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5型单克隆抗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M_5型白血病相关抗原免疫 BALB/C 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 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急非淋 M_5型白血病抗体的杂交瘤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与急非淋 M_5型白血病有反应,与其他型白血病没有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CFU-GM 培养结果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M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起收治的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38例,给予减低剂量MA方案,即第1~3天给予米托蒽醌5~6mg/d静滴;第1~5天给予阿糖胞苷0.2g/d,1次/d。结果 38例中取得完全缓解(CR)21例,CR率55.26%;部分缓解(PR)9例,PR率23.68%,总有效率78.95%。结论减低剂量M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可作为目前较理想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双色FISH)检测累及单核系统急性髓性白血病中混合细胞系白血病基因MLL受累情况的表达,探讨MLL基因受累的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阐明1例与NUP98基因相关的急性杂合性白血病的临床遗传学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3号和11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地高辛标记的跨越NUP98基因的BACRP11-120E20探针进行间期和中期荧光原住杂交(F1SH)检测.结果 R显带分析显示47,XX,t(311)(q13;p15), 21;染色体涂抹证实3号和11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间期和中期FISII均显示该染色体异常累及SUP98基因.结论 识别一种累及NUP98基因的新的染色体易位,为下一步研究NUP98基因新的对手基因及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usashi(Msi)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THP-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Msi2在AML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si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si2、cyclin D1、p21、cdk2基因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si2蛋白表达水平;生长曲线观察THP-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结果与scramble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Msi2-siRNA组细胞cyclin D1、cdk2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P0.05),p21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增高(P0.05),Msi2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si2-siRNA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降低(P0.01);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Msi2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在AML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霍素红  刘军凯  尹建波  王聪 《广东化工》2014,41(21):109-110,106
伊马替尼是世界首个获得批准的肿瘤发生相关信号传导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有新的适应症被不断发现。文章介绍了伊马替尼的化学合成方法,对国内外主要合成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设计出一条原料廉价,操作简便的合成路线,探讨了该工艺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报道2例多原发癌复习多原发癌诊断、病因等特征。方法分析我院近期2例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果2例多原发癌患者分别为直肠癌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肺癌患者,有各自特异临床表现。结论多原发癌临床较易漏诊,且一般发现较晚,治疗困难,应注意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165例急性白血病的死亡(AL)原因。方法回顾165例急性白血病死亡病例,总结急性自血病主要死亡原因。结果本组165例中因出血死亡者59例,占35.78%。其中,颅内出血者39例,占66.1%;消化道出血20例,占12.11%;感染56例,占33.9%;多器官衰竭33例,占20%;其他原因死亡17例,占10.3%。结论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颅内出血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0例院内感染患者采用统计学分析各种易感因素。结果院内感染患者与住院时间长短、白细胞数目及贫血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对易感因素的防治,可有效减少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CD34+CD38-细胞群在非肥胖糖尿病(non obese diabetic,NO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SCID)小鼠与在NOD/SCID基础上敲除IL-2Rγ链的小鼠(NOD scid gamma,NSG)体内的复制能力。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ALL患儿骨髓CD34+CD38-细胞(作为阳性细胞)及其他各群细胞(CD34+CD38+、CD34-CD38-、CD34-CD38+,作为阴性对照细胞),经尾静脉分别注射于NOD/SCID或NSG小鼠体内,104个/只,连续监测小鼠的发病情况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进行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计数及外周血、骨髓血涂片检查;将濒死小鼠处死后,取肝、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CD34+CD38-细胞注射入小鼠体内后,NOD/SCID小鼠的存活期为56150 d,NSG小鼠的存活期为13150 d,NSG小鼠的存活期为13120 d;NOD/SCI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缓慢升高直至死亡或处死,NSG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从第7天开始升高,至75 d左右达高峰;NOD/SCID小鼠和NSG小鼠分别于注射CD34+CD38-细胞3周和2周后外周血涂片可见白血病细胞,NSG小鼠外周血涂片发现更多的蓝染幼稚细胞;NSG小鼠骨髓涂片中发现更多的圆形、外源整齐、蓝色深染的幼稚细胞;NSG小鼠脾脏组织中有明显的炎细胞团块,且组织疏松,NOD/SCID小鼠脾脏组织中未发现明显的炎细胞团块,且组织相对致密,两种小鼠的肝脏组织中均未发现明显的炎细胞团块和组织结构改变。结论 ALL CD34+C38-细胞在NOD/SCID小鼠及NSG小鼠体内均能增殖复制出白血病,NSG小鼠复制白血病的时间更短,恶性程度更高,且白血病的复制过程更接近人类白血病的病理过程。本实验为白血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和临床用药的评价提供了更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院90例次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剂量化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真菌增多,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多见。结论AL患者化疗期间常并发感染,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培养法处理患者骨髓样本,经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58例患者中异常核型为69%(40/58),以结构异常为主,以M3的检出率最高。伴有复杂核型异常AML患者CR率、总生存期均较非复杂核型异常AML患者差。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已成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监测及判断预后不可或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至胞外的一种微囊泡结构,携带有亲本细胞来源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信息,是细胞间的通讯载体。外泌体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殖、迁移与血管生成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促使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以及诱导T细胞凋亡。外泌体促进免疫系统激活,是一种潜在的白血病免疫治疗疫苗。另外,外泌体是发现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生物标记物的一个窗口。本文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白血病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usashi2(Msi2)对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靶向Msi2基因的si-RNA1、siRNA2及阴性对照序列转染K562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的K56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562细胞中Msi2基因m 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经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细胞黏附试验检测K562细胞体外黏附能力;Transwell试验检测K562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Msi2-1及Msi2-2组K562细胞中的Msi2基因m 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抑制Msi2的表达可显著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Msi2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AG方案(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均以本方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CR)40%,部分缓解(PR)27%,总有效率67%。结论CAG方案可以作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为树突状细胞 (DCs) ,并对其形态、表型及对T细胞刺激增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GM CSF、IL 4、TNF α体外定向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 ,对所诱生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及形态检测 ,用D FISH方法检测所诱生DCs的白血病源性 ,应用MTT法检测所诱生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CML患者PBMCs在体外可诱导生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DCs(CMLDCs)。CMLDCs对自体T细胞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 ,而CML细胞无此作用。CMLDCs刺激同一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弱于正常DCs,但当培养体系中加入 30 0U/ml干扰素 α(IFN α)时可使其刺激能力接近正常DCs。结论 CMLDCs具有刺激自体及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但对异体T细胞的刺激作用弱于正常DCs,IFN α可提高CML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降解细胞间基质(ECM)和活化生长因子促进癌症进展。本文从分子和细胞水平阐述了MMPs的作用机制、在血液系统肿瘤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奈拉滨为T细胞选择性核苷类似物,为9-β-D-阿糖呋喃糖鸟嘌呤(ara-G)的水溶性前体药物。Ara-G在白血病的原始细胞中转化为ara-G的三磷酸盐(ara-GTP),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导致细胞死亡。奈拉滨主要用于治疗病情复发或对药物无应答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是近年上市的一种新药,应用前景较好。简要介绍了一些奈拉滨的合成方法,并对一些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奈拉滨的合成趋势。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两株分泌抗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单克隆抗体效价稳定,高达1:104。以此单抗作载体,高三尖杉酯碱作弹头,用化学方法偶联制成抗小儿白血病生物导弹,用UV谱和CD谱证实偶联成功。体外试验对靶细胞杀伤率达91.70%~97.98%,高于高三尖杉酯碱对靶细胞杀伤率,对人体各种正常细胞无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