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利技术     
人车立体分流与已有建筑物相协调的道路及其施工方法(申请号:20041002544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车立体分流与已有建筑物相协调的道路,其特征为:在地面机动车道路净空上,以结构形式整体加设行人高架平台;群体顶升地面机动车道路一侧或两侧建筑物,该建筑物立面完全露出行人高架平台。本发明由于实现了人车空间立体分流,提高了机动车的行驶效率;保留了现有道路与横向道路之间的联系、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避免了由于区域交通重组而对地区其它交通带来的冲击;步行系统和机动车交通系统在空间上完全分离,行人更安全,步行系统和道路两侧联系更方便…  相似文献   

2.
侯建林 《江西建材》2014,(10):189+192-189
港区道路是港口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联系码头、仓库、货场、前后方之间和港内与港外之间的交通,本文通过对港区内主干道设计经验的总结,探讨港区道路平、纵、横、路基、路面以及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蒋应红  彭庆艳 《建筑技术》2010,41(4):304-307
根据世博交通的来源与特征,分析了对道路交通系统影响较大的区域与敏感点,确定了道路系统在世博期间的策略与保障目标。按照市外、郊区、中心城、周边地区4个层次,进行了转换体系与集约交通行驶线路的规划,本着"永续利用"的原则研究配套道路系统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4.
港区道路与一般的城市道路不同,有着特别的交通特性。以天津港港区主要路段的车型、车速实测数据为例,分析了港区的交通特点,对现行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车道宽度设计的前苏联波良可夫模型进行修正,给出了港区道路车道宽度设计的推荐值,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世博交通的来源与特征,分析了对道路交通系统影响较大的区域与敏感点,确定了道路系统在世博会期间的策略与保障目标。按照市外、郊区、中心城、周边地区4个层次,进行了转换体系与集约交通行驶线路的规划,根据与后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并提出了配套道路系统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4)
港区道路的交通特性有别于一般的城市道路,尤其是交叉口处,更是容易发生拥堵,服务水平下降,为此本文建立仿真模型,对港区道路交叉口进行仿真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区道路交通是港口集疏运的重要途径。交通标志和标线作为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工程重要的一部分,担当道路语言角色。港区道路交通兼具城市道路和公路的特色,又与他们各不相同,所以在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方式上也应创新。结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与天津港港区道路、交通组成的特点,进行港区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方式的相应探讨。总结的经验与思考以期为实际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确定天津市各级道路路面设计时所需要的交通参数,本文对天津市道路现状及各级道路交通进行分析,针对以往路面设计中确定交通参数的不合理性,提出采用与交通调查资料相同的分类办法,划分交通量为五大类,取五大类车辆中比例较大的车辆为代表车,确定各代表车辆的轴载换算系数;尽而确定了天津市五大类车辆的平均轴载换算系数。采用本文成果确定的五大类车辆平均轴载换算系数可方便的进行天津市道路交通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道路的使用周期的增加,路面产生轻微的病害,采用预防性养护能有效延缓病害发展,起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作用。基于高速公路、国省主干道、市政主干道以及港区道路等交通流量非常大,施工期间封闭交通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特殊情况考虑,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比选,采用施工速度快、养护时间短、适宜夜间临时作业的养护材料尤其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街道机动车车道宽度缩窄的合理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本位设计导致的路权不平衡矛盾明显,慢行环境亟需改善。结合国内外规范对比以及对道路瘦身、车道宽度缩窄的应用研究,提出压缩机动车道宽度的可行性。车速是影响车道宽度的最主要因素,运行速度普遍低于设计车速的实情,引证车道存在富余空间。结合安全行驶的车道宽度理论研究、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虚拟现实实验系统的仿真实验研究、车道与车速的实测数据进行综合研究论证,提出细化车速与不同街道环境下的机动车道缩窄数值。商业、生活服务以及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景观休闲街道等,小客车专用车道可降至2.85~3.0m,大型车或混行车道可降至3.0~3.25m。缩窄车道宽度具有节地节能等多重意义,也能更好的适应更新区域。  相似文献   

11.
论混合交通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在我国,混合交通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单幅路上通行不同类型的机动车辆;二是在一条道路上不但行驶不同类型的机动车,同时还行驶着各种类型的非机动车辆;三是指在城市某些支路上行驶着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我们一般所指的混合交通是后两二种。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绝大多数都是混合交通,交通秩序非常混乱,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运输效益下降,因此,如何从道路建设,整顿交通秩序,科学交通管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等措施来改善混合交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混合交通所产生的危害1.1交通秩序更加混乱混合交通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交通道路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提高公路设计水平,以保证道路行驶安全并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在公路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能够有效提高私家车和大型货车等车辆的行驶安全,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本文分析了公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实践提出了几点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为后期的公路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民  卞蓉 《城镇供水》2009,(3):44-46
水质应急监测车应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行驶时必须符合国家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行驶速度、车辆高度、车辆宽度等要求条件,能够满足不同道路条件下的紧急使用。由于环境应急监测车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它从行驶状态至工作状态的转换时间应较短,所以改装后的环境应急监测车应具有良好的车体平衡性和监测仪器运行时的车体稳定性及独立的仪器用电等级供电系统、实验用水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刘骁 《暖通空调》1995,25(2):21-23
本文利用日本有关的研究和实验结果,用计算方法求得我国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正面投影面积Ac,可据以计算两者的阻力系数及相应的交通换气力。交通换气力对隧道通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采用纵流换气方式的单向交通隧道中,可将交通换气力全部利用;而在纵流换气的双向交通隧道中,交通换气力只能视为较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黄清曦 《居业》2023,(12):107-109
文中以厦门海沧港区沧江路快速通道工程为例,在充分分析研究港区上位规划以及现状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快速化提升方案。首先明确了项目在港区集疏运路网功能定位,并根据港区交通的特征,制定合理建设技术标准,再通过分阶段地深入分析细化,确定合理的快速化提升方案,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大发展带动了交通事业的稳定前进,交通工程呈现出大规模建设的发展态势。然而由于长久的运营以及当下大型超载车辆的综合作用,导致公路桥梁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公路桥梁的使用性能被大大降低,导致车辆在行驶中出现很大的不安全性,不利于交通行业的稳步发展。为了能够找出公路桥梁需要进行加固的原因,并有效解决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下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封底说明     
英国伦敦东部的港区(Docklards)是码头、仓库、办公楼集中的地区,与伦敦市区之间的交通十分繁忙。尽管在公共交通方面有公共汽车和港区轻便铁道,近年中经过改进和延伸,增加了容量,但是道路网络中依旧是超负荷和排长队的汽车、公共汽车和卡车。一个美国顾问工程师在评论其中一个主要的街道NarrowStreet的名字时,不无幽默地说:“这就是这条街被称为‘狭窄街’的一条理由。”为了改变上述的道路情况,伦敦市决定修建一条隧道连接伦敦西部和东部港区,隧道展开全长为18km,是双股车道的复合式道路,即是中间…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15,(8)
"多元化生态交通"强调通过多元化手段、生态化方法来设计以步行系统为主的道路体系,通过合理组织步行交通与车行交通,提高居民出行的安全性。文章引入"多元化生态交通"模式,对该模式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道路采用‘人车分行’、次要道路采用‘人车共存’""次要道路采用‘人车分行’、主要道路采用‘人车共存’"两种交通组织方式,并在城市层面提出相关的生态规划措施,在居住区层面提出一系列生态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万勇  王玲慧 《新建筑》2000,(2):39-41,57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主要有:无机动车交通发生、人车共存、人车分流、人车部分分流等四类共十种形式,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在实际选择人车交通组织方式时应居住区的区位、等级规模、交通结构、建设资金以及民居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军锋  魏华 《山西建筑》2005,31(8):193-194
在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对交通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与道路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道路景观对于建筑的整体协调性和美学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对建筑景观影响进行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