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Marcus Hawkins将教你如何修正照片中的色差,或者通过添加偏色制造创意效果。●什么是白平衡?通过控制白平衡能够让你调节照片的"色温"。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以开式度(K)为标准测量。在开式度温标的一端是蜡烛所发出的暖光,而另一端则是晴朗天气下在阴影中所见的冷色蓝光。通过调节相机的白平衡,你可以很好地表现不同的色温。  相似文献   

2.
韩程伟 《照相机》2007,(5):67-68
4.调整不平衡色彩和单色偏色 图片色彩与色调主要通过“调整”选项卡的白平衡项进行调校,经白平衡调校颜色后,某些图片可能还存在单色偏色,或某些色彩不平衡的情况,选择“校;隹”选项卡可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飞速发展的数码时代,数码相机可调节的白平衡功能大大加强了拍摄的灵活性与可操控性,但这也引发了更大的问题——照片的偏色,照片上像是蒙上了一层膜,还能造成层次感、清晰度与锐度的降低。有时候为了应对照片偏色现象,大家在后期用Photoshop处理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了拍摄本身。如何正确设置白平衡,就成了保证色彩的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告诉大家,如何处理RAW文件,在Adobe Camera Raw中打造最完美的画面质感。将拍摄格式设置为JPEG,相机会在拍摄的同时处理画面颜色与影调,然后将文件压缩保存。尽管我们依旧可以使用Photoshop对这样的照片进行处理,但是很有可能让压缩导致的色块变得更加明显。如果在拍摄时,和我们的例图类似使用了错误的白平衡设置导致画面色彩不够自然,那么就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校正偏色。  相似文献   

5.
正使用快速修改照片面板校正画面的常见色彩和影调问题,在组织照片的同时为作品快速添加特效。整理好照片之后,我们可以在Lightroom中进行最基本的处理,修正诸如偏色、不够锐等基本错误。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快速修改照片面板。这里我们来教你如何利用该面板调整照片包括更改照片的色调、白平衡,以及对照片进行选择性调整。当然,你还可以通过丰富的预设功能对照片进行创意处理。Lightroom的操作要比Photohsop更加简单、直观。  相似文献   

6.
正还在用饱和度控制颜色?看看我们是如何进行选择性色彩调整的吧。色彩对于数码摄影作品来说,并不简单。首当其冲的是白平衡问题,然后是色彩强度,最后是对于局部的选择性调整。总的来说目的是在保证不出现过饱和与色调分离的前提下,让画面色彩的冲击力。Lightroom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控制、强化和调节色彩的选项。我们可以使用色温和色调滑块校准色彩,通过自然饱和度与饱和度滑块控制画面整体颜色,或者在HSL  相似文献   

7.
白木 《影像材料》2003,(5):24-25
爱国者A340爱国者A340在功能应用上逼近其主流目标群体 ,拥有 330万像素 ,日本原厂A级彩色CCD传感器 ,三倍光学变焦和两倍数码变焦 ,满足用户远近距离的拍摄需求。尤其是此相机的快门速度达 1 2~1 80 0秒 ,既可以近距离拍摄 ,又可以拍摄动态画面。4种闪光灯模式 ,自动及手动白平衡 ,完全满足各种场合下 ,拍出最精彩的图片。内置 16M闪存 ,并且可扩充SD卡。爱国者A340此款数码相机可谓是多面手 ,具有不限时的数码摄像功能 ,让用户尽情享受数码摄像的无穷魅力 ,通过视频输出插口 ,用户可以在电视上欣赏动人的画面。爱国者随机提供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跟随我们的讲解,掌握使用LR控制高光、阴影,校正局部偏色的技巧,让照片曝光更精准。但凡拍摄过RAW文件的人都知道,RAW文件的大小是相同环境下拍摄的JPEG文件的10倍以上。大量的信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照片拍摄之后,再对白平衡等设置进行更加精确的调整。就拿例图来说,相机直出的照片背景看上去灰蒙蒙一片,主体人物略有些欠曝。处于阴影部分的前景人物与处于阳光下的背景画面之间的反差导致了画面的曝光不均衡,所以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看上去都不够理想。更糟糕的是,阴影下的人物与日光下的背景相比色温偏冷,造成了细微但明显的色彩差异。  相似文献   

9.
拍摄的原始数码图像.有的存在色彩不饱和、偏色等现象,有的色彩还原正常但却不是想要表现的色彩,通过Photoshop后期手段调整或修正图像画面的色彩色调,或者有意识地改变色彩色调或制造某种偏色,能够使之达到自己想要表现的色彩效果(图1).  相似文献   

10.
电视摄像机在摄像过程中 ,若要保证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色彩还原正常 ,首先摄像师应对摄像机进行准确的白平衡调整 ,根据摄像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来调整白平衡是调整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与白平衡调整相关的理论和在实际拍摄中利用白平衡调整技术创作彩色画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川 《照相机》2004,(8):35-37
关于白平衡在上一讲已介绍了.数码相机可以由相机自动确定白平衡,一般拍摄照片即可,如果不成功,还可以通过手动白平衡设定,来获得成功.但如两者都不成功呢,本讲就此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机在摄像过程中,若要保证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色彩还原正常,首先摄像师应对摄像机进行准确的白平衡调整,根据摄像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来调整白平衡是调整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与白平衡调整相关的理论和在实际拍摄中利用白平衡调整技术创作彩色画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在便携式摄像机都采用了CCD作为摄像器件,淘汰了笨重的摄像管,使摄像和录像连为一体,大大简化了调整,方便了操作。但人们在摄像机的使用中有时也会遇到拍摄的画面颜色不理想、图像不清晰以及声音失真等现象。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一般都是操作者对摄像机的性能了解不够、调整不当所造成的。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简单谈谈以下几个问题。一、白平衡的偏调方法常规的白平衡调整一般都会引起拍摄者的重视,因为这是保证电视画面色彩还原正确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在拍日出、日落的景色时,如按常规方法调整白平衡,拍摄出的画面太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彩色红外底片的生产和应用上时间短、经验少,往往是同一种胶片在不同单位里使用,其效果差异甚大。对此,用户提出不少咨询,例如为什么同一种胶片在地面试拍时,画面色彩鲜艳,而在空中拍摄时却偏色很多?为什么不同的高度效果不一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彩色红外  相似文献   

15.
彩色片洗印加工中的漂白工艺,是为了消除画面上在彩色显影时与染料同时生成的金属银。然而在消除金属银而获得了鲜艳画面的同时,声带的质量就下降了。很明显,这种染料组成的声带,即使用校正滤光片精细加工也很难消除它对光谱吸收的选择性,特别是高频部分的音阻几乎是无法调节的。因此,把浸漂后的亚铁氰化银声带通过再显影还原成金属银-染料声带。但这种声带比之未经漂白的声带在质量上还是下降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曾选用过浸滚涂浆漂白工艺。这种工艺是把漂白浆通过滚轮涂布于  相似文献   

16.
闫宝光 《影像技术》2002,(3):52-56,59
彩色照相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一般,拍照直接得到的只是并不适于观看的彩色底片,需要再用相纸经过印相、放大或扩印,才能得到适于观看的色彩逼真的彩色照片。既是彩色照片,除要求影调要合适,尤其更要求色彩还原的正确。可是许多场合下制作的彩色照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还原不正,偏色。为了校正照片偏色,在印放彩色照片时都要进行校色。如果事先知道哪些步骤可能导致照片偏色和产生偏色的原因,就可以在照相过程中进行到该步骤时特别注意或作适当的控制,把可能引起彩色照片偏色的因素减少到最小程度,使最后印放彩色照片的操作简单并容易…  相似文献   

17.
很多DC由于自动白平衡等功能不强,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出现偏色的现象,所以调整色彩就成为我们后期处理时经常要做的事。这里介绍一款专门调整照片色彩的特色软件-Color Pilot(下载地址:http://www.colorpilot.com/download.html),它不需要用户有色彩模式、色阶、颜色通道等专门知识,只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软件就能根据参考色自动调校色彩,操作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18.
白平衡的测试 现在我们购买的数码照相机绝大多数具有白平衡功能,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它在数码相机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白平衡是在不同的光源(晴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闪光灯等)条件下能获得合适的彩色再现,是数码照相机所具有的一种调节功能.通俗地讲,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是不管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四.具体调整案例(续前)2、用复制图层消除多余景物有时候,所拍的照片中存在一些多余的物体,如图28,不仅曝光略显不足,而且天空中出现的几根树枝,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需在具体调整中去除。(1)进入本地调整项,选点"背景";白平衡项保持原有的拍摄模式(图29)。(2)将曝光、曲线、等级和高动态范围诸项按图29、图30、图31所示数据调节,改变图像亮度、对比度和色饱和度,获图33效果。(3)虽然画面效果得到改善,但放大后细节仍感粗糙,将图放大至100%,可见明显噪点(图34),打开噪点抑制栏,按图35数据调节,噪点得以控制(图36)。  相似文献   

20.
在彩色摄影中,常出现照片偏色的现象。什么原因造成了彩色照片偏色,怎样才能避免彩色照片偏色,是广大摄影爱好者希望了解并解决的。近来有一些同志来信问及此事,要求给予回答,现笔者将有关这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引起彩色照片偏色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感光材料的质量优劣、拍摄条件的选择、彩色底片的冲洗质量以及彩扩技术的高低和冲洗工艺条件的控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