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轴传动系统架构、驱动形式与控制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轴传动为印刷设备传动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无轴传动已成为了印刷设备传动形式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的机械长轴传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无轴传动的系统架构、驱动形式和控制策略3个方面对无轴传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些对于无轴传动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永仁 《包装工程》2006,27(5):295-296
阐述了无轴传动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在平版印刷机、柔性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中的应用,以及在大型多功能印刷设备中的应用,使得传动更为安全稳定,传动精度高.同时还使传动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安装和调试.无轴传动技术在印刷机的应用,使得印刷机在高速运转时更加平稳,从而提高印刷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球印刷企业用户和生产商都将日光聚集在无轴(电子轴)传动技术的发展上,欧洲先进的凹印机生产厂商有50%以上的产品都采用无轴传动技术,在日本也有30%的凹印机产品采用无轴传动系统技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一技术与各类印刷方式的结合将带来印刷业的巨大变革,也是对付目前日益增长的短版活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六色塞鲁迪凹印机组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机械共轴传动原理特点,研究开发出了一套独立的嵌入式无轴传动凹印单元,使其与原机系统集成一体,实现了可印色组数的增加.对无轴传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主要结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经过样机设计、制作、安装调试和实时在线运行,该系统运行可靠,保证了印刷质量,达到了设计输入要求.  相似文献   

5.
林华祥 《中国包装》2003,23(6):81-82
最近,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成功推出国内首台无轴传动高速凹版印刷机。首台SDP650型无轴传动高速卡纸凹版印刷机,已被红塔集团购得,将用于香烟包装生产。在产品演示会上,其高达300m/min的机械速度、250m/min的印刷速度、先进的无轴传动系统、无套色补偿辊纵横向自动套印技术、高速印刷状态下自动对接料技术、大卷径收卷自动接换料技术、高精度的预对版和对版误差数字式快速修正功能,以及雄伟气派的外观、极快的套印响应速度、精准的套印、精美的印刷效果和紧凑连贯的演示动作,受到观看者好评。与传统的国产有轴(机械轴)传动凹版印刷…  相似文献   

6.
嵇俊 《中国包装》2005,25(5):67-68
自1994年首次将无轴传动技术引进印刷领域后,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势,使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印刷业界的认可,并逐渐的表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尤其在大型的卷筒纸胶印机、柔性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的制造中更是风头占尽。那么什么是无轴传动技术呢?传统印刷设备的传动是依靠固定在机  相似文献   

7.
基于CC-Link的无轴传动机组式印刷机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无轴传动机组式印刷机机组点多、分散,要求的同步运动精度高等问题,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无轴传动印刷机集散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基于前馈补偿的PID速度同步控制等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结合工控机、PLC、变频器和印刷单元等组网建成了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实现了各色组间的速度同步、印刷部与前后牵引部的速度同步;整机同启动、同停止、同加减速度;跟随性能满足印刷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 电子轴传动技术最早发源于90年代的德国。在包装印刷行业,1994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应用无轴传动技术的报刊印刷机。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和传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该项技术在2000年以后在欧美和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的汽车制造领域、炼钢的轧板和线材生产领域、造纸领域、纺织领域和印刷包装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邻交叉耦合的凹版印刷机多轴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银环 《包装工程》2018,39(11):226-230
目的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印刷过程,提高印刷产品的质量。方法以机组式凹版印刷套色系统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无轴传动凹版印刷机结构,详细分析多轴同步控制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相邻交叉耦合控制方法,给出算法具体的控制模型。结果该控制方法不仅补偿了各轴自身的跟踪误差,也补偿了相邻两轴之间的同步误差。结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高,很好地实现了凹版印刷机电子轴传动多电机的同步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0.
《广东包装》2006,(4):62-62
2006年6月14日,在上海召开的2006中国国际全印展上,全球领先的工业技术供应商博世力士乐全面展示了备受全球印刷业界青睐的“无轴传动”解决方案,显示出博世力士乐致力于推动中国印刷行业发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多电机无轴传动同步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振新  孙建红 《包装工程》2016,37(15):144-149
目的在印刷行业中,电子轴的同步传动控制得到不断发展,通过对其多电机的同步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法对比现有的几种同步控制方式,并应用Matlab对这几种不同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结果通过仿真分析,发现现有的同步控制方式抗干扰性能和同步协调能力都不太理想,而偏差耦合同步控制超调量大,且主要应用于2台电机的同步,因此,提出了一种结合虚拟主轴控制方式的相邻耦合误差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通过仿真数据分析,其达到稳定的时间和超调量都比现有的同步控制小,且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结论该策略可以提高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跟随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增强多电机电子轴传动的同步协调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卷筒纸印刷纸张变形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献军 《包装工程》2012,33(23):120-123,149
对卷筒纸印刷过程中的纸张变形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CCD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信号采集、图像检测、数据分析等的方法研究和程序设计,并在卷筒纸平版胶印机上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方法验证可行,可作为纸张变形研究和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数字印刷的发展与市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刘浩学 《包装工程》2002,23(6):149-150,153
文章对数字印刷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概念上讨论了数字印刷与直接制版差别和使用范围,通过对数字印刷机特性的分析和印刷成本的分析,说明了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市场定位,并对几种典型的黑白和彩色数字印刷机的主要用途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复合片材柔性版印刷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美芳  董天波 《包装工程》2012,33(1):122-125
针对目前复合片材柔性版印刷工艺,结合印刷设备、印刷油墨以及承印材料等要素,系统地分析了印前和印刷过程质量影响要素。通过对生产实际的分析与研究表明,影响复合片材的卫星式柔性版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张力控制、压力调节及UV油墨干燥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从印刷技术的发展看印刷业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正昂 《包装工程》2003,24(5):150-151
近20年以来的技术革命使印刷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曾经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员工文化素质低、劳动密集型的印刷业已今非昔比。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在印刷领域广泛地应用与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印刷的传统思维和行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印刷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先行行业。在新的形势下,印刷业的经营既离不开生产又离不开增值服务,全面解决方案的推行使印刷业的外延扩大到了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印刷机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卷筒纸印刷中影响印刷速度和印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纸带的张力,因此,要提高卷筒纸印刷质量,必须精确控制纸带张力,国外的卷筒纸印刷机全面控制系统发展较快,但国产印刷机张力控制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一套较完整的适用于各种印刷方式的张力控制理论和方法,对印刷机张力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实验.实验表明,设计的控制结构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对提高国产卷筒纸印刷机张力控制系统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凹版印刷机无轴传动的多轴同步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针对凹版印刷机上的无轴传动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智能控制技术为基础,结合多轴同步控制系统的非线性等特点,通过具有参数自选功能的模糊PID控制器,对多电机系统进行改进;通过Matlab/Simulink构建仿真平台,搭建主从同步控制的多电机系统模型,并对该系统进行仿真。结果通过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的结果比较,模糊PID控制能控制系统初始时的超调现象,能更快达到稳定状态,使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得到提高。结论模糊PID控制很好的满足了永磁同步电机响应快、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塑料凹印机干燥系统参数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黄颖为  冯培勇  刘奇龙 《包装工程》2006,27(4):127-128,145
在凹印工艺中,合适的干燥参数不但是印品成像质量的的保证.通过印品干燥过程特性及影响因素:热风温度、热风速度及油墨初含剂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依据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了印品对流干燥参数与溶剂残留量的数学模型,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