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2013,(03):173-176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乳酸菌用于工业生产,从本实验室保存的8株乳酸菌中筛选出3株产酸量高、生长良好的乳酸菌,并对筛选出的三株菌进行了分析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鉴定的3株菌中,菌ST1和菌ST3均为副干酪乳杆菌,菌ST6为鼠李糖乳杆菌。菌株ST1和ST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1~37℃,ST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43℃。菌株ST1的最适初始pH为5~7,菌株ST3和ST6的最适初始pH均为6~7。盐度>14%会对菌株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2.
生物合成法是制备γ-氨基丁酸(GABA)最安全的方法,但高产GABA的乳酸菌菌株资源并不充足。文章依托实验室现存菌株,筛选高产GABA的乳酸菌,分析菌株生长、发酵特性。结果表明:80株待测菌株中存在3株高产GABA且有效抵抗胃肠道消化的乳酸菌菌株(SMN10-3、SMN12-7、SMN15-6),GABA产量分别为2.01、1.90、1.48 mg/mL。经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SMN15-6为乳酸片球菌,SMN10-3、SMN12-7为发酵乳杆菌。SMN10-3及SMN15-6生长较快,12~16 h能达到(2.25±0.04)×109、(2.30±0.04)×109 cfu/mL,且产酸能力较强,8 h左右能达到发酵终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价值。研究结果为丰富高产GABA的乳酸菌资源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钙圈法和琼脂柱扩散法从泡菜中分离到了一株苯乳酸高产乳酸菌,并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39株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中,苯乳酸最高产量为91.5mg/L,经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最佳生长初始pH为6.0,最佳生长温度为30℃,培养16h即达到稳定期,60h时苯乳酸产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自然发酵酸笋中的益生乳酸菌,采用MRS培养基分离,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通过溶血实验评价安全性以及耐酸耐胆盐实验评价耐受性,并测定乳酸菌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9株乳酸菌,隶属于2个科3个属,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均为γ-溶血的安全菌株,且均对0.3%胆盐具有良好耐受性,其中41株乳酸菌耐pH 2.0酸性条件,从中优选出的17株乳酸菌对人工胃肠液均有良好耐受性。4株短乳杆菌(Z1-02、ZR2-14、ZR2-12、ZR2-22)和2株消化乳杆菌(ZR1-02、ZR1-05)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均分别>62%、79%、0.393,其中乳杆菌Z1-02的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这6株乳酸菌具备优良的益生性能和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是酱油发酵过程中的风味微生物。对豆酱和酱油发酵酱醅中筛选到的3株风味乳酸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的生长条件与酱油酱醅发酵环境相适应。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3株乳酸菌产有机酸的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发酵产酸以乳酸和乙酸为主,所产酸的数量和种类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乳酸菌胶囊中的菌种进行了分离和纯化,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检测,鉴定为肠球菌族、兰斯斐尔德D族、粪肠球菌[1],对该菌的某些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范围为7.0~9.0,耐牛胆汁盐浓度为40%。  相似文献   

7.
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以柳州传统发酵酸笋为原料,利用MRS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高产乳酸乳酸菌进行筛选,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优化该菌种产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LB-1-23,并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2.6%,pH值5.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30 h,葡萄糖为碳源,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2.74 g/L。该研究为酸笋来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从采集于全国具有代表性的6大豆腐产地的7种豆腐酸浆老汤中分离筛选各样品中高产酸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产酸特性、耐酸特性及耐盐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7株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并鉴定菌株L2-03、L3-01、L6-07与L7-01为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菌株L1-02、L8-03与L10-01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除菌株L6-07外,6株乳酸菌均能产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乳酸、乙酸、富马酸及琥珀酸共7种有机酸,其中乙酸与乳酸为主要有机酸。产酸能力方面,菌株L6-07产酸量最高,达25.69 g/L,产酸能力最强;耐酸性方面,菌株L6-07在pH 2.5的酸性条件下仍能保持生长,耐酸性最好;耐盐性方面,菌株L1-02在5%NaCl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耐盐性最强,菌株L6-07次之。  相似文献   

9.
耐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歌  黄继翔  李荣 《食品工业科技》2014,(10):248-251,257
从徐州地区天然发酵泡菜中筛选出一株耐酸能力较强的菌株HLAB0143,该菌株能在pH2.5的条件下生长;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DNA序列测定,确认该菌株为干酪乳杆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即温度为37℃,初始pH为5,接种量为1%(v/v)。对其耐酸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是其耐受低酸性环境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发酵食品中分离出346株乳酸菌,从中筛选出2株优质乳酸菌,并命名为Lb-JAUⅠ和Ld-JAUⅡ。通过对2株菌在脱脂乳中37℃培养48h的pH值、滴定酸度、乙醛和丁二酮产量等生长特性的研究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Lb-JAUⅠ为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产酸量高(2.59%),乙醛产量高(42.90×10-6g);Ld-JAUⅡ为丁二酮乳链球菌(L.diactylacis),产酸量低(0.76%),丁二酮产量高(11.45×10-6g)。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喀什地区传统发酵酸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产酸能力,分别从喀什地区10个县市的29份农牧民自制的传统发酵酸奶中分离出59株乳酸菌,通过pH值和总酸度值的测定对菌种产酸能力进行评价;采用16S rDNA扩增序列比对,对分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H≤5. 05的菌株40株,约占分离数的67. 8%;总酸度值≥100°T的菌株36株,约占分离数的61. 02%。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3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8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7株、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10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屎肠球菌为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的优势菌种,占总测序数的44. 23%。该实验揭示了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种类和特性,筛选出了优质菌种资源,丰富了本地区乳酸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高产酸乳酸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获得产酸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用于发酵乳制品的生产,从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出产酸性能较强的菌株TM111-S作为出发菌株,采用0.3g/L亚硝基胍处理60min和紫外线照射150s复合诱变3轮,最终得到一株产酸能力为83.66°T的菌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4.19%,连续传代后产酸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效降解生物胺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降解生物胺的乳酸菌,以鱼露为试验原料,从鱼露中分离纯化并筛选具有高效降解4种常见生物胺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碳源利用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并研究其生长和生物胺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得到8株生物胺降解菌株,其中最佳生物胺降解菌为FSCBAD033,该菌株被鉴定为发酵柠檬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该菌株可以降解86.4%腐胺、78.5%尸胺、72.3%组胺和100%酪胺,且在含有前体氨基酸的培养基中不积累该四种生物胺。菌株FSCBAD033的最适生长温度、初始pH值和NaCl含量分别为40 ℃、6和3%,其在温度30~40 ℃、初始pH值5~7、NaCl含量不超过6%的范围内降解生物胺能力较高(四种生物胺降解率均>50%)。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天然的抗氧化剂,对18株乳酸菌的菌体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等5项抗氧化指标进行比较,并对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进行抗性筛选,鉴定出符合要求的菌株。结果表明:18株乳酸菌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编号为L4、L5、L8、L14、L18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菌株L14抗人工胃液和胆盐的能力较强,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结合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 DNA鉴定,确定其为类干酪乳杆菌类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paracasei)。  相似文献   

15.
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分别采自山东邹平、陕西榆林、河北涞源、云南石屏、云南建水及云南元阳的6份酸浆老汤中分离纯化出12种菌落形态不一样的乳酸菌,分别采用MC改良培养基和发酵黄浆水p H及产酸量的监测对12种菌进行初筛及复筛,筛选出一株产酸较快、较高的乳酸菌,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的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菌落特征为白色,圆形,表面突起,不透明,边缘整齐,镜检发现该菌为球菌、直径为0.8μm,四联或成串排列,经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鉴定确定该菌为肠球菌属中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含盐量≤6%的12份低盐泡菜中筛选出5株耐酸性乳酸菌,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5株耐酸性乳酸菌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J2、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6、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araplantarum)F8、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M1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M12。其中,L.paracasei N6、W.cibaria M1和W.cibaria M12在pH 4.0培养基中相对生长率分别为84.23%,78.32%,76.29%,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经pH 3.0胃液和pH 8.0肠液消化后,其存活率分别为79.26%,50.65%,53.37%,具有较强的耐受胃肠液能力;在0.3%胆盐中培养8 h后,其存活率均在30%以上,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疏水率及自凝集率均在60%以上,具有较强的疏水及自凝集能力。结论:试验筛选得到3株具有益生特性的耐酸性乳酸菌菌株L.paracasei N6、W.cibaria M1和W.cibaria M12,可用于复合益生菌菌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豆清发酵液中分离筛选乳酸菌。经初筛得到5株乳酸菌,通过比较不同乳酸菌在同一条件下的p H和产乳酸量复筛得到一株产酸较高、p H较低的优势产酸乳酸菌,对其编号为M-6。根据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train M-6)。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菌株M-6的最适生长温度在30℃,适宜p H范围为5.5~8.5,菌株在该温度下发酵20 h后菌液OD600nm高达1.2917,p H低至4.16(总酸),且菌株M-6有一定的耐盐受性,当Na Cl浓度大于3%时,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因分离得到的肠膜明串珠菌M-6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可利用其发酵制备豆腐凝固剂,在豆制品生产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苯乳酸是一种具有宽广抑菌谱的新型生物保鲜剂,为筛选得到苯乳酸高产菌株,采用改良的碳酸钙溶解圈法和抑菌圈法,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50个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高产苯乳酸的乳酸菌,分别命名为BLPC002和SCPC008,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BLPC002和SCPC008在以苯丙氨酸为底物的条件下,摇瓶发酵苯乳酸产量分别为358 mg/L和333 mg/L,较改良前不到100 mg/L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改良后的筛选方法更加高效、准确。进一步通过对菌株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