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溶液-湿空气热质交换过程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震  江亿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2005,35(1):103-109
吸湿性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既有热量的交换又有质量的交换,提高该过程的可逆程度是提高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对溶液的性质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的流量比和过程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得到在不同工况下,可逆过程所要求的流量比和应该补充或带走的热量。认为这一结论有助于溶液除湿空调流程的设计和相关参数的选取。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的热源塔防冻液浓缩再生方式:将冬季使用后的低浓度防冻液储存,在夏季作为制冷系统中的冷却水使用,同时进行脱水浓缩。建立了热源塔内空气与溶液热质交换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溶液质量分数、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量、溶液流量、进口空气温度和进口溶液温度对溶液中的水蒸发量有重要影响;在热源塔溶液的浓缩再生运行中,补充溶液与否对再生时间影响不大。以南京地区1栋办公建筑热源塔为例进行计算得知,完成全部溶液的浓缩再生约需8 d,该防冻液浓缩再生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回收工业建筑排风余热的溶液热回收系统,建立管道部分的仿真模型。结合算例,对溶液在输送过程中的混合及管段散热对溶液参数(温度、质量分数)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溶液热回收系统在卷烟厂工艺排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液热回收原理应用到卷烟厂(卷接包车间)工艺排风能量热回收系统中.详细阐述了该工程中溶液热回收系统的结构、流程及系统特点.该系统实现了在南方地区通过能量转换回收热量来对空调新风进行预冷.分析了工程的优点及不足,为工程应用中出现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溶液除湿过程热质交换规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除湿器和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建立了一个测试叉流除湿、再生模块性能的实验台,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用除湿量、除湿效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描述除湿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进口参数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准则关联式,可供叉流除湿器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溶液除湿空调在高温高湿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溶液除湿装置。综合利用太阳能、天然水源、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对新风进行分阶段除湿,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室内排风对溶液进行再生,克服了传统溶液除湿空调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溶液除湿方案相比,该系统的溶液循环量减小,运行能耗降低,对太阳能的依赖程度降低,溶液的吸湿效率和再生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热源塔按冬季换热需求设计体积偏大的问题,本文对采用小片距大比表面积孔板波纹填料的热源塔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横流式热源塔实验平台,以乙二醇溶液为循环工质,实验获得了空气流量、温度、含湿量及溶液流量、温度、浓度对孔板波纹填料热源塔热质传递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孔板波纹填料热源塔的阻力特性,并拟合出了传热传质系数及压降的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孔板波纹填料热源塔的传热传质系数主要受风量密度和淋液密度影响,而填料的压降主要受风量密度影响,这为孔板波纹填料热源塔的使用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向阳  杨露露  吕怿非  卢军  袁琳琳 《煤气与热力》2021,41(3):29-34,10043
针对制热工况,建立横流热源塔传质传热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进行实验验证。选取重庆、长沙、杭州、西安、南京、青岛6座城市作为计算对象,分析计算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一定计算条件下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偏差很小,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信。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影响:当防冻液、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口防冻液温度相同时,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由大到小的城市均为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选取-4、-8、-9、-11、-12、-14 ℃,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潜热换热量增大幅度非常小。空气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为-4、-8.-9、-11、-12、-14℃,防冻液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空气质量流量增大而增大。空气质量流量对重庆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分别为长沙、杭州、南京、西安,对青岛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微弱。一定计算条件下,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差别比较小,而潜热换热量差别明显,室外空气含湿量越大的城市热源塔潜热换热量越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闭式热源塔冬季无霜工况下的传热过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闭式热源塔冬季无霜工况下的动态传热传质模型。将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溶液出口温度的均方根误差为0.201℃。通过实验与模拟方法分析了机组变负荷运行时闭式热源塔的动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当热泵机组变工况运行时,闭式热源塔作为取热装置,可为机组蒸发器提供温度相对稳定的热源;此外,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相比,闭式热源塔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的结霜风险更小,节能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寒冷地区地下水冷堆积问题,本研究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从?传递的角度分析当水温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时,补热塔对地下水进行补热时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过程。在本研究中,设定空气初始状态作为?分析的参考点,并考虑补热过程中湿空气发生了相变,由此,对水?的表达式进行新的解读。为此工况下补热塔的设计以及气、水参数的设置提供理论支持。在夏季或者过渡季对地下水进行补热是解决地源热泵系统造成冷堆积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温度较低的地下水与环境中温度较高的空气进行热湿交换,该过程既能使水的温度升高,又可尽量少地消耗能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冷凝器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证实冷凝热回收既能减少冷却塔的热排放负荷量,又能用以制取生活热水.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在压缩机排气口增加换热器的冷凝热回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在设计工况下,得到了冷凝器中显热和潜热所占的比例,其中,冷凝热的显热部分占总冷凝热的14.2%,液化潜热占80.6%,过冷热量只占5.2%.并且,热水流量和热回收率都随热水的出水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喷淋工况下闭式热源塔传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闭式热源塔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自编程序,实现了对喷淋工况下热源塔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程序得到了喷淋工况下的闭式热源塔内喷淋溶液、载热流体、空气焓值的分布,结果表明:塔内空气焓值呈线性分布,翅片换热器上半部分换热效果比下半部分好,塔的中部位置附近最先出现结霜现象,空气干球温度高于5.1℃,相对湿度高于75%,闭式热源塔热泵系统没有结霜风险,可以停止喷淋泵,有助减少热泵系统的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采用冷却塔作为辅助换热设备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方法,并从空调负荷计算、地源热泵主机选型,土壤换热系统设计,冷却塔选型以及冷却塔的运行策略等方面介绍了该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以期为以后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刘玉春  向波 《城市建筑》2014,(14):246-246
介绍了北京某大饭店冷热源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过渡季节利用冷却塔供冷。阐述了酒店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集中热回收系统的设计,介绍了改造工程中管综的难度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式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配置冷却塔的复合式土壤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简化计算模型。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水流量、进水温度、土壤初始温度、地埋管连接形式对其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地埋管换热器与冷却塔的联合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目前病态建筑综合症和节约能源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一利用全热回收器对空调的排风进行能源回收,分析了全热回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并以广州某四星级酒店的空调能耗为例,应用标准年的全年逐时气象数据,计算出在安装全热回收器前后的具体的能耗量,通过比较显示了全热回收器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7.
能源塔热泵技术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能源塔热泵技术的发展、原理和分类,分析了能源塔热泵的特点,简要阐述了能源塔热泵的关键技术问题、设计要点和运行管理方式。指出能源塔不同于冷却塔,用冷却塔代替能源塔会因为吸收低品位热源的能力不足而使能源塔热泵不能正常工作。将能源塔与其他空调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改造中,能源塔热泵是一种制冷制热设备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