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同图书出版部门发行“丛书”,世界和唱片公司出推出不少CD套片、系列片,不过这些作品多限于一定范围。近年来,雨果公司出版发行的“音乐图书馆”系列CD片,内容却涵盖了从古典到流行、从爵士音乐支轻音乐等不同门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朱模 《视听技术》2007,(3):109-109
“雨果”一年到头出版的唱片不少,而“雨果发烧碟”其实就是一张年终精选碟。“雨果发烧碟”系列一直是有口皆碑。从第一辑直到现在,一直是发烧友每年必买的唱片之一。不过自从2004年底推出第11辑后,经过整整两年的沉寂,直到2007年年初,我们才看到这款“第12”的尊容。  相似文献   

3.
读友信箱     
雨果唱片是国产, 没有“进口版”和“引进版” Q上次向贵部邮购的《雨果发烧碟Ⅱ》现已收到,感谢您们为购买CD不方便的读者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发现,贵部寄来的这张CD,上面印着“国际文  相似文献   

4.
佐耳 《视听技术》2003,(11):68-69
雨果前年推出黄红英的《初次尝到寂寞》,已经让我见识了这位女歌手——人也许并不怎么漂亮,但歌声确实很迷人。这张“寂寞”在低迷的唱片市场竟大受欢迎,更说明她的声音真有吸引力,于是,再听这款续集——《九月的故事》的兴致也由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记得当伦敦大提琴、小提琴、低音大提琴的那几张CD推出后,曾带给好多乐迷朋友惊喜。其中,“伦敦大提琴”在我心中留下的记忆更是震撼性的。如今,这款新的大提琴专辑提醒我,世界数一数二的顶尖乐团——柏林爱乐乐团中,也有由大师级的大提琴手组成的“梦之队”为我们提供美妙的大提琴音乐和大提琴手的音乐故事。 这款专辑名为《南美大逃亡》(片号:EMI 7243 556981 2),是柏林爱乐乐团中12名大提琴师今年南美之行的全新录音。根据唱片说明和唱片公司提供的资料,我想先讲点故事,再简介音乐。 早在1974年,由柏林爱乐的12位大提琴手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1999年,雨果公司从浩如烟海的爵士音响资料中,精选了五位大师的部分演奏演唱作品,编辑成“爵士乐大师系列”出版发行,共五张CD,每位大师一张(片号:ML-J6018~6O22)。世界各著名唱片公司目前所出的爵士乐唱片早已版本林立,但在中国却算是刚刚起步。中国人自己介绍西方爵士乐大师及作品的音乐唱片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说这套唱片的问世,自然会引起乐迷朋  相似文献   

7.
2003年岁末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办的音响唱片展上,柏菲音乐制作有限公司推出的那张名叫《深情难了》的CD很热卖。待友人从展会上给我带回这款唱片,细品慢聆一番后,给我最强烈的感悟是——流行音乐的创制,呼唤全能型音乐人材。而这款最新流行音乐CD,正是由一位音乐全才——窦鹏所打造。  相似文献   

8.
乡土 《视听技术》2005,(5):71-72
雨果公司的产品里,民族音乐作品居多。但雨果的西洋乐曲专辑也很有特色。一是它们多自主演录出版(从物色艺术家到录音制作出版),不像一些内地唱片公司,多用廉价的“引进”复制。另外,雨果旗下的艺术家也多是有前途的新秀。今天我们在这款CD上见到是就是一位新人一一邹雪梅。她出身于长笛家庭,其父是她的启蒙老师。经过沈阳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深造,邹雪梅现在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女长笛手。  相似文献   

9.
罗斯爱乐乐团对于大多数中国乐迷来说,都是熟悉而并未谋面。该团创立十多年来除了从事演出和音乐普及工作以外,共录制了约500张CD,从巴赫、莫扎特到马勒、斯特拉文斯基等古典音乐,从中外现代作曲家作品到奥斯卡奖电影音乐、台湾民谣、中国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曲无所不包,而他们在“雨果”唱片公司录制的多款专辑尤得发烧友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乙戈 《视听技术》2004,(1):66-67
两年前郎朗加盟Telarc公司,推出第一张CD专辑时给我带来的喜悦和新鲜感,至今还记忆犹新,因为正是这张唱片,让我开始实实在在听到了他的钢琴音乐。记得2001年环球驻香港业务部的张慧中小姐一次寄来的唱片中,有一张正是郎朗与Telarc合作的首张专辑。当时这款专辑就引起不少的轰动,英国的《留声机》、日本的《唱片艺术》、俄罗斯的《音乐生活》等等音乐唱片杂志纷纷报道。  相似文献   

11.
佐耳 《视听技术》2005,(7):68-70
但凡唱片发烧友,肯定都见识过用世界名琴演录的CD。阿卡尔多的“名琴巴赫”,薛伟、吕思清、李传韵、黄滨等中国小提琴家也有多把名琴演录的CD。不过,在一张CD里动用30把超级名琴,让它们一亮相,并荟萃成一张完整的演录辑,应该是最新鲜的发烧故事。这款由“爱必希”引进、汇集发行的《十亿琴王》,正是在一张CD里使用了30把最珍贵的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及“瓜奈里”等名琴打造成的专辑。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对于音乐界是不平凡的一年。正当古典唱片公司Naxos沉浸在成立十周年的喜悦之中时,香港的雨果公司也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十岁生日。 雨果这个名字,也许在全球范围内还不能与Naxos以及更老牌的大公司相比,但作为一家以出版中国音乐CD为主的公司,尤其对于喜爱中国音  相似文献   

13.
时下,CD好像是明日黄花,面临淘汰。显然,冲击是来自网络音乐,全球各大唱片公司CD的销量已大幅度下降。著名的Hi—Fi厂家“莲”也在几年前就对外郑重宣布停止生产CD机了。八达有何过人之处,敢在CD这样不景气的背景下推出新产品。  相似文献   

14.
但凡古典音乐爱好者,总希望多获得一些经典作品的CD,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鉴赏水平。不过,有条件去系统收藏的人不多,原因很简单,一是古典音乐浩如烟海,从何下手实在考人;再说钱包坚挺的的人毕竟有限,当然唱片的藏量也就有限了。 雨果公司在使高雅艺术产品“平民化”的道路上,可谓殚精竭虑,身体力行。该公司于1998年6月推出了《音乐图书馆》唱片系列,其最富挑战性的特色(或曰优势),似可一言以蔽之:内容包罗万象、品质价格让人惊喜!  相似文献   

15.
Hi—Fi问答     
问:我有一个疑问·虽然书刊上讲,CD唱片是永不磨损的唱片,寿命极长。但近来又听说“由于记录音乐乐曲(或语声)的铝膜层很易氧化,所以CD唱片的寿命只不过3-5年”,而且,国外报刊上也确实报导过CD唱片有因氧化而损坏的实例。果真如此,还值得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去购买世界古典名曲或流行歌曲的唱片吗?  相似文献   

16.
贾达 《视听技术》2007,(2):83-84
前苏联的经典歌曲,至今是各类音乐舞台以及不同表演场合上的“常客”。这些歌曲以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被录制成的唱片也不断推出。不过,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款“普罗”新唱片《爵色苏联》,与以往的苏联歌曲唱片有很多不同点。首先碟名取得很有意思,不用老套的“红色苏联”、“蓝色贝加尔湖”等旧名,用的是——《爵色苏联》。碟中的所有选曲,不是用正统的演唱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非常讲究收藏唱片之演录质量的乐迷,我一直对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的出品情有独钟,而对易有伍先生,我也一直满怀钦敬,因为他一手创建了“雨果”并且苦心孤诣、十年磨一剑地把它推到现在这样一个任何人都不能漠视的地位,也因为他是“雨果”的当家录音师、很棒的唱片制作人,“雨果”至今出版的近200款发烧碟少有不是出自他自己手笔的! 我曾经就如今唱片市场的盗版现象跟易先生进行过交流,毫无疑问,他对如今满世界的盗版“雨果”碟深恶痛绝,也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可他仍然在继续做他的  相似文献   

18.
佐耳 《视听技术》2001,(7):84-84
萨拉·布莱特曼的CD专辑《月光女神》已于 年前面世。这位从韦伯的音乐剧唱红歌坛 的百老汇歌剧天后,在这款CD中尽情展示 了自己融合古典、流行与当代音乐表现手法的卓越技艺,给西方歌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唱片也十分走俏,我国乐迷歌迷自有不少人聆赏过这个专辑。从这款CD的创意上看,无论词曲、演绎、包装等,  相似文献   

19.
相信在每个华语音响圈里的发烧友的心目中.雨果这个品牌的名字或多或少都保有一定的位置。从1987年创建以来,雨果曾经辉煌,也不是没有经历过低潮.但是毋容置疑的一点是,就算在如今这个时代,沦及全球最佳的中国音乐唱片品牌,雨果自认第二的话.又有谁敢或者真正能登上首座呢?如果对雨果二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早就认识老易,但老易并不认识我,这似乎有点奇怪,但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因为我是一位雨果唱片的拥趸,雨果唱片甫一上市,我便被它的曲目和录音效果所吸引,成为最早拥有雨果唱片的朋友。老易是雨果唱片的老板、监制和录音师,我对雨果唱片的欣赏必然会对老易的尊敬,可以这样说:我对雨果唱片有多大的兴趣,就是对老易有多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