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卫  王洪发  周平安  孙正国 《铸造》2001,50(1):7-13,28
介绍了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概况,就会议论文与报告,分耐磨铸铁、耐磨钢、耐磨复合材料、耐磨表面工程、磨损、耐磨材料耐磨件的标准化等方面,评述了耐磨材料与磨损技术新进展。并提出了我国耐磨材料与磨损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卫  周平安  陈华辉 《铸造》2004,53(7):503-510
介绍了第十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概况.分耐磨钢铁材料、耐磨复合材料、耐磨表面工程、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耐磨材料产业化等方面评述了会议报告与论文.简述了我国耐磨材料行业的现状,并就提高我国耐磨材料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世忠  徐流杰 《金属学报》2020,56(4):523-538
本文介绍了钢铁耐磨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综述了高锰钢、高铬铸铁、高钒高速钢3类典型耐磨材料的成分、显微组织、磨损性能、抗磨机理和改性技术。以高锰钢为代表的耐磨钢依靠高强韧性的基体抵抗磨损,而以高铬铸铁和高钒高速钢为代表的耐磨合金主要依靠高硬度的耐磨相抵抗磨损,高钒高速钢比高铬铸铁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与VC硬度高、形态好的特性有关。提出了高性能耐磨材料应具备3个要素:高强韧基体,高硬度多尺度协同作用的优质耐磨相,耐磨相与基体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4.
《金属热处理》2006,31(1):48-48
中国金属学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将于2006年10月在安徽宁国市召开。会议征文范围: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耐磨材料研究、开发与应用;耐磨复合材料、耐磨表面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磨损失效分析、磨损机理及磨损测试技术研究;耐磨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及推广应用;大、中型耐磨铸件凝固过程及耐磨材料研究的计算机模拟;典型耐磨件生产技术管理及经验介绍等。请论文作者于2006年3月30日前将论文稿寄到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学会暨大会秘书处。会议论文集不收版面费亦不付稿酬。论文集中的大部分优秀论文经本…  相似文献   

5.
李希让 《重工科技》2002,(2):40-41,46
斗齿是矿山采掘设备中最主要的部件,在工作中要承受复杂的拉伸、剪切、冲击力和磨料磨损、化学腐蚀。耐磨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各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矿山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从国内外发展趋势看,它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是耐磨材料的研究,在此期间涌现出了白口铁、高铬铸铁、高锰钢、耐磨合金钢等一大批耐磨材料,大大提高了磨损件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堆焊工艺在高锰钢的基体表面复合上一层WC硬质合金材料,获得了一种具有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复合材料。对WC/Mn13堆焊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料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钢堆焊复合材料与传统耐磨材料相比表现出了优越的耐磨料磨损性能,并保持了高锰钢高韧性的特点,综合性能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新型金属-陶瓷耐磨材料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并与高铬铸铁进行对比,同时研究了该耐磨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新型金属-陶瓷耐磨材料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应力作用下的显微切削磨损和凿削磨损。  相似文献   

8.
耐磨材料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耐磨材料(高锰钢、耐磨铸铁、低合金耐磨铸钢等)的化学成分、热处理、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也简单介绍了非金属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9.
耐磨堆焊材料在水泥工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泥机械挤压辊、立磨辊、磨盘、破碎机锤头、锤盘的工况条件、失效形式,综述了应用堆焊技术对这些机械耐磨面进行复合制造和再制造的工艺、材料及应用效果.堆焊技术的应用,使这些零件的使用寿命成倍延长,其经济效益和节能、降耗、环保效益显著.指出水泥机械耐磨堆焊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运用已有成果扩大水泥机械耐磨堆焊的应用范围;深入研究工件的磨损机理,兼顾耐磨性和抗裂性两项重要指标,不断研发适应不同工况、不同材质、不同磨损形式的耐磨材料和堆焊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铸造》2015,(5)
介绍了ISO 21988:2006标准中的普通耐磨铸铁和低合金耐磨铸铁、镍铬耐磨铸铁、高铬耐磨铸铁等材料典型的金相组织构成及材料的力学性能。标准规定了这几种耐磨材料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影响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耐磨材料的金相组织影响断面敏感性,因耐磨材料基体中不含有游离石墨,因而其断面敏感性不同于其他铸铁材料;普通耐磨铸铁和低合金耐磨铸铁通常可以在铸态下使用,但镍铬铸铁和高铬铸铁需要热处理来强化其性能;选择耐磨铸铁材料时,需要考虑其耐磨性、抗冲击和耐腐蚀性等。  相似文献   

11.
边界润滑条件下奥氏体的耐磨性及其磨损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8Cr2Ni4WA钢,在气体中渗碳炉中,碳势为1.0%,920℃条件下渗碳5h,再对试样重新加热到780℃淬火,并通过180℃回火,冷处理等京都改变渗层中的奥氏体量,通过一系列磨损试验,研究了边界润滑条件下奥氏体的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奥氏体含量适合 不同的磨损环境,在较低应力水平下,奥氏体含量越低,其耐磨性越好;在较高应力水平下,奥氏体含量越高,其耐磨性越好,边界润滑条件下的磨损形式主要有:两体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三体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2.
13.
45钢磨损性能和磨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45钢进行磨损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和工况条件对45钢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SEM、XRD分析磨损表面的形貌、成分和物相,探讨45钢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45钢组织的大幅度软化导致耐磨性明显下降。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45钢的磨损机理表现为:在常温、200℃及50 N条件下,主要是磨粒磨损;200℃、100~150 N及400℃、50~100 N条件下,为氧化轻微磨损和氧化剥层磨损;400℃、150 N条件下,转变为塑性挤出。  相似文献   

14.
Wear of Metals     
Wear of metals costs billions of dollars annually; an amount exceeded not even by the loss through corrosion of metals. The importance of metal wear is emphasized in this special JOURNAL OF METALS feature. It deals not only with factors influencing wear of metals, but also is a study of method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is costly waste.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销盘磨料磨损和冲击磨料磨损的耐磨性和磨损机制,确定了回火温度对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及其对耐磨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渗碳层的耐磨性接近或优于18Cr2Ni4WA钢;以微切削型磨料磨损为主的准贝氏体钢渗碳件,宜采用180℃回火,以应变疲劳型磨料磨损为主的准贝氏体钢渗碳件,宜采用280℃回火;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对材料的耐磨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微切削型磨料磨损,机械稳定性高的残余奥氏体不利于提高耐磨性;对于应变疲劳型磨料磨损,机械稳定性高的残余奥氏体明显提高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ZA27合金摩擦磨损试验的磨损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铸造锌基高铝合金ZA2 7的摩擦磨损特性。发现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磨损试验后 ,ZA2 7试样的磨损量经常为负值 ,即出现增重。其原因是在润滑磨损条件下 ,ZA2 7具有很强的吸附、贮存润滑油的能力。对磨损后的ZA2 7试样进行 2 2 0℃× 3h加热 ,可以使吸附在合金中的润滑油燃烧、挥发 ,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出磨损后的质量 ,得到实际磨损量  相似文献   

17.
超高锰钢耐磨性及其冲击磨料磨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华  谢敬佩  王文焱  李继文  李洛利 《铸造技术》2007,28(5):618-621,627
通过动载荷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及磨损后磨面硬度测量,利用SEM和T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亚表层组织,研究了超高锰钢的耐磨性和冲击磨料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冲击功为0.5 J和1.0 J时,碳含量较低的超高锰钢耐磨性与普通Mn13相当,碳含量较高的超高锰钢耐磨性高于普通Mn13;冲击功为2.0 J时,超高锰钢具有好的耐磨性,是普通Mn13的1.21倍,磨面硬度较高.超高锰钢冲击磨料磨损后磨损亚表层的变形组织主要由高密度位错和变形带组成,磨损亚表层的变形带相互交叉、截割.依据实际工况条件,加工硬化和冲击韧度适当配合的超高锰钢耐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Fe-B-C耐磨合金冲击磨料磨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Fe-B-C耐磨合金冲击磨料磨损的本质,讨论了冲击磨料磨损的特点;分析了该材料在冲击磨料磨损工况下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Fe-C-B耐磨合金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微观切削和多次塑变磨损。为合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以高铬铸铁为对比材料,采用MLD-10型冲击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Fe—B—C合金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借助子扫描电镜,探讨了Fe—B—C合金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Fe—B—C合金的硬度和冲击韧度与高铬铸铁相当,耐磨性能达到高铬铸铁水平,具有良好的性价比;Fe—B—C合金的磨损机制是以微观切削为主,同时存在微观断裂和微观犁沟的混合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