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回收云南某地煤矸石中的锗,对该煤矸石中锗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查明该煤矸石中的锗绝大部分以晶格或单矿物状态存在,有机锗含量不到总量的0.5%,因而应采用燃烧法提锗。通过试验,确定了燃烧法提取该煤矸石中锗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煤矸石粒度-0.074mm、挥发温度1250℃、挥发时间7.5h、煤炭配比0.5。在此条件下,锗挥发率可达9I.88%。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煤矸石中锗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有机锗废液中的锗用氯化蒸馏工艺回收,锗的回收率低,仅为50%左右.采用氯化镁-氧化钙为沉淀剂,在pH=11~12的条件下沉淀锗,所得锗沉淀物经650 ~ 700℃灼烧得到锗精矿,然后再通过氯化蒸馏回收锗,锗的总回收率大于90%,有效回收了废液中的锗.  相似文献   

3.
针对含锗为0.318%的含锗浸出渣,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手段,确定浸出渣中锗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含锗浸出渣物料的锗主要赋存于二氧化硅颗粒中;选择高温硫化挥发工艺实现锗的富集,重点研究了挥发过程中气氛环境、添加剂、挥发温度和挥发时间等对锗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氩气作为保护气氛,在挥发温度为900 ℃、挥发时间3 h的条件下,浸出渣中锗的挥发率达99.73%,得到挥发富集物含锗2.255%,实现了锗的高效富集,有利于提高锗的综合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锗精矿的工艺条件的选取,确定了氯化蒸馏的最佳条件。经复蒸能够达到高纯二氧化锗(四氯化锗)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硬锌渣是锗提取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回收硬锌中的锗普遍采用的工艺为“中浸-氧化焙烧-氯化蒸馏”的工艺流程回收。企业中多采用焦炭来提供热源,对物料进行焙烧处理,存在能源消耗大、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大等缺点。本文以真空炉渣经中性浸出后的含锗硬锌渣为原料进行了微波氧化焙烧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本实验条件下最优微波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2.5h,以及相同坩埚下最优物料量为200g,所得到最佳浸出率为86.82%;微波显著缩短了氧化焙烧时间、降低了焙烧温度,改善了焙烧条件,实现了清洁、节能高效的氧化焙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四氯化锗水解母液中锗的回收方法。将镁的化合物按一定比例加到水解母液中, 用氢氧化钠或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到7~8, 使锗以锗酸盐的形式沉淀下来, 然后采用传统的蒸馏工艺使锗酸盐中的锗以GeCl4的形式得到回收。结果表明, 沉淀法可使水解母液中的锗沉淀率达到98%以上。通过实验确定了沉淀水解液中的锗的适宜参数为: 选用NaOH调节水解液的pH值, pH=7~8、MgCl2或MgSO4作为沉淀剂、Mg/Ge(摩尔比)为1.5∶1, 沉淀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7.
国内某含铀锗的褐煤,经灰化后,平均含铀1~2%、锗0.102%。用硫酸浸出后,浸出液(pH=1)含铀3~6克/升、锗120~210毫克/升,以及少量钼、钒、铁等杂质。关于从此类溶液中同时回收铀和锗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报道很少。对此溶液不论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或三脂肪胺都能萃取铀,锗不被萃取,从而达到较好的铀锗分离效果。在萃取后,饱和有机相中的铀可以铀化学浓缩物形式回收。为了从萃余液中回收锗,曾用丹宁法制得比放射性强度符合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8.
褐煤中锗高效提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玲  李存国 《中国煤炭》2005,31(12):52-53,71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褐煤中锗提取项目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高效提取煤中锗的盐酸浸出工艺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铟、锗、铋回收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冶炼行业含锌废物中回收铟、锗、铋的综合回收工艺。该工艺采用中性浸出和酸性浸出组合回收工艺,在生产硫酸锌产品的同时,能够实现对铟、锗、铋的全面综合回收,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也实现了对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矿冶》2017,(6)
硬锌渣是锗提取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回收硬锌中的锗普遍采用的工艺为"中浸—氧化焙烧—氯化蒸馏"的工艺流程回收。企业中多采用焦炭来提供热源,对物料进行焙烧处理,存在能源消耗大、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大等缺点。本文以真空炉渣经中性浸出后的含锗硬锌渣为原料进行了微波管式炉氧化焙烧试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最优微波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2.5 h,所得到最佳浸出率为86.82%;微波显著缩短了氧化焙烧时间、降低了焙烧温度,改善了焙烧条件,实现了清洁、节能高效的氧化焙烧。  相似文献   

11.
敖顺福  王正奇  王存柱 《矿冶》2021,30(1):25-31
会泽铅锌矿为特高品位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伴生稀散金属锗的赋存状态可能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矿物的晶格、吸附形式存在于有机质中和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锗主要赋存在锌矿物中,闪锌矿、硅锌矿、菱锌矿中的锗合计占总锗的95.72%.在选矿生产中,锗主要富集在锌精矿中,锌精矿中锌的回收率为94.65%,但锗回收率为78.89%,锌...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某载锗闪锌矿进行了锌活化剂优化试验研究, 用新型无机活化剂X-43与传统活化剂硫酸铜进行了对比。在石灰用量1 500 g/t、X-43活化剂用量700 g/t、捕收剂用量150 g/t的最佳条件下, 锌精矿中锌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2.87%和67.24%, 锗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715.30 g/t和63.36%。与使用硫酸铜相比, 使用X-43获得的锌精矿中锌品位高0.83百分点, 锌回收率高4.27百分点; 锗品位高8.4 g/t, 锗回收率高6.79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 相比传统的活化剂硫酸铜, 新型活化剂X-43的活化能力更强, 选择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锗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测控、核物理探测等许多高科技领域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氧化锌烟尘是铅、锌冶炼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渣,其中的锗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潜力,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概述了锗在氧化锌烟尘中的赋存状态与提取现状.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氧化锌烟尘中锗提取回收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常压酸浸法、加压酸浸法、超声波强化酸浸法和微...  相似文献   

14.
稀散金属锗富集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锗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随着锗应用越来越广,需求量稳定增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稀散金属锗的富集、回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系统地介绍了金属锗回收的途径和富集、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锌浸渣中回收镓和锗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锌浸渣中含有数量可观的镓锗.对回收锌浸渣中镓锗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从锌浸渣中提取镓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火湿法联合工艺处理锗蒸馏残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将锗残渣经多膛炉焙烧 ,然后酸洗 ,单宁沉锗 ,烟化炉处理洗涤渣 ,最后用湿法从烟气中回收锗 .锗的挥发率及湿法直收率分别为 90 2 3%,73 85 %.实践证明 ,该工艺是从锗残渣中回收锗的一条有效途径 .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干馏条件下富锗褐煤干馏产物分布及锗在各产物中的配分,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和SEM-EDX首先测定了褐煤中锗的赋存形态, 又采用钢甑反应器进行了不同热解终温(450~850℃)和保温时间(30 min和300 min)下的褐煤干馏试验。结果表明: 褐煤中锗主要以腐殖质结合态存在(占比93.64%)。影响锗挥发的主要因素是干馏温度, 高温(> 650℃)下锗挥发率受保温时间影响较小。绝大部分(>95%)锗迁移到煤气中, 焦油和热解水中锗回收率极低, 褐煤中的锗可进一步从煤气中分离获取。从锗挥发率并兼顾焦油产率的角度考虑, 较好的干馏条件为终温650℃、保温30 min, 此时锗挥发率为98.29%, 焦油产率为5.13%。另外, 还采用TG-MS研究了干馏煤气主要组分的释放行为, 初步探讨了煤气还原性组分与锗挥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干馏煤气的还原性组分(CO、H2和H2S)体积浓度与锗挥发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煤气还原性越强, 锗挥发率越高, 但高温(850℃)下可能发生过还原反应, 造成锗挥发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锗及其化合物在电子工业、红外光学、光纤通信、化工催化剂等领域应用广泛。伴随着市场对锗的需求显著增加,固废资源化处置的形势严峻,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锗的技术日益受到关注。概述了从湿法炼锌浸出渣、废弃光导纤维等二次资源中回收锗的方法,并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具有选择性好、回收率高等优点,是未来锗回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硅含锗物料中锗的提取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高硅含锗物料中提取锗 ,进行了直接蒸馏、加碱浸出、加碱焙烧和HF浸出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HF浸出、丹宁沉淀 ,然后烘干、焙烧、蒸馏的工艺提取锗 ,锗的回收率高达 92 %以上 .  相似文献   

20.
用干馏方法提取褐煤中锗并制备焦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馏原理和方法,设计了从褐煤中提锗的同时制备焦炭的工艺流程,研究褐煤在不同干馏温度、时间、气氛下锗的挥发特性及挥发后残余物的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使褐煤中锗有效挥发,挥发锗后的残余物经洗选处理可获得优质焦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