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氨纶油剂在氨纶的纺丝及后道的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氨纶纺丝工艺和织造工艺对油剂的要求,提出了氨纶油剂应具备的基本特性,同时分析了氨纶油剂中各组分的作用。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氨纶油剂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具有良好平滑性、集束性和抗静电性,同时使氨纶丝在后道加工过程中易退绕,不断丝,不塌边,易清洗的氨纶油剂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4月 19~ 2 1日 ,锦州大邦化工有限公司 13 0 0t/a熔纺氨纶切片生产线生产的产品 (A、B两个牌号 )在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纺丝获得成功。熔纺氨纶切片纺丝是在 4部位熔纺氨纶纺丝机上进行的 ,A、B两个牌号的熔纺氨纶切片在适合的纺丝温度及添加适量的交联剂 ( 5 196,制造商Hyperlast)的条件下均可连续纺丝。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认为 :锦州大邦化工有限公司熔纺氨纶切片A、B两个牌号产品性能稳定 ,具有比较优良的可纺性。所得的氨纶丝经大连市化学分析中心检测 ,氨纶丝物性指标如下 :丝样编号 12 3 4熔纺氨纶切片牌号AABB交联剂比…  相似文献   

3.
熔纺氨纶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金凤  韩车伟  夏饮冰 《聚酯工业》2001,14(2):30-31,54
主要介绍熔融法生产氨纶丝的工艺路线 ,通过添加交联剂提高弹性恢复率 ,改善成品丝的物理性能 ;并通过同其他纺丝路线的比较证明熔纺氨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张之泰  韩虎 《合成纤维》2013,42(1):34-37
以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舒适氨纶项目为背景,对其连续聚合工艺中采用的关键设备——纺丝甬道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改造。研究了氨纶丝条在甬道中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新型甬道的创新改造,分析了甬道的物理结构及加热保温回收系统对纺丝性能指标的影响,制定了甬道加热系统的工艺参数和使用维护方案,以保证甬道能合理满足工艺要求。实践证明:在新型甬道中纺出来的氨纶的力学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冷却条件对1 400 dtex/208 f PA66工业丝的纺丝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造侧吹风装置,加装蒸汽环吹和整流板,冷风室内改用弧形板,在其他相同工艺条件下,纺丝的断头次数和废丝率降低,纤维的断裂强度由8.5 cN/dtex提高至8.8 cN/dtex,达到了国外高强力PA66工业丝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清洗剂,对氨纶废丝表面进行除油。采用失重法确定最佳清洗工艺,利用能谱分析技术和红外光谱法评价其清洗效果。结果表明:在清洗剂浓度为5%、氨纶废丝:清洗剂溶液质量=1:20、清洗温度为65℃、清洗时间为1.5h的条件下,氨纶废丝表面油剂去除率达到99.4%,且清洗后的氨纶废丝理化性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一缩二乙二醇为醇解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对氨纶废丝进行了醇解。重点分析了醇解时间、催化剂用量、氨纶废丝与醇解剂质量比等工艺条件对回收聚四氢呋喃二元醇(回收PTHF)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不变时,增加醇解时间、催化剂用量、醇解剂与氨纶废丝比例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回收PTHF的收率和纯度。  相似文献   

8.
氨纶在服装,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氨纶需求不断增加,氨纶产能不断释放。但与此同时,在氨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氨纶废丝。因此,氨纶废丝的合理回收再利用是氨纶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介绍目前氨纶废丝再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氨纶的生产及应用,指出了目前氨纶生产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容量聚合反应器及纺丝装置体系、废丝的回收处理、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等,探讨了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及技术解决方案,为氨纶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合成纤维》2016,(9):17-21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氨纶的应力松弛性能,选用晓星公司生产的两种线密度分别为116 dtex、616 dtex的氨纶丝,通过延长应力松弛时间、改变定伸长率等方法研究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定伸长率对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氨纶被拉伸至300%并保持伸长不变的3 h内,氨纶内部应力先急速下降,后平稳下降,最后趋于相对稳态值,下降幅度可忽略不计;当氨纶分别拉伸至伸长率为50%、100%、150%、200%和250%时,3 h后的相对稳定值随着定伸长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伸长率越大,氨纶内部分子链的运动越活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纳米TiO2对氨纶蠕变性能的影响,设计试验,对33.3 dtex普通氨纶和混有适量纳米TiO2的氨纶蠕变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不会改变氨纶的蠕变规律,但是可以减弱氨纶的蠕变速率和蠕变变形率,同时,可以提高氨纶的蠕变回复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氨纶的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生产 0 .5 dtex超细丙纶的后纺加弹工艺参数如摩擦盘种类及组合、拉伸温度、拉伸比、加工速度等进行调整 ,确定了加弹工艺为 :第一热箱温度 12 5℃ ,加工速度 40 0 m /m in,拉伸倍数为 1.15倍 ,聚氨酯摩擦盘 ,组合 1-4 -1,经 72 h试运转统计 ,成品率为 87% ,一等品率达到 8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PA 66纤维细旦中、高强纤维(断裂强度4.5~7.5 cN/dtex)开发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回归分析建立PA 66高强纤维物理指标与关键工艺参数的数学关系式,从而指导进一步开发PA 66纤维产品。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关系式符合PA 66纤维拉伸机理,应用于规格78 dtex/23 f、断裂强度6.5cN/dtex和275 dtex/68 f、断裂强度6.2 cN/dtex的PA 66纤维生产中,产品质量符合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棉型涤纶短纤维生产线上,通过设计专用中空喷丝板,适当改造环吹冷却、打包系统,增设中空纤维专用松弛热定形设备,成功生产出6.67 dtex中空涤纶短纤维,并探讨了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选择纺丝温度286~288℃、环吹风温度19~21℃、环吹风速度3.4~3.5 m/s、拉伸倍数3.0倍、拉伸温度85~90℃,生产的6.67 dtex中空涤纶短纤维的中空度可达30%~35%,产品质量满足后道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用 3 .3 3 dtex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短纤维与毛、氨纶混纺生产涤毛弹力织物的情况。着重介绍了织物织造工艺过程及产品质量 ,说明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短纤维可与毛混纺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涤毛弹力织物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制备高等规度聚丙烯 (N-PP)高强纤维的加工条件 ,讨论了纺丝拉伸条件及原料的熔融指数 (MI )和等规度对 N -PP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发现采用降低卷绕丝取向度的方法可以改善 N-PP纤维的拉伸性。结果表明 :用 MI较低的 N -PP原料 ,在适宜的纺丝温度、缓冷的条件下 ,再配以一定的拉伸倍数及紧张热定型 ,可制得强度大于 7c N/ dtex的 N-PP高强纤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升温红外光谱分析法,探讨了熔纺氨纶废丝在升温过程中分子链断裂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磷酸三乙酯介质中,以乙酰胺对废丝进行热降解,使其获得重新加工的性能的方法。进一步,将降解产物与新鲜的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混合,然后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进行反应,制成了再生聚氨酯薄膜。  相似文献   

18.
《合成纤维》2017,(6):48-53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聚氨酯纤维、二烯类和聚烯烃3种弹性纤维的鉴别方法。裂解温度为600℃时,可以最大限度同时显示聚氨酯纤维、二烯类和聚烯烃3种弹性纤维样品特征。聚氨酯纤维的特征性裂解产物是:不同聚合度(—O—CO—N—)n的中间体;特征离子碎片峰是荷质比(m/z)=71。二烯类纤维的特征性裂解产物是:异戊二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柠檬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β-律草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西柏烯及它的同分异构体等;特征离子碎片峰是m/z=68、79、93等。聚烯烃纤维的特征性裂解产物是:烯烃和烷烃;特征离子碎片峰是m/z=55、57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