才能有效降低径向泄漏,获得较高的容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