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茶饮料中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游离氨基酸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咖啡因(Caffeine,CAF)和茶氨酸(L-Theanine,TA)的含量.结果表明:目前市售茶饮料的品质与品牌无关,乌龙茶TP、EGCG和CAF含量最高,乌龙茶和花茶中TP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绿茶合格率为85.0%,而红茶合格率仅为50.0%.除了两个绿茶饮料样本低于国家标准外,其它样本中的CAF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 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季节(春、夏、秋)翠玉品种3大茶类(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翠玉绿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较春茶低,但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为最高;不同季节翠玉乌龙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茶多酚、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为最高,其茶多糖的含量也较绿茶和红茶夏茶高;不同季节翠玉红茶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大。从不同茶类来看,翠玉品种的茶叶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绿茶乌龙茶红茶。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类茶叶多酚及生物碱含量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市售29种不同类别茶叶,分别测定其总多酚、儿茶素及组分,茶黄素总量、没食子酸、总黄酮等多酚成分,以及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生物碱成分,并总结各类茶叶成分特点。研究发现,绿茶和普洱生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但绿茶的儿茶素单体以EGCG为主,而普洱生茶EGC、ECG、EGCG 3种单体含量相近;乌龙茶咖啡碱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种类茶叶;红茶、普洱熟茶的儿茶素总量占茶多酚比例显著低于其他茶类,但红茶的茶黄素含量较高,普洱熟茶具有较高的没食子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非水相脂肪酶催化作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乙酸乙烯酯反应制备得到乙酰化EGCG.研究了乙酰化EGCG在不同温度下油脂中的溶解性能,采用测色色差计比较不同添加量乙酰化EGCG对植物油色泽和亮度的影响.采用过氧化值法(POV)和Rancimat仪方法考察并比较了乙酰化EGCG、未改性EGCG、2,6-二特丁基对甲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不同油脂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乙酰化EGCG在油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添加量同为200mg/kg时,乙酰化EGCG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要高于未改性EGCG、BHT,略低于TBHQ.  相似文献   

5.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科学》2019,40(16):69-74
研究半发酵乌龙茶加工对活性化学成分儿茶素的影响。采摘的鲜叶立即在严格控制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加工,分析每道加工工艺操作所制茶叶的儿茶素总量和各种儿茶素单体(-)-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研究表明,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总含量略有下降,约为10%;儿茶素单体变化不一。在加工工艺中,做青、杀青和干燥对儿茶素含量影响较大。为使乌龙茶中儿茶素的潜在健康效益最大化,这3 道工艺应在茶叶生产中加以考虑并做到最优化,以期为乌龙茶加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江西11种名茶中的5种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并通过测定茶叶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抗氧化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4项体外抗氧化指标,比较11种江西名茶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有较大差异,总儿茶素含量大部分差异不显著,绿茶和白茶总儿茶素和各种儿茶素含量总体比红茶高;各种类型茶叶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能力,总体趋势也是绿茶和白茶强于红茶。从抗氧化、防衰老的角度来说,推荐消费者优先选择井岗翠绿、浮瑶仙芝等绿茶,资溪白茶、靖安白茶等白茶。  相似文献   

7.
郭丽  戴伟东  朱荫  张悦  林智 《纺织学报》2016,37(9):90-93
为阐明酯型儿茶素的氧化聚合作用及其对蚕丝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儿茶素染液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儿茶素受热不稳定,转化程度也有差异;单一成分时,ECG的转化率最高,GCG的最低;多种成分共存时,GCG和ECG的协同效应较强,转化率相近。研究EGCG、GCG和ECG在蚕丝上的着色效果发现:EGCG、GCG 和ECG等比例染色时,蚕丝对酯型儿茶素的吸附率为ECG>GCG>EGCG;不同比例混染时,蚕丝对酯型儿茶素的吸附率相近,EGCG与GCG的着色能力较ECG强。可见ECG的热稳定性不会影响蚕丝的吸附率,且其着色程度较浅,因而更适于用作植物染色剂。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不同茶类加工副产物的有效利用,本文研究了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片、茶末、茶梗和大宗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茶是不发酵茶,其茶片和茶末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9.34%和18.52%,高于其他茶类和副产物,与绿茶大宗茶含量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分别为2.65%和22.85%,高于其他副产物和大宗茶;红茶为发酵茶,其茶片、茶末和茶梗中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TSs)含量较高,其中红茶茶末中茶黄素总量(TFs)、聚酯型儿茶素A(TSA)和聚酯型儿茶素B(TSB)含量最高,分别为0.96%、1.65%和0.53%;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加工副产物中儿茶素、TFs、TSs含量居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氨基酸组分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研究表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茶片和茶末的茶多酚、水浸出物、总糖、可溶性蛋白、咖啡碱以及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等化学成分利用价值与大宗茶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高,利用价值高于大宗茶,本研究明晰了不同茶类及其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可为茶叶加工副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肥胖已经成为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作为绿茶儿茶素类的主要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可通过减少脂质吸收,增加能量代谢和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生成等机制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该方法安全可靠。本文就EGCG减肥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乌龙茶粗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甲基化EGCG(epigallocatechin3-O-(3-O-methyl)gallate,EGCG3’’Me)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酶动力学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探究并比较了三者的抑制活性及类型。结果表明:乌龙茶粗多酚、EGCG和EGCG3’’Me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依次为0.178、0.040、0.064 mg/m L;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显示乌龙茶粗多酚和EGCG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抑制,而EGCG3’’Me为竞争性抑制;紫外吸收光谱实验表明乌龙茶多酚样品能够使α-葡萄糖苷酶的吸收光谱发生蓝移,推测酶蛋白的构象有所变化。EGCG与EGCG3’’Me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和抑制类型的不同可能是由于EGCG的一个羟基被甲氧基取代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