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高陡构造带的复杂性造成了地震成像的困难和解释的多解性,增大了勘探风险。在中途钻井过程中,首先利用井壁成像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井点处构造特征,标定过井地震剖面,然后对井旁构造进行跟踪解释,确定钻井所在构造部位,判断地震构造解释真伪,分析测井井筒构造与地震构造解释产生矛盾的原因,及时对地震解释参数进行优化或为调整井位提供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勘探风险。图6表1参8  相似文献   

2.
李阳兵  张筠  葛祥  何会  黄国光 《测井技术》2009,33(5):480-482,496
根据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沉积特征及高陡构造特点,介绍了以测井资料为主,充分结合地质与地震信息分析复杂构造带井周构造形态的方法。针对J×1井嘉陵江组地层厚度增厚的复杂情况,运用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和地层倾角拾取等方法进行构造综合分析认为,主断层是控制井周构造形态的关键,由此弄清楚了其复杂的构造特征,建立了该井井旁构造地质模型。从地层的变形特征和延伸的范围看,该断层对目的层圈闭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将测井相与地层倾角矢量模式结合以及将区域地质规律与测井解释相结合对单井构造进行研究的方法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和置性度,可以弥补地震资料的不足,为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提供准确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3.
成像测井在砂砾岩体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复杂油气勘探目标,建立适合的成像测井地质解释方法和模式;利用岩心资料对成像测井图象进行了标定,对成像图象的多解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常规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有利储层的成像特征和发育展布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建立了砂砾岩体典型岩性和主要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图版;纠正了前人在成像资料应用中存在的错误;根据在东营北带砂砾岩体沉积、储层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了一套完善的成像测井地质解释方法和技术流程.利用成像资料能够对砂砾岩体岩性、沉积构造做较为准确的判识,如何利用成像测井的纵向连续高分辨率实现对有利储层的精细判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EMI成像测井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测井新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15口井进行了成像测井,在深入剖析了这些成像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微相、沉积演化、物源方向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EMI成像测井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可以进行岩性分析、沉积构造识别,精细划分地层岩相,确定古水流方向,解释沉积微相等。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处于龙门山断褶带北段,地表地势变化剧烈、地腹断层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落实难;主要目的层——中二叠统栖霞组埋藏深、储层薄、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大。为此,通过开展地震采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了适合地面、地下双复杂构造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1)通过表层结构调查、动态井深岩性识别、单点检波器埋置工具及工艺优化激发接收参数,采用高覆盖、宽方位、大偏移距观测系统,提高地震资料采集品质;(2)形成以微测井约束层析静校正、保真保幅高分辨率处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复杂构造带地震成像技术,提高地震资料深层成像质量;(3)利用高精度重磁电资料提取地质结构、断裂等信息,结合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落实构造细节和断裂特征;(4)基于模型正演和单井储层地震精细标定,优选属性预测储层分布。运用上述配套技术,新发现川西北部地区1223 km~2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双鱼石—江油地区整体处于构造高带,双鱼石以南地区栖霞组台缘带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结论认为,该配套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复杂构造带圈闭落实和薄储层预测等难题,明确了勘探方向,为井位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快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倾角测井资料在前陆盆地高陡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李进福  张莉 《测井技术》2002,26(4):282-285,305
前陆盆地高陡构造由于长期处于挤压应力环境,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大,构造样式多以逆冲断裂-褶皱复合样式为主。以地震剖面为背景,以单井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通过测井与地震的相互标定,把测井地质标志投影到地震剖面上,同时将倾角测井得到的地层产状转化为沿剖面方向的视倾向与倾角,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在井间对地震资料进行对比追踪,最终获得较高精度的构造解释剖面。该方法充分发挥了测井与地震两者的优势,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山前高陡构造的解释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表直接偏移技术的山区复杂构造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区复杂构造成像质量低的问题,在我国南方山区进行了起伏地表直接叠前偏移方法试验。试验区构造上属于川东断褶带,地表切割剧烈,接收条件较差;深层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地层褶皱严重,反射系数极不稳定,反射同相轴连续性较差,地震成像难度大。在精细叠前道集处理的基础上,利用自主开发的起伏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试验区约70km2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使得负向构造区偏移成像的质量较常规偏移成像结果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EMI成像测井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测井新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鸟尔禾组15口井进行了成像测井,在深入剖析了这些戚像测井资料基础上,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微相、沉积演化、物源方向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EMI成像测井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可以进行岩性分析、沉积构造识别,精细划分地层岩相,确定古水流方向,解释沉积微相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低孔隙度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复杂的裂缝网络,是由多期大地构造活动产生的。由于成像测井特征很复杂而地面地震数据的质量又很不稳定,所以成像测井和地震解释的综合存在问题。早先的经验显示,VSP可以提供断层或裂缝作用的信息,而依靠其他来源的数据则很难确定这种作用。因此,可以使用专家的VSP处理技术在三维空间中确认和标绘反射面。为了解释特征和确定它们的形态,重新处理了在两口井中获取的数据。对于解释得出的VSP反射面通过成像测井分析和地面地震数据的解释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加以综合。由此提拱的约束性构造模型可以进行控制井以外范围的地震数据解释,而在地面地震资料对构造形态了解很差的地区也可以成为地震解释的起始点。研究显示,包括垂直入射在内的VSP数据能帮助我们了解油气储层并将井下信息外推到控制井以外位置。 垂直地震剖面(VSP)测量的实施和处理一般都针对很多目标,其中包括简单目标(应用测井和地面地震时-深对比的速度或效验炮的观测、声波测井标定以及合成地震记录)以及二维和三维成像、盐丘成像和AVO属性分析。这还不是VSP数据集的全部用途,读者要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参阅Toksoz&Stewart(1984)、Hinds et al.(1996)和Hardage(2000)有关这一课题的论文。尽管对VSP勘探来说三分量记录有统一的标准,但水平分量通常是不用的。这个研究实例表明,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使用所有三种分量,就可以从二维VSP数据集中获得新的构造信息并在三维空间中确定断层/裂隙的位置。 这项研究是一个较大的解释和综合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研究对象是一套低孔隙度的裂隙型碳酸盐岩储层。这套储层含有由多期构造活动产生的复杂裂隙网络。油田的优化开发要求了解这些复杂裂缝的形态和多个数量级的渗透性。一般说来,描述裂缝网络需要综合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根据成像测井解释得出井下的裂缝图像,其二是解释分辨率虽低但分布广泛的地表地震资料。在本项研究的地区,测井资料和地表地震解释的综合存在问题,其原因是: (1)成像测井的特征很复杂——成像测井显示的大量断层和裂缝具有变化很大的倾角和倾向,而且不清楚井下所见的小尺度裂缝作用与地震尺度构造的关系。 (2)地震数据的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地震尺度断层的解释很困难。 这导致了几乎没有断层或裂缝带能用地表地震资料的证据来解释。从这一初步讨论可以看出,成像测井资料所提供的是毫米级的裂缝信息,而地震解释所提供的则是米级和十米级的构造信息。为了填补井下成像测井资料和地表地震资料之间的这种尺度空白,采用了先进的VSP处理技术来获取裂缝的图像。虽然可以认为地表地震数据和VSP数据具有相似的频率组成,但VSP信号(通常)单程通过地层时衰减较小,因而VSP数据普遍有较宽的频带。因此VSP数据的重新处理能使介于成像测井和地震解释之间的中间尺度的构造得到解释。另外,三分量数据的完全处理可以计算反射构造的走向和倾角信息,由此能使反射层置于三维空间中。这样就能在综合研究之后对储层、储层建模以及模拟有更可靠的了解,但这些内容已超出了本项研究的范围。 有一项早期研究(Emsley等,2002)显示,经充分处理后,VSP数据的专家再处理结果可以成为储层描述的强有力工具。这种再处理要采用先进的VSP数据处理技术,其中必要的内容是三分量图像点转换(IPT)、极化分析和倾角确定。二维VSP数据集的再处理显示,构造特征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成像和定位。  相似文献   

10.
以桥口地区为例,探讨复杂断块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应用,在搞清研究区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地震相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对桥口复杂断块带进行精细地震资料解释,落实构造及油气分布规律,优选有利目标区,部署滚动开发井位。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部逆冲褶皱带地表条件复杂,复杂的构造变形导致地震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难度大。在解释横穿玛纳斯背斜构造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中,首先依据地表地质标定浅部已出露的地层和断层,利用常规钻井玛纳1井和玛纳002井的垂直地震测深(VSP)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进行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再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标定出深部可能的断层。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可识别出探井钻遇的一部分断层点。由于横穿玛纳斯背斜二维地震剖面上、中浅层地震反射杂乱,尤其逆冲断层沿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页岩滑脱,导致地层倾角测井无法识别构造增厚的安集海河地层中发育的逆冲断层断点。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异常和玛纳1井、玛纳002井的断层断点井深对比表明,逆冲断层发育与钻井压力变化有关,因此利用钻井监测的地层异常压力以及地层压力系数变化的特点标定出一系列断点井深,并得到钻井地层压力图及邻井断点资料的相互佐证。这两口井的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实测地层数据均表明,在紫泥泉子组地层存在两套压力系统,分割两套压力系统的仍然为逆冲断层。最终,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结果表明霍玛吐逆冲断裂是由一系列叠瓦扇断层组成。  相似文献   

12.
地震资料的测井约束多项式拟合外推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叠后地震记录进行测资料约束横向拟合外推反演,能使模型响应与观测数据在合理的先验约束条件下达到一致。其反演结果不但可以提高分辨率,而且反演的地震参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地质意义,该法地薄互层追踪,储层描述,储层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详细描述了利用最小二乘法的等权和非等权测井资料约束多项式横向拟合外推反演方法,考虑到不同层位的约束条件误差水平有差异,使反演结果和地层产状,地层结构相吻合。在有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二叠系发育大规模火山活动,为准确了解厚层火山岩对下伏地层地震成像的影响,在实际钻测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寒武系—白垩系简化地质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弹性波波动方程,开展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真实还原地震成像过程,明确二叠系火成岩体对下伏地层地震成像的影响,以期对哈拉哈塘地区古生界油气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结果表明:高速、高密度的二叠系英安岩对下伏地层地震成像有屏蔽作用,下伏地层反射波振幅强度相对于覆盖区外围明显减弱;由于岩性的横向突变,致使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形态发生明显变形及构造异常,而并非断裂带或火山通道的地震响应;杂乱反射带及火成岩下伏区域奥陶系大型缝洞集合体波场复杂,成像速度较难准确求取,存在偏移假象,“串珠状”地震反射难以收敛。  相似文献   

14.
地层压力的准确预测是钻井井身结构、泥浆性能和钻井参数设计的直接依据,其对优质高效安全钻井,减少井下复杂情况,保护油气层、固井、完井等意义重大。由于地质、地震资料及认识的局限性,难以对塔里木盆地山前探井准确预测钻前地层压力,从而影响钻井工程顺利实施。首先在地震资料钻前压力预测的基础上,及时利用中途测井资料,修正压力预测模型,调整模型参数,然后重新标定过井地震资料,建立地震与测井信息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预测未钻地层岩石物理信息,进而预测得到地层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等,为下步钻进参数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海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坚硬地层出露地表,地层倾角大,形成特殊的连续大沟、大坎地表地质条件。依据地震测线经过的山地特殊地表地质条件,建立了倾斜地层与冲沟的理论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分析,对这种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进行了干扰波分析,认为处理地震资料得不到有效同相轴主要与复杂地表条件有关,特别在深沟附近,地层的反射的深沟的侧面反射交叉在一起,使地震剖面出现深沟的侧面反射超过地层有效反射的情况,形成假像。在处理山地地震资料时,要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地段地震波传播特征与干扰波的影响,以形成在地表地质模型约束下的地震处理方法。英雄岭地区的实际山地地震资料因很强的地表影响而出现同相轴交叉,进行常规地震处理很难正确识别地层反同相轴。在地表模型和地质条件约束下,分别利用双边资料或单边资料处理,得到了合理和较好的结果,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反映了地下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6.
王继贤 《石油学报》1987,8(3):37-48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的原理,论述了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中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隶属度函数及模蝴矩阵的建立方法,着重研究了模糊算子和它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了w型算子和 ∑ 型∏模糊因子,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地质情况的产能公式.用已经设计入库的处理程序,不但能综合评价出油气层及各种地质参数,还能给出产量(t/dl)指出产层的类型,寻找高产油气层位,以及综合评价的可信程度,为决策人员提供依据。这些研究成果用于南海,东濮,辽河,大港等油田的测井资料处理,效果较好。它不但把目前的测井资料数字处理的解释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为义杂的疑难油气层的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AHDAB油田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前陆盆地的中部地区,主要产油层为白垩系的碳酸盐岩储层。该油田主要由5套油层组成,其中上白垩统有4套油层,下白垩统有1套油层。1997年,在该区进行过多次勘探工作,拥有710km的二维地震资料和7口井的测井资料,发现了5套产油层,但对油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无法制定准确的开发方案。本文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对该区全部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速度场研究、测井资料的储层综合评价、多井约束反演,最终通过确定性最小表面张力建模方法完成了5套主要油层的三维构造模型和储层的三维属性模型,指出本区的油藏类型为构造、储层物性控制的层状边水复合型油气藏,并提供了3口评价井井位。将所建立的三维油藏属性模型输入油藏模拟器,便可对油藏进行动态模拟,从而指导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川中地区前震旦系勘探程度不高,远远满足不了深层地质研究的需求。现今主要依据地震资料研究前震旦系,但由于地层年代久、地层压力大、波阻抗差异小,导致地震波能量衰减大、有效信号能量弱,中、浅层存在的强反射界面容易掩盖深层有效的弱反射能量,大大降低了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造成构造或地层假象,误导地质解释。为此,在详细分析川中深层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认为深层寒武系和震旦系地震资料存在强多次波,超深层前震旦系的连续层状反射结构主要源于中、浅层强反射层产生的多次波,致使深层和超深层信噪比很低。基于多次波的认识和压制难点,确定了叠前和叠后联合、组合压制多次波的思路,应用层控速度分析、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优势炮检距叠加和叠后F-X域滤波压制残余多次波等关键技术压制多次波。高石梯—磨溪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提高了深层地震数据和测井合成记录相关性,超深层低角度席状多次波强反射能量得到有效压制,地层结构特征更为清楚,地震成像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测井技术--网络测井及其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测井技术正面临着新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五代测井数据采集系统以快速、可靠、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正在形成之中,相应的井下仪器提供的观测信息应该适合网络技术和油藏实时解决方案的要求。一些有深刻物理背景的、能够快速提供地层流体和地质信息的方法,在网络测井中一定会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展。核磁共振、阵列感应、声电成像、交叉偶极声波、脉冲中子、过套管电阻率以及电缆地层测试和井壁取心等方法,为勘探和开发阶段的油藏解决方案提供丰富的岩石物理和油气信息,将成为新一代测井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第一次正式提出网络测井新概念,初步探讨新一代测井技术体系,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测井数据采集、流体识别和储层评价系统。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以核磁共振为核心的裸眼井油气识别和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