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概括了与磁黄铁矿浮选电化学有关的研究情况和机理,其中浮选电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磁黄铁矿的表面氧化、捕收剂与矿物作用的电化学研究、铜离子对磁黄铁矿的活化概述、磁黄铁矿与磨矿介质及其它矿物间的腐蚀电化学等。  相似文献   

2.
镍黄铁矿浮选中的电化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观点论述了镍黄铁矿表面氧化,及其与有机硫代化合物和调整剂的作用机理,镍黄铁矿表面的状态与成浆PH及氧化还原电位有关,在矿浆中铁或镍哪种元素首先从矿物表面溶解取决于镍黄铁矿的Fe/Ni比值特 药在镍黄铁矿表面的生成物为双黄药或金属黄原酸盐,何种产物为主取决于矿浆PH及氧化还原电位;化学调节电位是目前改善镍黄铁矿浮选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磁黄铁矿的浮选电化学及抑制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娟  宋永胜 《矿冶》2008,17(1):10-13
本文概括了与磁黄铁矿浮选电化学有关的几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国内外对磁黄铁矿抑制剂的研究概况。其中,浮选电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磁黄铁矿的表面氧化、捕收剂与矿物作用的电化学研究、铜离子对磁黄铁矿的活化概述、磁黄铁矿与磨矿介质及其它矿物间的腐蚀电化学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与磁黄铁矿浮选电化学有关的研究情况和机理,其中浮选电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磁黄铁矿的表面氧化、捕收剂与矿物作用的电化学研究、铜离子对磁黄铁矿的活化概述、磁黄铁矿与磨矿介质及其它矿物间的腐蚀电化学等.  相似文献   

5.
黄铁矿自诱导电化学浮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黄铁矿的自诱导电化学浮选行为,并从电化学角度讨论了黄铁矿自诱导浮选机理。  相似文献   

6.
高碱高钙介质中黄铁矿活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石灰分离铜硫混合精矿是传统的浮选分离方法,但被石灰强烈抑制的黄铁矿在高碱高钙介质中的浮选极为困难。本文采用X-衍射、电子能谱、溶液化学汁算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详细研究了石灰抑制黄铁矿的机理DZ-1药剂活化黄铁矿浮选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磁黄铁矿自诱导浮选电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考察了磁黄铁矿自诱导浮选基本行为,得出了不同pH条件下,回收率一矿浆电位关系和浮选电位上下限—pH关系。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在pH<13,在一定电位范围内,均可实现自诱导浮选。通过循环伏安曲线测量,阐明了磁黄铁矿表面氧化的机理。中性硫是主要疏水体,E-pH图计算,证明了可浮区间内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8.
黄铁矿浮选过程的机械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机械电化学技术, 研究了磨矿介质类型、机械力大小对矿物电极电位和表面反应电流的影响, 并考察了矿物与矿物之间, 矿物与介质之间存在的腐蚀电偶作用, 发现这些作用会对硫化矿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矿物表面的疏水和亲水性。量子化学计算表明, 机械力作用下, 矿物表面电子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与药剂作用的机制发生改变。对硫化矿在不同机械力下的表面形貌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pH 值为11.4 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体系中, 采用循环伏安电位扫描、恒电位阶跃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黄铁矿的电极过程。循环伏安曲线表明, 当c(DDTC)=1 ×10-4 mol/L 时, 电极电位大于0.2V(SHE)以后, 黄铁矿电极表面发生四乙基二硫化秋兰姆(TETD 或D2)的电化学沉积并残留在电极表面;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可以确定反应电流密度(i)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i =(9.08 ×10-5 +4.77 ×10-3 t0.5)-1, 由此可以确定DDTC 在黄铁矿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D为3.72 ×10-6 cm2/s, TETD 在黄铁矿电极表面的吸附厚度可达1.63 个单分子层;计时电位法则确定了pH 为11.4 时, 吸附于黄铁矿电极表面的TETD 的电化学动力学方程为η=0.116-0.064 lg[1-(t/τ)0.5],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确定为:交换电流密度i0 =3.08 μA/cm2, 反应电子数n=2, 反应传递系数α=0.462。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和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值表明吸附于黄铁矿电极表面的TETD 易于还原。  相似文献   

10.
王荣生 《矿冶》2004,13(2):28-32
考察了不同矿浆pH时外控电位电化学处理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在酸性、有黄药存在的环境中,外控电位电化学预处理对黄铁矿的浮选作用不显著。在碱性、黄药环境中,电位为400~800mV间黄铁矿浮选回收率大幅升高,这是因为在矿物表面发生氧化生成了S0及S02,同时黄药被氧化成双黄药。此外,通过黄铁矿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外控电位电化学处理黄铁矿浮选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黄铁矿的自诱导浮选行为及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黄铁矿自诱导浮选基本行为,得出不同pH值条件下回收率—矿浆电位上下限—pH关系。结果表明,黄铁矿实现自诱导浮选所对应的矿浆pH区间是4.2-8.0,电位区间是285-360 mV。通过循环伏安曲线测量,阐明黄铁矿的表面氧化机理。通过热力学的相关计算,证明可浮区间内的重要组分以及验证硫单质是主要疏水体的推断。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Tafel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新型硫脲类捕收剂CPTU在黄铜矿及黄铁矿表面吸附的电化学行为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当pH值低于9.18时, 黄铜矿电极从0 V左右开始氧化, 出现了一个新的氧化峰, CPTU在黄铜矿表面电化学吸附形成疏水性产物Cu(CPTU)和单质S; 随着pH值增大, 氧化峰电流减小, 疏水性增强并产生钝化; 当pH值高于11.0时, 黄铜矿自身的氧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黄铁矿而言, 在整个pH范围内, 捕收剂CPTU的加入并未改变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并且, 碱性条件下黄铁矿腐蚀反应产物更容易在矿物表面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阻碍了CPTU在其表面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证明CPTU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捕收有选择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CPTU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 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3.
以同沉积型黄铁矿和中温热液型黄铁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酸性培养基体系下2种不同成因黄铁矿的浸出行为和电化学性质.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同沉积型黄铁矿浸出率为7.59%,而中温热液型黄铁矿浸出率仅为3.68%,同沉积型黄铁矿的浸出活性高于中温热液型黄铁矿.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黄铁矿的矿物学成因不改变它的电化学溶解机制;同沉积型...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梁爽(1987-),女,工程师,硕士研究生,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兴路东段22号。  相似文献   

15.
某高硫铜铅锌矿中含有部分次生铜矿物,闪锌矿及黄铁矿在铜铅作业段容易上浮,影响浮选指标。因此针对这两种矿物的抑制剂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硫化钠来消除次生铜的影响;组合使用石灰、硫酸锌、硫化钠和BK612可以抑制铜铅浮选作业中的黄铁矿及闪锌矿;采用“铅铜等可浮-铜异步强化浮选-锌浮选”流程,能够解决次生铜及黄铁矿的影响,先获得铅铜混合精矿,再获得高品质铜精矿及合格锌精矿。  相似文献   

16.
从某铅锌矿尾矿中回收微细粒级黄铁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肇淑 《矿冶工程》2016,36(4):49-52
某高硫铅锌矿采用高碱优先浮选法, 优先浮选铅锌, 再从铅锌尾矿中回收硫。在铅锌尾矿浓缩过程中产生大量微细粒级尾矿, 这部分尾矿-10 μm粒级产率为71.5%, 硫品位为16.5%, 并且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为有效回收黄铁矿资源, 对该微细粒级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 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开路试验流程, 获得硫品位47.22%、回收率67.51%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7.
广西某硫酸烧渣脱硫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西某硫酸烧渣进行了脱硫选矿工艺研究, 以回收铁精矿。该烧渣含铁57.78%, 含硫1.31%, 在不磨矿条件下采用JX+JA+LSN捕收剂进行脱硫浮选, 可获得铁精矿铁品位61.18%, 硫品位0.48%, 铁回收率为93.70%的铁精矿; 在磨矿-漂洗-浮选工艺条件下可获得铁精矿铁品位60.04%, 硫品位0.29%, 铁回收率88.15%的铁精矿。不磨矿条件下脱硫指标虽不如磨矿-漂洗-浮选工艺脱硫指标好, 但工艺流程简单, 易于生产实施, 推荐不磨矿流程作为硫酸烧渣的脱硫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的方法,考察了丁基铵黑药浮选体系中Cu~(2+)、Fe~(2+)、Fe~(3+)和Ca~(2+)对铜蓝和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离子对铜蓝、黄铁矿的可浮性的影响很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相同浓度下Fe~(3+)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此外,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是其抑制矿物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