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讨论了碳黑不同物理形态的性能,绒毛碳黑是较好的水墨用碳黑。阐述了水墨生产中碳黑絮凝的原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分散工艺。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碳黑不同物理形态的性能,绒毛状碳黑是较好的水墨用碳黑。阐述了水墨生产中碳黑絮凝的原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分散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吸附饱和废碳黑的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临时造粒热法再生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因碳黑粒径小、热再生易飞扬、易流失、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碳黑在处理工业废水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均匀堆积碳黑颗粒层进行氧化,并对不同氧化阶段的碳黑颗粒进行取样,离线开展热重分析获得碳黑颗粒的氧化特性,同时利用电镜分析碳黑颗粒的纳观结构及参数,探索均匀堆积颗粒的氧化过程及氧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氧化温度对均匀堆积碳黑颗粒层的排放特性和氧化效率有促进作用;均匀堆积时,颗粒氧化时主要以CO排放为主;在氧化末期,碳黑颗粒起燃温度和活化能会随氧化温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氧化温度增加,碳黑基本粒子的纳观结构先从外层崩解和剥离,然后又逐渐形成更有序和稳定的“壳–核”结构,且趋于短微晶小间距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碳黑/聚氨酯共混导电纤维熔融纺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氨酯为基体、碳黑为导电介质共混得到导电母粒,通过熔体纺丝法制得碳黑/聚氨酯共混导电纤维.研究表明: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导电性增强,但纤维的力学性能、可纺性下降,当碳黑质量分数为16%时,其导电性和力学性能较好;分散剂的含量对纤维导电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碳黑/聚酯复合纤维中导电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碳黑为导电介质,以PET为基体,用共混方法纺出共混导电纤维.研究表明,提高碳黑的分散性能提高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和导电性;并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导电性提高;当碳黑含量达22%时,电阻为10^5Ω/cm,但可纺性和机械性能变差,此时,只适合于用作复合纤维的导电组分。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褐煤的碳黑生成特性与Na在煤衍生碳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研究分别担载了空白、物理吸附态Na (ANa)与离子可交换态Na (INa)的酸洗伊敏褐煤在沉降炉中不同停留时间下热解所产生碳黑的产率、表面与整体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表面增长阶段,褐煤的碳黑产率增幅远超焦油产率降幅;当停留时间足够长时,碳黑产率有所降低,含氧官能团含量升高;担载Na可以降低碳黑产率,但INa对碳黑的抑制作用比ANa强得多,且INa可以使热解气溶胶中醚与砜的含量升高.这些现象说明:在褐煤二次热解过程中,小分子芳香化合物、脂肪族物质与轻质气体也会通过表面增长提高碳黑产率.褐煤热解气中含氧物质可以在停留时间足够长时表现出对碳黑的氧化作用. INa可以保持与焦炭或挥发分之间有机结合状态,在一次热解过程减少初级焦油释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促进挥发分与含氧物质结合;而ANa在一次热解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气化的ANa与INa抑制碳黑形成的作用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解决育果套袋外袋纸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碳黑进行浆内染色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碳黑用量高、碳黑流失严重、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等,提出了一种生产加工育果套袋外袋纸的方法——印刷法.研究了印刷法制备前后纸页性能的差异和纸页耐久性,并深讨了印刷压力、油墨用量等对纸张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印刷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和氧化碳黑均匀分散体系还原,制得石墨烯/碳黑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碳黑颗粒成功插入到石墨烯片层之间,且有效抑制了石墨烯的团聚,增大了石墨烯片层间距,形成具有开放纳米通道的三维结构;该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和倍率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的石墨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炼-模压-极化工艺制备了压电陶瓷/碳黑/丁基橡胶聚合物基压电阻尼复合材料,研究了压电陶瓷和碳黑用量、外力及作用频率等因素对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电陶瓷体积分数为50%、碳黑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阻尼因子tanδ峰值达到最高,有效阻尼温域最宽;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强;当外力作用频率f接近或等于橡胶分子运动单元松弛时间的倒数1/τ时,复合材料的损耗模量E"和阻尼因子tanδ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密相气力输送过程中炭黑破碎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炭黑在气力输送过程中影响破碎的因素进行了优化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在双压送罐双管密相输送情况下,影响炭黑破碎率的各项因素的关系,依次为压送罐开泵压力、结束弯管压力、辅管阀开启压力、主管压力、辅管压力,从而得到降低破碎率的有效方法以及相对最优输送参数,即压送罐开泵压力0.1 MPa、结束弯管压力0.1 MPa、辅管阀开启压力0.05 MPa、主管压力0.3 MPa、辅管压力0.35 MPa。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particle-size convey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dimension relationships of the groove depth and particle size on the solids conveying mechanism of the helically grooved feed section. In the model, one or two shear interfaces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dimension relationships of the groove depth and particle size, and the solid-plug embedded in the groove and screw channel were divided into two or three layers by the shear interfaces to consider the solids conveying mechanism of each layer by the boundary condition equation for positive conveying. By the particle-size mode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mension relationship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lids conveying mechanisms between the friction-drag conveying and the positive conveying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n-line measuring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ar interfaces among the solids existed indeed and the dimension relationships determined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and the throughput of helically grooved extruders, which was well confirmed by the excellent consistence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ata.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计算机对输送机上物料的运动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实现了各种输送条件下物料的输送速度预测。计算机程序的通用性,使得对于具有不同振动规律的振动输送机上物料的运动分析成为可能,并为选择较佳输送参数提供了方便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高水分含量的羊场湾煤粉为介质,以干燥空气为载气,在气力输送的自然干燥过程中考察了水分含量变化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总水分含量,其外水含量是输送过程中更值得关注的参数.当总水分含量约11%、外水含量约5.8%时,羊场湾煤粉依然可以实现稳定的密相气力输送.外水含量的变化对输送性能包括如输送量、固气比、固相速度、稳定性等影响不大,这意味着其近6%的外水含量对颗粒间作用力影响较弱,尚不足以对其密相气力输送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以自动成栓、脉冲气刀控制及单仓压送几种方式形成的大米在水平管道中的栓塞状气力输送的实验研究。在管径50毫米,长约15米的管道中,不同的输送供气条件,所形成的栓状流有不同的压降特性和不同的料气输送比,栓塞的长度及运动速度也有差异。在相同气源压力条件下,单仓压送所形成的栓塞状输送比其它几种有较高的输送效率;而自动成栓的栓塞流,则其输送量对气源压力并不敏感,有较为稳定的大米输送质量流量。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煤粉加压输送系统动态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在分析煤粉加压输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构造事故树模型,并根据事故树模型向动态贝叶斯网络转化的规则,建立煤粉加压输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然后,引入维修因素、时间序列,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的两向推理能力,确定煤粉加压输送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可靠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描述煤粉加压输送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符合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建立气力压运试验台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建立气力压运试验台的指导思想,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气力压近试验台的设计及试验方案设计。 该试验台可以改变各输送参数和设备运转条件,还可以变换不同型号的设备,实现在一个试验台上完成多个工况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实验装置,并采用喷射器输送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实验研究了喷射器的相对喉嘴距、喉管与喷嘴面积比及输送水流量对喷射器输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喷射器结构和适宜的输送水流量.结果表明,输送树脂颗粒,喷射器较佳的相对喉嘴距和喉管与喷嘴面积比分别为7.5和2.94,适宜的输送水流量范围为25~55 L/h.相同条件下,安装喷射器后,输送管中固液比较未安装时可提高17%~25%.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一些物料(这里主要指颗粒状的)通常需要进行高层或远距离输送,我们经过实践对比,认为压气式气力输送系统比吸气式气力输送系统更适合生产需要,节能效果好,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2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报刊发送设备的现状,论述了目前研制报刊发送设备的必要性和技术关键。并就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可能性、研制开发的步骤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开发研制水平输送装置和计数堆积机是发展我国报刊发送设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