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青怀 《影像技术》2012,24(3):12-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5月的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肝癌50例,然后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在50例患者中,36例肝癌患者病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证常肝组织,14例肝癌患者呈相对高密度。螺旋CT增强检查检出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没有检出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病灶靠近大血管和肝脏包膜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可有效进行组织学分析,同时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诊断中64排128层螺旋CT联合三联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住院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以及常规CT扫描,将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者纳入观察组(n=68),常规CT扫描者纳为对照组(n=68)。对比两组图像质量、扫描参数并绘制ROC曲线,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联合三联检查对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金标准诊断出阳性64例,阴性4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者52例,肺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6例;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共诊断出60例阳性,阴性8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者50例,肺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4例;常规CT扫描共诊断出54例阳性,阴性14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者48例,肺栓塞3例,主动脉夹层3例;观察组扫描长度、有效剂量以及剂量长度乘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CT扫描的AUC值为0.906 0,灵敏度为81.30%,特异度为50.00%,95%CI为0.789 0-0.835 0;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的AUC值为0.953 0,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比较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选取的38例肺小结节患者(参照组)与37例早期肺癌患者(实验组)为研究对象,皆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两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结果:多层螺旋CT、肺小结节、肺癌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实践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用以指导临床对于肺栓塞的诊断以及提高诊断肺栓塞的准确率,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方法:选择16层螺旋CT机对我院2010-2012年度40名肺栓塞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时间限定为患者1次屏气期间。扫描区域从患者肺尖部开始到膈水平位置为止,首先开始常规扫描,然后实施增强扫描。结果:40名肺动脉栓塞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后发现10例不规则片状实变,5例不规则的锲形变,2例磨玻璃样影,10例胸腔积液和15例局部胸膜加厚,3例马赛克征象,2例肺动脉高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应用广泛,对肺栓塞患者扫描除了可以确定患者的肺动脉内是否具有栓子,又能够诊断出患者存在栓塞的具体位置和程度、是否存在梗死和栓塞范围,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根据,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陆涛 《影像技术》2020,(6):30-32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磁共振(MRI)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疑似肝癌患者78例,均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与MRI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敏感性、准确率、特异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为78例疑似肝癌患者中阳性48例,阴性30例;MRI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诊断肝癌敏感性为93.75%(45/48)、准确率为89.74%(70/78)、特异性为83.33%(25/30),比MSCT动态增强扫描高(P<0.05)。结论:与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MRI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在早期肝癌诊断中敏感性、准确率、特异性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食管癌术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37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诊断,对肿瘤部位、肿瘤表现、病灶强化特点及远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胸上段、中断、下段等部位的发生比例分别3例(8.11%)、8例(21.62%)、14例(37.83%);食管癌患者食管壁多表现为环状增厚或偏心部位不规则增厚;可见气管、支气管(11例,29.73%)及主动脉侵袭(19例,51.35%);经病理诊断淋巴结阳性者22例,CT诊断淋巴结阳性者14例,淋巴结CT阳性检出率为63.64%。结论:多层螺旋CT扫瞄可对食管癌肿瘤部位、肿瘤表现、病灶强化特点及远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出较好的判断,为食管癌手术治疗方案及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肋骨骨折,阐述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CT扫描检查,研究组采用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情况及周边组织解剖结构关系,以及肋软骨...  相似文献   

9.
余辉  张军 《影像技术》2021,(3):50-53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 VR图像融合重建技术在肝精确切除术前评估的应用.方法:用128层螺旋CT VR图像融合重建技术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数据,对肝脏、肿瘤、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增强数据分别进行VR重建.对各重建图像进行多色彩编码,再进行多组图像...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影像技术》2012,24(4):39-39
1引言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小儿腹膜后实质性肿块的螺旋CT影像特征,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螺旋CT对小儿腹膜后实质性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后,对它们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疑似PLC患者(n=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实施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对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并对比多层螺旋CT与MRI对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81.13%、82.5%相比,MRI诊断患者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4.34%、92.5%,差异明显(P<0.05)。两组检查方法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例确诊为PLC的患者经射频消融肿瘤后,1-3月后应用MRI复查得出35例(66.04%)完全坏死、16例(30.19%)存在肿瘤残留、11例(20.75%)术后存在复发现象,MRI复查结果检出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存在差异(P<0.05)。结论:MRI技术对PL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在射频消融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诊断当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经CT技术诊断的60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方法在图像效果、发现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形态学的特征以及对其进行定性的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降低了患者辐射的危害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经X线平片(DR)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性外伤患者于伤后2h-7d行16层螺旋CT检查,薄层重建后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结果:58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确诊鼻骨骨折19例,眼眶骨折10例,肋骨骨折20例,胸腰椎横突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4例,髋臼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尤其是MPR成像显著提高了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诊断隐匿性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例45例,均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我们对45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评估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多层螺旋CT检查,45例均有肠梗阻。其中单发梗阻39例,多发梗阻6例共14处梗阻和3处肠管转角处可疑梗阻。CT诊断的45例梗阻部位与手术病理所见均相符。45例中,非癌性梗阻35例,癌性梗阻10例,绞窄性梗阻19例,单纯性梗阻2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能明确判断有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数目、单纯或绞窄梗阻,癌性或非癌性梗阻等,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对临床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卢斌 《影像技术》2013,25(2):16-18
目的:探讨慢性鼻咽炎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慢性鼻咽炎cT的表现,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鼻咽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粘膜增厚、完整,咽隐窝变窄或见小气泡征,鼻咽形态怪异,伴有副鼻窦炎症、下鼻甲粘膜肥厚和扁桃体肿大等,颅底骨质结构正常。结论:CT是慢性鼻咽炎的主要检查方法,能显示鼻咽部相邻结构及慢性鼻咽炎的影像学特征,但与早期鼻咽癌鉴别困难,活检及动态观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应用3.0T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64-MDCT多期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共62例,所有患者均行3.0TMRI动态增强与64-MD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经检测3.0TMRI动态增强得到的AUC优于64-MDCT得到的AUC,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MDCT,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MRI动态增强与64-MDCT检查均可用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3.0TMRI动态增强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腕关节外伤患者应用单排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腕关节外伤患者94例,分别开展单排螺旋CT扫描与腕部X线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确诊率、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本组患者共117处骨折,不稳定或脱位共11处,X线对骨折的确诊率为84.6%,不稳定或脱位情况的确诊率为72.7%,明显低于CT扫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准矢状位扫描对骨折与不稳定或脱位的确诊率明显高于CT轴位扫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准矢状位扫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最高。结论:针对腕关节外伤患者,开展单排螺旋CT具有更佳的诊断效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扫描方式,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18.
栾和燕  张磊 《影像技术》2016,(4):24-25,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前、中、后的心理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在564例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中选出肝硬化患者167例,上述患者均实施肠道准备、屏气训练、专业宣教、心理护理、检查前、中及检查后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检查,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图像。结论:肝硬化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的心理护理配合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减少了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图像质量,为肝硬化患者腹部疾病的影像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董玮  陶立武 《影像技术》2012,24(5):19-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64层螺旋CT检出65个动脉瘤,确诊颅内动脉瘤58例,阴性2例.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50.0%.结论:64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对动脉瘤的空间解剖关系方面更具优势,因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胃黏膜下微小病变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7例胃黏膜下微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患者的病症情况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临床中对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进行疾病情况检查和诊断,并对其检查结果与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对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进行患者病症诊断的准确率为78.7%,并且其在患者胃微小脂肪瘤诊断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胃微小间质瘤,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胃黏膜下微小病变诊断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