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州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出发,解析了广州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动机和重要意义,认为举办亚运会是广州城市发展提升的助推器,是增强广州的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地位的重要战略,并阐释了广州以亚运为契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举措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包括积极引导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形象和景观、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广州城市发展将借亚运契机,整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筑“亚运城市”的形象和空间格局,通过场馆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景观系统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挥亚运会的“催化剂”效应,全面提升广州城市建设水平,展示广州“岭南古郡、国际都会、体育强市、山水名城”的“亚运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3.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建华 《规划师》2004,20(12):28-32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的作用有:以亚运建设全面推动广州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实施;以亚运建设投资来引导广州城市长效收益,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亚运会场馆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以亚运会交通与环境建设全面完善和提升广州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广州肩负着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的重要使命。为此,广州提出以"世界眼光"打造和彰显"文化广州,历史名城;商贸广州,国际都会;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生态广州,花园城市"的亚运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5.
陈荣毅 《空间结构》2012,18(1):25-35
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广州举办.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亚运会召开的双重需要,广州新建和改造了一批体育场馆设施及配套设施,其中新建了12座运动场馆.每座新建场馆各有特色,在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体育精神和广州文化.广州亚运会新建场馆形式新颖、构思巧妙,尤其是广州亚运馆、广州自行车馆、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和南沙体育馆等四大场馆建设,不仅满足了复杂建筑外形的要求,在技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正>国内外经验表明,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规划及实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在城市整体发展框架下合理满足赛事的超常规需求,而且可以最大化赛事的"催化剂"效应,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如首尔1988年奥运会大部分场馆设施选址于汉江南岸,主要原因是为了实施之前制定的南部新城发展计划,广岛1994年亚运会主会场选址于城区西北的山地地区,是为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西风新都发展计划,促进多中心城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届亚太区景观建筑设计论坛(亚运专场)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缟制研究中心主任彭高峰作了题为《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报告。彭高峰指出,2010年的亚运会,不单单是亚运会。而是广州的城市发展战略,在满足亚运会功能的同时,还要提升城市的品质,这是亚运套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了让业界人士时2010年亚运会大背景下的广州城市规划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现本刊对其发言进行了整理刊登,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11月12日即将拉开序幕,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将承担多个项目的比赛和训练任务。位于主体育场以北的游泳跳水馆是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将在此进行游泳、跳水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及亚残会的游泳比赛,场馆建筑倍受各界关注。场馆赛后将组建成为IOC/OCA国际训练中心、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冬训及亚运会之后举行其他重大赛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比赛场馆的飞碟训练中心,地处多雨潮湿的岭南山区、邻近白水寨风景区。基于项目特殊的地域特征以及飞碟射击运动自身的自然属性,设计者摒弃体育建筑惯常的宏大热闹、凸显竞技的设计手法,另辟蹊径,对飞碟训练中心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多次求解,试图塑造基于功能、与自然融合、兼收并蓄的具有岭南特色的体育建筑。  相似文献   

10.
大事件,需要冷思考——广州亚运会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是一个善用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的大城市,曾经举办过第六、九次全运会,为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而积极申办了第16届亚运会。在准备亚运会的过程中,广州一直比较理性和低调,将建设重点放在"亚运城市"上,推动既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落实。但是在社会分化日益显化的今天,政府与民间对大事件的关注点有比较大的差异。本文后半部分讨论了探若干倍受民间舆论批评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并据此提出亚运会这样的大事件也无法确立"政治正确"的大旗,凝结社会共识。提出城市政府决策应该理性以及注重决策过程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介绍2010年广州亚运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背景、目标、要求与原则的基础上,对亚运城规划构思、规划布局、土地利用、市政道路交通、绿地景观与水系、村民安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主要规划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揭示了广州的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广州战略规划的思路与场馆布局的关系,通过分析场馆布局、场馆交通组织以及官方提出的亚运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阐明战略规划对场馆布局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州2010年“亚运城市”行动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运会作为重大体育赛事起到了"触发器"的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一种可预期的巨大需求,进而将直接与城市近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转化为落实既定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文章在对广州2010年亚运会城市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目标,明确近期建设重点,拟定亚运场馆、交通畅顺、重点建设、人文景观、设施配套、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市容改善等8项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形成"需求-目标-建设(行动)-工程"的工作思路与框架,有效地指导与推动了亚运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亚运场馆的分散、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亚运交通的突发集中,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城市编制一个系统、完善、有效的亚运综合交通规划,用以指导城市在亚运前和期间的交通建设和管理。本文在明确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后,从建设和组织两个方面对广州2010年亚运交通规划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吸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地域文化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对于广府地区的人居环境设计,只有创造性地发展广府地区的文化才能使其保持魅力。要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结合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吸收地域环境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更加准确地分析出岭南地区的地域特性,用其长,避其短,总结出更为科学、更为适宜的人居建筑设计思路。本次亚运城运动员村的建筑设计是广州设计师对于21世纪广州人居文化的一次科学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张广志 《建筑技术》2010,41(11):1009-1013
通过介绍广东奥林匹克亚运游泳跳水馆、综合体育馆的机电工程应用,以及综合安防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家居技术、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太阳能、水源热泵再生能源技术在亚运城的应用,体现了安全亚运、绿色亚运、科技亚运和环保亚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运村规划建设亚运要求》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历届奥(亚)运会奥(亚)运村交通建设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州亚运城赛时不同群体的交通需求。根据亚运期间亚运城交通组织运营的需要,从高效的进出交通系统、分级设计的内部交通系统以及弹性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来统筹安排亚运城的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使得亚运城的交通系统既能满足亚运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运营和安保需要,同时又能满足赛后利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亚运召开,亚运城建设为广州新城的启动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剖析广州新城的发展动力,确定广州新城的功能定位为广州南部都会中心,珠三角服务之芯,国际亚运游旅休闲地,创意水都,生态宜居新城。规划遵循效法自然、承袭传统、精明增长等理念,提出用地、交通、开发建设等策略,构建未来广州新城。  相似文献   

19.
亚运城赛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大型场馆及周边地区赛后利用经验的总结,得出对广州亚运城赛后利用的一些启示;分析亚运城赛后规划建设和发展要求,立足于促进广州新城发展角度,提出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中心、营造滨水宜居社区和打造后亚运旅游品牌三个方面的措施与建议,从而统筹安排亚运城各项设施的合理布局,实现赛时与赛后建设较好地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