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泥球在甲基葡萄糖苷(MEG)水溶液中的浸泡实验,研究了MEG在泥页岩(泥岩)地层的膜效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MEG在泥岩表面有吸附作用,浸泡时间越长,吸附现象越明显。MEG在泥岩表面的膜效率与泥岩含水量、MEG的浓度及浸泡时间有关。泥岩含水量越高,MEG浓度越大,膜效率越高;浸泡时间延长,膜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甲基葡萄糖苷的防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为原料合成了甲基葡萄糖苷(MEG),考察了MEG对泥页岩分散的抑制作用、对膨润土水化膨胀的抑制性能、对泥页岩膜效率的影响和对钻井液水活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MEG的防塌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达到进一步开发利用MEG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MEG具有一定的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分散的作用,但其抑制作用较弱,远不如无机盐和聚合醇类页岩抑制剂;MEG能大幅度提高泥页岩的膜效率,被25%的MEG溶液饱和后,泥页岩膜效率提高率达200%以上;MEG具有有效降低钻井液水活度的作用,在加量充足的情况下,MEG单独使用或与无机盐复配使用均可将钻井液水活度降到0.85以下。因此,通过提高泥页岩膜效率及降低钻井液水活度,MEG能在钻井液/泥页岩体系间产生有效的渗透压,通过渗透作用降低钻井液中的自由水向地层滤失是MEG稳定井壁的主要作用机理。MEG的防塌性能特点与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MEG钻井液页岩抑制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井液滤液的侵入,地层中的粘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和水化分散作用,削弱了岩石的力学强度,致使井壁发生失稳。MEG钻井液是一种具有成膜作用的水基钻井液,对页岩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文中简单阐述了MEG钻井液页岩抑制性机理,分析研究了影响MEG钻井液页岩抑制性的因素,实验验证MEG钻井液的成膜作用。MEG钻井液主要是通过半透膜效应、封堵作用、渗透作用及去水化作用抑制页岩的水化分散和膨胀,当 钻井液中MEG浓度足够大时,MEG分子吸附在井壁岩石或钻屑表面上形成一层憎水膜,阻止钻井液滤液向地层或钻屑中渗透。研究表明,MEG浓度大于30%时,其抑制页岩的能力优于浓度为3%的KCl溶液;钻井液中MEG的加 量是影响钻井液抑制性的主要因素,并且钻井液中加入无机盐后,无机盐与MEG协同作用使MEG钻井液的页岩抑制能力提高;钻井液中MEG浓度越高,膜效率越好,MEG浓度大于50%时,页岩内水份渗出。

  相似文献   

4.
新型MEG钻井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G钻井液是一种具有半透膜作用的水基钻井液.对页岩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同时该体系又具有生物降解.保护环境的特点。阐述了MEG钻井液抑制页岩水化膨胀和分散的机理,研究并评价了MEG钻井液的性能及成膜效应。研究表明,MEG钻井液主要是通过成膜作用、渗透及去水化作用稳定页岩;具有较好的抑制性、润滑性和储层保护特性,钻井液性能稳定,在钻井液中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能在页岩表面形成半透膜.诱使页岩内的吸附水渗出。  相似文献   

5.
活度与半透膜对页岩水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井壁稳定性的研究多是探讨页岩水化作用的规律。本文将热力学基础概念应用到对页岩水化的研究中来,推演出水迁移驱动力——化学势的表达式。指出只有存在效率显著的半透膜作用时,才能通过降低泥浆水活度来防止页岩水化,油包水泥浆中的油在页岩与水相之间起到较理想的半透膜作用。常压下页岩与水基泥浆之间的物质迁移中主要以流动和扩散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溶质离子扩散条件下泥页岩力学与化学井眼稳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壁失稳是钻井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影响井壁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建立的化学力学井眼稳定模型认为泥页岩表面有一层半透膜,通过引入膜效率系数,把钻井液与泥页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效应和纯力学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水和溶质离子的流动改变了井壁孔隙压力,从而导致井壁失稳,在建立近井壁孔隙压力传递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钻井液与泥页岩之间的水和离子的流动,建立了一个评价泥页岩化学与力学井眼稳定的新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井眼失稳既可以发生在井壁,也可以发生在泥页岩内部,并具有时间效应;同时表明水的活度与溶液的性质是影响泥页岩井眼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钻井液在井壁的成膜原理是利用钻井液与井壁岩石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可以控制水流方向的半透膜或完全隔离外来物质进入地层的隔离膜,有效地稳定井壁和保护油气层。文章针对泥页岩的孔隙度、井壁水流方向与推动力关系、泥页岩的双电层效应和乳液在成膜过程中的受力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钻井液中添加的特殊材料(纳米级)可使井壁泥页岩具有更理想的选择透过性;水流方向是正压差和渗透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在渗透压与正压差方向相反,且渗透压大于正压差条件下,水流由地层流向井筒内,有利于井壁稳定;泥页岩通过离子交换,在其表面形成双电层,可以选择性透过电解质,控制钻井液电解质浓度和类型则有利于形成半透膜效应;正压差和范德华力有利于成膜,而双电层斥力和毛细管阻力不利于成膜。  相似文献   

8.
国外水基钻井液半透膜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对水基钻井液半透膜效应机理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钻井液体系进行的研究讨论。认为,孔隙压力扩散是导致井壁失稳的根本原因,孔隙压力扩散的快慢取决于泥页岩的渗透性、弹性和钻井液与井壁之间物理化学作用等边界条件。通常情况下,渗透率越低,压力增长越慢。只有膜效率高的钻井液体系才能有效控制和延缓孔隙压力的扩散,进而维护井壁的稳定。提高水基钻井液半透膜效率的措施为:①封堵裂缝和高渗透泥页岩的孔隙;②超低剪切条件下增加液相粘度;③降低钻井液活度;④改善泥页岩膜的理想性。并以此为标准,对各类钻井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MEG钻井液、甲酸盐钻井液、聚合醇钻井液和硅酸盐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泥页岩水化-力学耦合模拟实验装置与压力传递实验新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建立了压力传递实验技术以及泥页岩极低渗透率、半透膜效率计算模型,得到了压力传递技术测定泥页岩渗透率和半透膜效率的计算公式,研制了泥页岩水化-力学耦合模拟实验装置(SHM仪)。定量测定了泥页岩极低渗透率和泥页岩-水基钻井液体系半透膜效率,证明了极低渗透率泥页岩与水基钻井液之间存在半透膜效应,且半透膜效率与无机盐种类有关,泥页岩渗透率和半透膜效率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得以改善。压力传递实验技术的建立为深入开展泥页岩井壁化学-力学耦合作用机理研究以及高效防塌水基钻井液体系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实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水基钻井液成膜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硅酸盐半透膜抑制剂BTM-1。通过钻屑回收率试验、泥页岩水化趋势作用试验、泥球浸泡试验和膜效率测定,评价了BTM-1抑制剂对泥页岩水化膨胀及分散性能的抑制作用及其半透膜效能。研制了与半透膜相配伍的具有良好抗盐抗温性能的降滤失剂CFJ-1;介绍了具有隔离膜性能的成膜降滤失剂钻井液性能,用扫描电镜试验,测定了隔离膜的结构特征,对隔离膜降滤失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具有半透膜、隔离膜的成膜钻井液配方。评价了成膜钻井液的抑制性、抗盐性和抗温性能,通过动滤失量试验、渗透率恢复值试验评价了成膜钻井液保护储层效果。荧光及毒性试验表明,成膜钻井液体系无荧光、无毒性,满足国际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1.
泥页岩水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量测定泥页岩的表面水化水和渗透冰化水有助于认识其水化机理,分析水化对井壁稳定的影响,还有助于研制抑制性处理剂。介绍了泥页岩水化水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用水汽等温吸附法测定表面水化水量,用膨胀法测膨胀水量进而计算渗透水化冰量的实验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降低水基钻井液活度是解决钻井过程中泥页岩井段井壁失稳的重要技术手段,川滇地区页岩气地层泥质含量高、水敏性强,层理与微裂缝发育,井壁易失稳。以氯化钙等无机盐、甲酸钾等有机盐及丙三醇等有机化合物作为活度调节剂,通过线性膨胀实验、热滚回收实验研究了钻井液活度对宜宾龙马溪组、宜宾五峰组等页岩水化膨胀与分散的影响。结果发现,钻井液活度对页岩水化膨胀和水化分散影响小,泥页岩渗透水化不是上述地区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解决其井壁失稳问题,应从表面水化、毛管压力及微裂缝等其他机理入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抑制剂控制黏土表面水化不足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以四乙烯五胺为反应单体,通过引入磺酸基团,制备了抗高温插层吸附抑制剂。对该抑制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抑制剂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强吸附基团和疏水基团,分子量小,无毒环保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抑制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抗高温插层吸附抑制剂通过强吸附基团优先进入黏土片层间,交换出层间的水合钠离子,结合静电引力有效减小黏土的静电斥力及表面水化短程斥力;通过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和改变黏土润湿性,控制泥页岩自吸能力和比亲水量,减少水相的侵入;吸附及抗解吸附能力强,能长时间吸附于黏土表面,提升黏土表面的疏水性,减少自由水的侵入。该抗高温插层吸附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抑制造浆、控制黏土水化膨胀和防止泥页岩分散等性能,优于国内外聚胺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通过黏土造浆、页岩分散回收率、岩心浸泡和蒙脱土黏土颗粒Zeta实验,对有机胺WAN-1的抑制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胺抑制剂WAN-1能有效抑制泥页岩的水化膨胀,保证井壁稳定。有机胺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在盐227区块,解决了长水平段泥页岩水化失稳导致井塌的难题,施工中井壁稳定,井下安全,井身质量良好,机械钻速明显提高,达到了优快钻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气体钻井钻遇地层出水引发的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根据植物叶面的"荷叶效应",优选了仿生处理剂,研制了泥页岩仿生处理液,并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仿生处理液能有效降低泥页岩表面的表面能,形成类似于荷叶或芋叶表面的微米—纳米突起结构,实现泥页岩表面从亲水向疏水转变(清水接触角大于120°),从而达到阻止泥页岩自吸水的作用,提高泥页岩在水溶液中的强度,维持泥页岩井壁稳定;同时,该仿生处理液形成的疏水表面具有一定耐磨性和热稳定性,不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适用于中性或碱性条件,但地层温度不宜高于80 ℃。研究表明,利用仿生学原理,通过控制泥页岩的自吸水作用避免泥页岩黏土水化,可作为一种解决气体钻井地层出水导致井壁失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泥页岩渗透水化是造成井壁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钻井液活度平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钻井液“活度适度降低”新认识,分析了理论依据,利用水化崩散实验进行了室内验证,研究形成了钻井液活度确定方法。根据实验得出,钻井液活度适当高于岩心柱水活度仍能保持岩心柱稳定。基于“活度适度降低”的钻井液活度调节技术在济阳坳陷部分区块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钻井液“活度适度降低”能够解决部分区块泥页岩地层的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难题,钻完井过程顺利,避免了复杂情况的发生,节约了钻井周期和成本。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泥页岩表面润湿性为水湿,而页岩气藏中页岩岩石存在有机质影响,页岩表面润湿性表现比较复杂,因此选择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野外露头及井下岩心进行分析,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润湿性,并从3个方面初步探索讨论了润湿性对页岩气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表面既亲油又亲水,且页岩表面更倾向于油湿,页岩岩石孔隙表面处润湿性存在差异,出现非均匀润湿性即斑状润湿|页岩自吸吸水率、吸油率随时间增加而先上升后趋于稳定,页岩自吸吸水率大于自吸吸油率|页岩浸泡在水中水化应力随着时间增加而先呈上升后趋于稳定,而先浸泡白油后浸泡水中水化应力上升速度减慢|页岩硬度随浸泡时间增加、浸泡温度升高以及浸泡压力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浸泡白油中硬度下降幅度较小,而浸泡水中硬度下降幅度较大|页岩表面吸附特性与表面自由能有关,表面自由能随水接触角减小而增大,同时页岩表面亲油对气态烃有较强吸附能力|页岩表面亲水性易造成水锁,而表面亲油性可减轻水锁伤害,页岩气藏水锁伤害评价应考虑页岩表面既亲油又亲水特性影响|油基钻井液对页岩强度影响较小,而水基钻井液对页岩强度影响较大,易造成井壁失稳,水基钻井液体系优化需考虑抑制其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钟成兵  罗霄 《钻采工艺》2023,46(1):153-158
钻井过程中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油气田的钻探开发进程,亟需研制新型纳米页岩稳定剂。将疏水基团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制备了新型页岩稳定剂(SNL),采用红外光谱、粒度分布测试表征了其微观结构,利用泥页岩膨胀、分散及压力穿透测试评价了其页岩稳定效果,并探讨了新型页岩稳定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型页岩稳定剂能有效抑制黏土的水化膨胀和分散,其水化抑制效果优于常用水化抑制剂。新型页岩稳定剂通过在泥页岩裂隙中填充、弱化黏土的静电斥力,包被黏土粒子,并将其表面变得疏水,来弱化泥页岩水化作用,改善泥页岩井壁稳定性。SNL在JYHF-2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相比邻井,该井的井下复杂率明显降低,现场钻井作业周期显著缩短。SNL的现场应用结果为开发新一代基于润湿性改善的纳米页岩稳定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泥页岩水化作用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常规水基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一旦与水基钻井液接触,岩石便发生水化膨胀作用,岩石强度降低,井壁稳定性下降。因此,评价水化作用对泥页岩岩石强度的影响是开展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大量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证实,水化作用对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与泥页岩黏土矿物组分分布、钻井液体系离子类型和摩尔浓度密切相关。文章深入研究了泥页岩水化作用的微观机理,基于扩散双电层理论和范德华理论,理论模拟了水化作用对泥页岩岩石强度的影响,并与室内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地层油泥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以伊/蒙混层、伊利石为主,且微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易发生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问题,为此进行了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研究。利用油泥岩的半透膜作用,根据活度平衡理论,通过优化活度调节剂的加量来降低钻井液的活度,通过优选抑制剂来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并利用"钻井液全固相粒度优化+多元协同封堵"技术优选封堵剂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性,形成了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的常规性能满足钻井要求,其活度低于油泥岩的活度,抑制性能与油基钻井液接近,封堵性能良好,动滤失速率在10 min时显著降低,60 min后逐渐趋于平缓。10余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的常规性能满足钻井要求,钻井过程中油泥岩和泥页岩井段未发生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问题。这表明,低活度强抑制封堵钻井液可以减缓油泥岩、泥页岩的吸水膨胀和水化分散,实现微裂缝的有效封堵,能够解决水平井段油泥岩、泥页岩坍塌、掉块等井壁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