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触点带低电平负载时,继电器的动态接触特性。为此,在不同的环境应力下,对继电器的动态接触电阻及其弹跳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及处理,得到了一些新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仇侠 《机电元件》2006,26(1):33-36
文章论述了一种能获得较低接触电阻的触点表面处理工艺。该工艺是一种环保的、成熟的工艺,其特点是成型后的触点经过竖直和水平切削研磨,去除触点表面污染层,使触点获得理想表面形态的工作面,从而通过降低触点收缩电阻RE和表面膜电阻RF来降低触点接触电阻。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触点能承受继电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温度,使装配前后继电器接触电阻无明显变化,保持低而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锡青铜为基材的镀金接插件作为插拔对象,为了探究此类接插件多次插拔对镀金层、插拔力、接触电阻以及粗糙度的影响,设计了两组实验进行研究:第一组为非连续性插拔实验,探究其接触电阻和镀层厚度的变化趋势;第二组为连续性插拔实验,通过拉力测试仪监控不同插拔次数的插拔力曲线,探究插拔力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插拔次数未达到疲劳次数时,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接触电阻逐步增大,并呈现扩大趋势;镀层厚度逐渐减小,减小趋势逐步放缓;平均插拔力逐步增加,插拔曲线呈对称状;接插件整体粗糙度增加,局部粗糙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接触器式继电器的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触器式继电器广泛用于电气系统中,但接触器式继电器的触点经常发生接触不良,导致电气控制系统无法可靠地正常运行.对接触器式继电器发生接触不良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分别对目前普遍采用的触点形式和常用的银-铜(Ag-Cu)和银-镍(Ag-Ni)复合触点的接触器武继电器进行可靠性试验,由试验结果分析不同触点形式的失效水平,对失效...  相似文献   

5.
继电器接触电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点表面的污染是影响继电器接触电阻的主要因素。消除物理污染和控制有害气体对触人、的侵害则为解决接触电阻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新材料应用、钝化工艺的研究、选择触点几何形状、提高触点表面的粗糙度要求、接触系统的“软接触”设计等都是解决接触电阻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电磁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及影响接触电阻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潘建国 《机电元件》2015,35(2):37-43,59
本文通过对通用继电器带负载老炼方法的确定和试验验证及相应的内部观察与分析,明确找出了通用继电器带负载老炼的负载性质、大小、次数及储存时间等相关参数,对提高成品合格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GB 2099.1中要求电气连接应设计得接触压力不通过绝缘材料来传递接触压力(但陶瓷、纯云母或其性能适用的其它材料除外),本文通过对检测过程遇到的一些关于插座插套在接触压力传递方面的案例进行基本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相空间重构的电磁继电器电性能参数预测的GA神经网络方法。借助相空间重构技术,重构了电性能参数序列的高维空间轨迹;通过采用基于GA算法的神经网络拟合重构轨迹,建立了电性能参数序列预测模型。以电磁继电器接触电阻和燃弧能量性能参数为例,分析了重构参数对重构轨迹、预测结果的影响。该方法能从高维空间揭示电性能参数退化过程,充分利用神经网络泛化性能,因而预测精度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肖斌 《低压电器》2010,(1):8-11
基于继电器接触电阻的接触原理,研究了降低继电器接触电阻的清洗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典型触点材料,通过分析确定加工过程污染对继电器触点镀层的影响,然后给出几种不同的清洗方法,以减小继电器接触电阻,提高接触可靠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密封继电器接触电阻与表面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密封继电器的接触电阻和表面膜现象,设计了模拟成膜实验和验证实验,通过对不同样品在各种可能成膜的气氛条件下和特定工艺条件下触头接触电阻的比较和分析,找到生产过程中对接触电阻影响最大的几种物质,得知水蒸气和氧气等杂质气氛的浓度对表面膜的形成也有影响。结合俄歇实验对触头表面膜的厚度和元素成分进行研究,进一步确认了所设计的成膜实验的等效性,探讨了各元素的可能来源,并根据相关结论对继电器生产工艺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茂松 《低压电器》2011,(14):63-66
介绍了一种极化继电器的总体结构设计、动作原理、磁路系统设计和接触系统设计。详细阐述了极化继电器动程与触点间隙的优化设计、推动点位置的优化设计和双线圈继电器的两线圈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从瑞典ABB公司引进的继电器,模数化的壳体,节省了空间,其combiflex结构系统改变了国内现有的安装,接线形式是国内唯一的直接触电安全措施的结构形式,上继公司引进消化并扩展了大量的配套品种,提升了技术也大大地扩展了市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时变规律,提出了基于时变趋势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的触点接触电阻的长期预测方法。采用小波技术和零均值平稳检验技术提取时变长期趋势项,进而以接触电阻的趋势分量为变量,建立了接触电阻的SVR预测模型。分析了接触电阻的超长期预测,提出了基于相关触点的SVR模型的超长期预测方法。预测实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实现触点接触电阻长期预测,能有效剔除短时干扰、异点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航天继电器加速贮存退化可靠性建模和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号航天继电器为例,通过对失效机理及其接触退化规律的分析,建立贮存退化失效可靠性统计模型,给出了航天继电器接触寿命分布函数。研制了温度应力航天继电器加速贮存退化试验测试系统,可同时对多达40个继电器进行全自动的退化参数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电阻的退化情况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试验温度应力下接触电阻的分布情况,并通过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法进行了参数估计,为进一步对航天继电器贮存可靠性评估和贮存寿命预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信号继电器在使用或存放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触点接触电阻进行检测,以判断信号继电器的接触质量.以交流小电流进行测试,更接近信号继电器的实际工况,且避免了接触电势的影响,检测结果更加可信.以MC9S08DG256单片机作为测量、控制的核心,以AD630构成双锁相放大电路,在提高抗干扰性的同时,克服了信号相位角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准确地对继电器接触电阻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电磁继电器贮存过程中,触点间的接触电阻超标是主要的失效模式,而触点间的阴离子扩散是导致触点表面绝缘膜增长、接触电阻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纯金属触点表面腐蚀膜的成膜机理,并根据扩散理论给出了接触电阻增长与触点间压力、接触压降以及环境温度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常闭触点间单个导电斑点的接触电阻增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与其他学者的实测数据趋势一致,最后通过该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进行触点贮存寿命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110k V 的 T 接线路及其所在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数字模拟,并对零序分量方向继电器、故障分量阻抗继电器、正序故障分量方向继电器和正序与负序综合故障分量方向继电器在 T 接线路中应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从计算与分析中可以看出, T接线路继电保护有它的独特之处,普通线路中性能良好的保护不一定适合 T接线路。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 T 接线路继电保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接触电阻阈值检测算法过于依赖先验知识导致漏检率较高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区间证据推理的继电器接触 系统故障检测算法。 首先,将先验阈值和接触电阻测试数据转换为区间信度结构;然后,根据修正权重对先验阈值和测试数据 进行区间证据推理融合;最后,计算出融合后的检测阈值。 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接触电阻测量模型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以及区间证 据推理融合过程中的权重一致性,避免了现有算法自适应能力不足的缺陷。 在继电器加速寿命试验平台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表明,与经验阈值算法和常规区间证据推理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可以有效提升电磁继电器接触系统的 故障检测精度。 考虑数据不平衡问题,对原始数据进行重采样后,所提算法能进一步提高故障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种具有新判据的相间距离继电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相式相间距离继电器新判据,并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由该判据构成的相间距离继电器能够满足系统振荡与短路同时发生时,区外(包括正向区外和反方向)短路不误动,区内短路不拒动,而且不受短路处过渡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