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世才 《无损检测》2000,22(1):41-47
1 射线分类和射线衰减规律1 .1 概述射线按其产生和特点常分为二类 :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虽然 X射线、γ射线产生的机制不同 ,能量也可以不同 ,但它们的量子都是光量子 (光子 ) ,都是电磁辐射。而 α粒子、电子、中子和质子等都是粒子辐射。电磁辐射通过光量子和物质相互作用。光量子不带电 ,在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 ,光量子的能量转移给物质原子的电子或转化为其它粒子。在与物质原子的一次碰撞中 ,损失其大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在穿过物质时 ,其强度按指数规律减弱。对一定能区的电磁辐射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  相似文献   

2.
1 前言中子与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中子与质子几乎具有相同的质量 ,不带电荷。19 32年 ,chadwick用钋 (Po)放出的α射线照射铍 (Be) ,产生了穿透力非常强 ,不带电荷的射线。中子在放射线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原子炉由于受放射线损伤而引起延展性—脆性转变温度的上升 ,其中由于铀 (U )与 Po的核反应产生的高能量中子起了很大的作用。即由于高能量中子引起晶格原子的弹出 ,核变产生的氦 (He)从晶界以气泡形式析出引起的脆化现象。这样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形成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及核变 (核裂解反应 ) ,应用此性质可进行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
郑世才 《无损检测》2000,22(11):516-521
1 辐射防护概述辐射 ,即通常所称的射线 ,按它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电离情况可分为 (致 )电离辐射和非 (致 )电离辐射两类。任何射线与物质作用 ,无论是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凡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中包括直接致电离粒子和间接致电离粒子。直接致电离粒子 (如电子、β射线、质子、α粒子等带电粒子 )具有足够的动能 ,通过碰撞引起物质电离 ;间接致电离粒子 (如中子、光子等非带电粒子 )与物质作用时能够释放直接致电离粒子或引起原子核变化。非电离辐射 (如红外线、微波等 )能…  相似文献   

4.
工业粉尘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粉尘的概念 广义的说,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构成物体的最简单的物质如电子、质子、中子、光子、介子、超子、变子、反粒子等叫做粒子或基本粒子。在除尘范围内,固体物料的细小颗粒称为固体粒子。这种固体粒子的堆积状态叫做粉体。能在空气中分散  相似文献   

5.
对前人所下的马氏体相变定义作了总结,将马氏体相变定义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的和不均匀的形变)、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型的相变。或简单地称马氏体相变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作协作运动)、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  相似文献   

6.
马氏体相变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前人所下的马氏体相变定义作了总结,将马氏体相定定义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位移(均匀和不均匀的形变),由此产生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大型的相变,或简单地称马氏相变为替换原子经无扩散切变(原子沿相界面作协作运动)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  相似文献   

7.
原位中子衍射材料表征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平光  友田阳 《金属学报》2006,42(7):681-688
中子衍射利用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能直接鉴别核素、比X射线与电子束对轻元素灵敏、具有磁矩等特点,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从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表征物质的结构和微观运动的高新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原位中子衍射技术作为材料四维表征技术在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变形机制、固态相变、纳米偏聚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1方法概述 当物质受到高能量激发时,产生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每一种元素所发射出来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是一定的,分光系统对不同的X-射线特征谱线进行分辨,若测得谱线波长,即能判断是何元素,若测得元素的谱线强度,就可知道该元素的百分含量。每个选定的晶体位置仅有一种波长按布拉格定律发生衍射,探测器正对衍射光束,接收特征X-射线并将X-光子转换成脉冲信号,经电子线路测量并记录下谱线波长及话线强度。 通过对一系列棕刚玉标准样品中各元素的特征X-射线的相对强度比值的测试,以最小二乘法回归直线方程,求得各元…  相似文献   

9.
LiInSe2晶体是一种可在室温下探测热中子的新型半导体中子探测材料。本文采用低温合成法,获得大量高纯多晶LiInSe2原料,通过改进生长工艺得到了高质量的红色LiInSe2晶体。通过研究晶体的透过率、夹杂相等,表征了晶体的生长质量,测试晶体对α粒子的响应来研究晶体进行中子探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晶体的红外透过率为75%,禁带宽度为2.3 eV,夹杂相密度达到2 900个/cm2,夹杂相的尺寸在1~10μm左右。测得电阻率在5×1011Ω·cm左右,对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为55%。  相似文献   

10.
贝氏体相变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以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指出了过渡性是贝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贝氏体的新定义和贝氏体相变的新机制;贝氏体相变在晶界形核,晶核是单相贝氏体铁素体(BF),不是BF共析分解;在贫碳区形核,是贫碳的γ→α理的无扩散相变,不是切变过程,而是以界面替换原子非协同热激活跃迁方式形核长大;钢中贝氏体碳化物(Bc)在γ/α相界面上形核,向BF中长大,最终被铁素体包围,也是以界面原子热激活跃迁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