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暖通空调》2006,36(B01):40-40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部是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的依托实体。现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可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的人才。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13人,其中北京市特聘教授1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8人,有从海外学成回国的正副教授3人,目前,正逐步引进7~10名高层次优秀人才。学科部主要研究方向有生态能源建筑技术(太阳能、地热利用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暖通空调》2006,36(B01):42-4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由原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燃气工程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进行调整改造的新专业。于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招生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于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评估。从1993年开始,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2年开始,还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在中、法两国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中法能源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3.
张旭 《暖通空调》2007,37(B05):4-7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科划分,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属土木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是可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专业。1998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修订要求。本科专业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与“城市燃气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适当增加部分室内给排水和电气工程的内容。扩大了原有专业范围,逐渐形成具有专业范围更宽、就业面更广的新本科专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暖通空调》2006,36(B08):26-2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暖通空调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装备有完善的暖通空调设施的现代工(农)业建筑、现代的公共建筑和各类高层民用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大地上拔地而起。特别是近10多年来,国内外在暖通空调领域里涌现出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作为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空气调节课程,理应需要一本能较全面反映当前空气调节技术的新教材。同时,也为全国暖通空调界同仁提供一本实用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暖通空调》2006,36(B01):40-41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前身是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该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哈工大的卫生工程专业,1952年哈工大正式成立供热、供燃气与通风工程5年制本科专业;1952年至1957年,学校为该专业聘请前苏联专家来校任教,指导创办专业,并培养师资队伍,1957年从德国引进徐邦裕教授(当时在全国老八校中该专业仅有两名教授),增强了师资队伍,这期间专业完全参照前苏联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6.
《暖通空调》2006,36(B01):43-43
位于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专学等4所院校的土木建筑类系(科)合并而成。该校是全国最早设置土木建筑类学科的8所高校之一,是以土木建筑类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在校本科生12500余人、研究生近3ooo人。学校现有16个院(系)、43个专业、52个教研室。7个省级名牌专业(包括供热、供煤气与通风工程专业),  相似文献   

7.
《暖通空调》2006,36(B01):41-42
湖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原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成立于1958年,是当时全国最早设立本专业的八所高校之一,‘并于当年正式招收第一届四年制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的本科生。由陈在康等老师组成暖通教研室,暖通教研室行政上隶属于土木工程系。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982年暖通教研室从土木工程系科。该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2002年建设部组织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首批教育评估,  相似文献   

8.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7,26(4):103-103
本书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新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和社会信息编著而成,可作为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材,以及本专业有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其前身是福建建筑高等专科技术学校的"房屋设备工程"专业,1998年改名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2002年新组建的福建工程学院在原"房屋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基础上开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获国家学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招收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填补了福建省这一领域人才培养的空白。建环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建筑暖通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节能减排、舒适洁净建筑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科学研究、设备开发、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智、体、美综合素  相似文献   

10.
吴延鹏 《暖通空调》2005,35(9):49-49
2005年7月5日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批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构造》第14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通知”(建质[2005]118号)。其中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设计是新编的,共四项,分别是《暖通空调实践教学及见习工程师图册》,编号GJBT875,标准设计号05SK605,为试用图;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对特色专业建设内涵的理解,提出特色人才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人才的能力特色。结合重庆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总结了该专业的人才特征,阐述了专业建设和目标定位、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方案,介绍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结合21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论述了社会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挑战和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高校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德英教授,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暖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设部世界银行项目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供热空调节能技术、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能源利用与转换。近三年来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7篇、出版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建设部项目和GEF项目。2004年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的“小型低温空气源热泵空洞机组开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实验平台是培养工程人才的主要硬件之一,为适应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广东工业大学开发了面向新形势的专业实验平台。文章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的开发过程,介绍了专业实验平台的开发思路和原则,阐述了专业实验平台的内容和配套教材、大纲、实验指导书及实验考核方面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的回顾,总结我国该专业三年来的改革历程和经验,指出今后该专业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中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满足 2 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从 1997年开始原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燃气工程专业等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此 ,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 ,建立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平台课程体系 ,并经过教学实践说明该体系对于本专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导论课教学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专业调整和学科内容的拓宽,提出了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具有必要性。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充分认识,基本掌握了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杨忠凯 《暖通空调》2006,36(6):56-56
2006年4月28-3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首届实践教学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召开。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建设与实践、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技术教育互补与结合等方面。教学实践表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0.
《暖通空调》2007,37(5):67-67
经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批准,建筑环境与设备(暖通空调)优秀工程设计评奖将于2007年开始进行。奖项名称为“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暖通空调)优秀工程设计奖”。相关评选工作的组织机构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