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3 MW风电机组转轴技术要求和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控加工新工艺和专用夹具,提高了零件加工质量。提出使用标准轴检验零件尺寸的方法,统一了供需双方的检验基准,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设计了专用杆尺测量工具替代通用量具,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干法制粒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该机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对油泵电机采用变频调速和分段控制策略,降低了液压系统压力波动幅度;通过增加后压油缸和对压辊位移进行PID闭环控制,保证了两压辊的平行度;采用485现场总线和USS协议实现了PLC对多台变频器的启停控制和信息采集;设计了具有配方存储和审计追踪功能的触摸屏界面。经实际生产使用,该设备性能稳定,运行状况良好,具有较高性价比,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根据金属型材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机器人行走和型材行走两大类、共5小种专用型材热切割设备。描述了各种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明晰了型材切割没备的关键技术构成和功能要求,为设计、制造和选择型材热切割切割设备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油底壳压铸件结构复杂,压铸成形和工艺难度较大。针对试生产的油底壳铸件出现的冷隔和气孔缺陷,进行了模流分析,进一步确定了缺陷特征和位置,并进行了工艺改进。通过改进浇注、溢流和排气系统解决了冷隔问题,通过表面开槽技术消除了气孔缺陷,有效地解决了压铸缺陷,生产出了合格的油底壳压铸件。  相似文献   

5.
电弧喷涂沉积钢基模具过程的计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电弧喷涂制备钢基模具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运用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喷涂沉积层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在计算过程中首先分析了金属液滴的扁平化过程和传热问题;然后采用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计算,模拟了钢基模具的喷涂制备过程,获得了不同时刻喷涂层内温度和应力的分布情况。并在此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度的分布对沉积层内残余应力和最终变形的影响,为模具尺寸设计和喷涂工艺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端盖复合模进行了研究和设计,详细分析了端盖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和模具结构。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分析,在模具中采用了成形和卷缘同时进行的工艺,实现了落料、成形卷缘、冲孔和翻边4道工序的复合,使得复合模在加工中取得了成功。该模具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且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延迟顶出的模具结构设计。阐述了滑块内成型浇口和产品模具产生的具体过程,分析了浇口顶出和产品顶出的先后顺序。利用此项设计可实现产品和浇口自动分离,满足全自动生产。实践证明,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锁片零件的尺寸、结构和生产批量要求,进行了多工位级进模冲压工艺分析。为保证冲制过程中成形工位带料平整和良好流动,设计了3道工位完成工艺切口,确定了以冲孔、冲切、成形和整形为主的排样方案。对模具和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采用导料板配合导正钉定位,设计了内外导向机构和弹性卸料装置进行压料和卸料,保证了产品精度。加工模具后进行了试冲,结果表明,设计的排样方案和模具结构是合理的,得到的制件符合尺寸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CBVCT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以涡轮叶片为研究对象的CBVCT系统,介绍了其结构和特点,分析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根据检测要求开发了针对性的软件系统,介绍了软件功能以及设计方法。为高性能高速工业CT的研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分析了降损的基本原理与模型、评估指标与方法。阐述了传统优化算法和启发式算法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智能算法的配变组合优化模型与算法及协同优化框架与方法,权衡了降损与优化目标的策略,并探讨了系统运行与管理策略。最后进行了降损和优化算法的对比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配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滚切刀在电动机转子切削加工中的应用。讨论了滚切刀在加工无台阶光轴的精加工时的要求。重点分析了滚切刀的结构和使用特点。通过摸索和试验,发现滚切刀在切削时存在较大的径向切削力,对转子夹持的刚性要求较高,为避免所引起的切削振动,在加工时根据实际情况作了相应的处理。通过合理地选择刀具材料和切削参数,提高了刀具强度和寿命,解决了加工中的难题,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强化后孔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冷挤压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衬套冷挤压技术的工艺过程及系统组成,分别从应力分布和微观组织演化的角度,对强化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详细介绍了孔用衬套冷挤压强化工艺条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孔结构冷挤压技术中疲劳断口分析和寿命预测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冷挤压强化后孔壁周围的残余应力分布和微观组织有所改善,通过引入残余应力抵消部分外部载荷冲击。同时,有效抑制位错萌生、增值和滑移的有益位错胞形成,阻止了晶粒的滑动,不仅降低了裂纹的扩展速率,而且提高了孔结构抗塑性变形能力。冷挤压强化工艺参数的优化对疲劳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了断口形貌和建立了对应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可以为疲劳寿命的精准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最后,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的技术需求,展望了衬套冷挤压强化技术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活性氧化锌的制备、应用及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活性氧化锌的性质和质量标准,分析了活性氧化锌的市场和应用情况,阐述了活性氧化锌的生产方法和技术发展,提出了生产活性氧化锌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4.
以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304不锈钢试样经淬火和空冷后的残余应力场。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上述试样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将模拟的残余应力场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淬火和空冷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铸造技术》2016,(6):1079-1084
Cr-Ni奥氏体不锈钢凭借着优良的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过程和制备工艺,着重分析了其耐腐蚀性能和表面改性。指出了制备过程和腐蚀性能研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制备工艺和腐蚀防护的措施。讨论了利用表面改性得到性能优良Cr-Ni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阐述了Cr-Ni奥氏体不锈钢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金龙建 《模具工业》2010,36(6):21-25
分析了不锈钢管帽原成形工艺存在的缺点,论述了新工艺的分析计算,介绍了零件排样图设计和拉深级进模结构。模具结构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制造成本,显著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自动检测和清理大型植物油罐,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植物油罐机器人。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植物油罐的概况,综述了该类机器人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该机器人对植物油罐进行维护和清理的实际意义;制定了该机器人设计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路线,分析和设计了该机器人机械本体和控制等系统。  相似文献   

18.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利用等离子电火花烧结在850℃制备了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并利用Gleeble-1500D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室温和800℃时的压缩变形行为。研究发现:石墨烯均匀地分散在钛基体中,细化了钛基体的微观组织,提高了基体室温和高温的压缩强度和硬度。其中室温和高温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22.87%和23.07%,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3.91%和28.57%,室温和高温的硬度分别提高了16.4%和10%。同时发现石墨烯和钛基体反应生成了少量的碳化钛颗粒,能对基体产生强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钛复合材料可成为一种高性能的特种材料,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场跑道结冰检测与预警问题,开发了一套基于组态软件的模拟机场跑道积冰气象参数无线采集系统。系统利用道面冰点传感器检测模拟跑道内部不同深度的温度和冰点温度,采用Vaisala气象传感器测量道面附近环境温度、风速和湿度等气象数据。重点开发了道面冰点传感器的组态软件驱动程序,实现了道面冰点数据的组态和集成。基于组态软件虚拟串口技术和公共网络通信平台,开发了多通道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解决了飞行区内道面数据无线采集和传输问题。采用组态软件开发了数据中心,实现了道面积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人机界面。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实现了道面多点积冰数据无线通信,能够采集和记录道面温度、环境温度和风速等积冰数据,为后续道面积冰预警系统建立实验平台和数据分析中心。该系统避开了飞行区内线路敷设和通信频段干扰等问题,为机场飞行区内道面积冰预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PECVD虚拟装备仿真系统的研究,构建了系统由虚拟装配仿真、工艺过程仿真和工程分析可视化模块组成的技术结构和软硬件实现平台。以UGNX的二次开发为基础建立几何数据模型库,实现了后续开发的数据类型转换。系统采用虚拟语言和引擎机制驱动场景变换,解释了驱动的原理和实现过程。由等离子场和工程分析可视化的研究,总结了可视化的实现方法。仿真技术的具体应用为PECVD装备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