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宿迁市文体综合馆基础隔震设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宿迁市文体综合馆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钢网壳屋盖。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隔震层由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消能器组成。对主体结构基础隔震体系的空间模型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设置粘滞消能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在该工程中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日趋成熟,其在振动控制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较传统抗震结构具有显著优势。隔震构造是影响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工程应用表明隔震构造的设计与应用不被重视。全面综述了国内外隔震建筑构造的设计与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隔震构造设计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为隔震构造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国内现有的隔震建筑构造相关设计成果及存在问题的阐述,讨论了我国隔震构造技术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隔震构造技术的完善和隔震建筑减震性能的更有效发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姜大力 《建筑技术》2007,38(2):94-96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有效减轻房屋地震反应,在北京三里河三区12号地办公楼工程采用此项技术,达到橡胶隔震支座安装的高精度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隔震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3层,高48.9m。该工程采用基础隔 震技术设计,为我国目前最高的隔震建筑之一。隔震层布置在地下室顶板和±0.00楼面之间,由橡胶隔震支座、滑移支座 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共采用了53只橡胶隔震支座、12只滑移支座,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共设置4只非线性粘滞阻尼 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设置粘滞消能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上部结构地震 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在本工程中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基础隔震原理和基础隔震设备应具有的特性,介绍了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和混合隔震支座的特点,分析了建筑中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设计方法、经济效益及技术优势,指出基础隔震技术在建筑中应用需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应用隔震技术日趋成熟,但隔震建筑主体结构增加了隔震层,工程造价有所增加。与传统抗震建筑相比,隔震建筑施工技术难度提高。采用现行建筑工程定额计算隔震层工程造价不能充分体现上述这些情况,造价偏低,对施工等参建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影响。文章介绍了隔震建筑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构造,分析了引起隔震建筑工程造价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费用补偿建议,最后例举工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费用补偿方法计算的隔震层造价与实际造价偏差小,能够较好地体现隔震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符合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隔震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但大多数建设单位对隔震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普遍缺乏了解。通过对拟应用隔震技术的厦门市几栋学校教学楼的建设前期工作总结,讨论了学校建筑应用隔震技术的相关问题。对隔震技术做了简介,介绍了我国隔震技术的发展,进行前期调研工作,最后是应用隔震技术的思路与考虑。结果为隔震房屋的建造前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隔震结构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叠层钢板橡胶垫的构造进行了介绍,概括了隔震结构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指出隔震结构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隔震技术是运用建筑原理优化建筑结构以减轻地震灾难影响的新型技术,在建筑业中,由于此种技术未能广泛普及,很多施工单位忽视了对隔震工程的监理。本文将从建筑实践工作的角度出发,分析建筑隔震监理中的关键点,探索隔震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建筑隔震工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摩擦摆隔震技术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建筑抗震方法之一,却只因增加结构建设成本而未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本文从工程经济的角度分析评价摩擦摆隔震建筑的隔震原理,基于价值工程的原则,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预测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直接经济损失,进而建立测算模型,估算摩擦摆隔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摩擦摆隔震建筑在建设初期投入的费用可能高于传统抗震结构,但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分析,采用摩擦摆隔震系统的结构并不会带来建设成本的大量增加,相反,其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便于开发商对结构抗震设计做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11.
建筑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现代复合建筑科技,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的结构抗震。尤其是将其用于古旧建筑的加固改造及翻新上,可达到保护建筑结构和延长建筑物使用时间的突出效果。推广应用隔震技术必须在建设理念、技术水准、经济效益、规范编制等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纲 《城市建筑》2014,(18):142-142
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立、技术屏蔽、组织隔离等弊端。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强调综合集成的管理思路,最终构筑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以便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地下工程地震动力响应及抗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改进的Newmark隐式积分法,采用无限元动力人工边界,研究西藏扎墨公路高烈度地震区嘎隆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隧道抗震层的减震机制,数值模拟橡胶和泡沫混凝土两类材料抗震层的减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抗震层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隧道的动力响应,但由于它本身的隔震缓冲作用,能够对衬砌起到较好的隔震效果;两类抗震材料隔震效果相差不大,但考虑到耐久性和经济性,推荐采用泡沫混凝土作隔震材料。研究成果对高烈度地震区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加固砖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复合面层具有高强、防火、聚合力强、无污染、施工简便等特点,是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建筑加固补强工程所采用的新型应用技术。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混凝土构件,这种加固补强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采用该技术进行加固的15片砖墙的抗剪承载力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砖墙的抗剪承载力可以提高50%以上。该技术对于砌体构件同样具有良好的加固补强效果,可以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电刷镀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在工程机械修复中的应用,经实践证明该技术在工程机械修复中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结构减隔震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为工程防震减灾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采用隔震技术的结构大多为较规则的混凝土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而且单体规模较小.对于单体超大、体型复杂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隔震技术的工程较少,相应的研究也不多.本文结合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和深圳机场T3航站楼工程减隔震结构设计的具体情况,介绍减隔震设计在航站楼大跨结构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为同类结构的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房屋橡胶隔震垫施工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强  陈新亮 《山西建筑》2001,27(2):29-30,43
在建筑物的基底或某个位置装设橡胶隔震垫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从而确保结构及内部设备在地震中不受损坏。这种技术现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普通民用建筑上。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房屋橡胶隔震垫施工技术、构造原理、隔震原理、类型和性能特点,主要对橡胶隔震垫的施工安装过程中的操作工艺、质量控制、检查验收评定标准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8.
隔震和减震技术作为目前新型的工程抗震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对比了隔震和减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在经济上的差别;然后再基于不同建筑结构在采用隔震还是减震技术谁更经济这一问题,详细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区别、混凝土用量、含钢量、隔震支座和减震阻尼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某学校项目的 8个单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今后的隔减震结构经济性对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既有建筑结构隔震加固原理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杨  潘金生 《特种结构》2003,20(1):51-53
隔震技术的发展为既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隔震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 ,总结了隔震加固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并据此指出了隔震加固技术的优越性 ,提出了隔震加固技术今后应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最后 ,对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框架结构隔震加固的设计与施工流程,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9.5.0,选用EI-centro、Taft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框架结构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这两个隔震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表明隔震结构有着明显的减震效果。采用叠层橡胶支座来进行隔震加固改造,施工作业面可限制在地下室内,上部结构不需处理即可满足提高一度设防的要求,且楼面的加速度反应减小,可以有效的保护室内仪器设施,提高建筑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建筑物隔震加固改造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环保的技术手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