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铀矿山和选冶厂的工作人员,一般受三种不同的辐射组分照射:γ辐射、氡子体及长寿命放射性尘埃(气载矿尘或铀浓缩物)。在含钍的铀矿山,还加上氧子体和载钍矿尘,使辐射组分从三个增至五个。这种多辐射源的情况使得难以设计出满足国际辐射防  相似文献   

2.
南非金矿体中铀含量导致危害矿工健康的天然电离辐射水平的增高。氡为铀衰变链中的气体核素,其本身对肺部辐射剂量的作用很微小,但它为其短寿命子体所致辐射剂量提供了重要途径。对于井下矿工,氡的三个短寿命衰变产物(氡子体)是其主要的辐射危险。控制氡子体暴露量的最好办法就是保证通风以充分稀释放射性污染浓度,并使氡在风流中形成氡子体的有效时间最短。采  相似文献   

3.
1985年的电离辐射条例已于当年10月付诸实施。该条例的使用给科尼什诸锡矿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为降低氡子体浓度,这些矿山早在1976年就开始了氡子体水平的测量并采取了控制措施。 1985年的电离辐射条例剂量限值:在矿山,除考虑氡子体以外,其他天然辐射源在只评价按氡子体时的允许暴露量限值为4工作水平月(WLM)。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内蒙古某地浸采铀过程中氡及其子体释放的规律,结合地浸矿山工艺提出了控制地浸采铀过程中氡浓度的防护措施。利用大气辐射与监测技术,采用"两封一通"、作业分区处理、合理布局、统一处理、加强通风等方法,降低生产过程中氡对人员健康产生的影响。对大气环境及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表明:周边环境氡最大平均活度浓度为10.7Bq/m~3,氡子体潜能浓度为0.006μJ/m~3,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个人职业照射剂量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吴钢 《铀矿冶》2008,27(2):76-80
简要介绍铀矿山主要放射性危害因素,井下氡子体α内照射、铀矿尘α内照射以及γ外照射所致工人个人年均有效剂量计算方法,并举例计算.计算方法可供铀矿山工程设计和剂量监测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一)井下应用净化技术的必要性许多国家对氡子体致病作用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清楚地证明,过多地暴露于高浓度氡子体中使肺癌发病率显著增高。产生α辐射的氡子体 RaA 和 RaC’对肺支气管细胞的放射性剂量是影响最大的,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的损坏。因此,各国已公认氡子体是一种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标准要求、γ外照射所致有效剂量估算方法、铀矿工作场所空气中铀矿粉尘所致活度浓度及其摄入量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从排氡通风设计的角度,提出铀矿井下采场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设计限值确定的方法和思路,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当矿石铀品位较高时,采用过低氡子体α潜能浓度进行采场风量设计和运行控制不具备经济合理性时,应当采取缩短工作人员的暴露时间或工种轮换的管理措施,使采场空气中氡子体α潜能浓度保持在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8.
周星火 《铀矿冶》1992,11(1):64-68
氡(~(222)Rn)及其短寿命子体在铀和非铀矿山中是一种潜在的危害因素。其中铀矿工肺癌发病率与氡及其子体浓度的线性相关为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成果所证实。《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和核工业系统职工的剂量估算成果指出:整个核工业燃料循环系统中的集体辐射剂量以铀矿山为最高,占总集体辐射剂量的85.2%。《评价》还指出铀矿山三废中废气是对公众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造成公众剂量的关键核素是废气中的~(222)Rn,关键途径是吸入含氡空气的内照射剂量。铀矿开采中向公众环境释放的氡主要是矿井通风外排污风引起  相似文献   

9.
氡子体与氡的平衡比(F值)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武安 《铀矿冶》1994,13(2):126-129
本文介绍了矿山井下氡子体与氡的平衡比(F值)的几种确定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法和模拟实验法等,以便把氡浓度转换成氡子体α潜能浓度,为个人剂量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铀矿山和铀工厂既存在普通矿冶工业的危害,又存在放射性危害,如放射性矿尘、氡和氡子体、γ外照射以及表面放射性沾污等。铀矿山主要防护对象是大气中的氡和氡子体,而铀选冶厂主要防护对象则是破碎系统的粉尘。根据铀矿冶系统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文章提出了十五项防护措施。主要内容是:提高矿冶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的手工劳动,尽量避免人体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加强通风排氡措施,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建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充分发挥风墙、风幕、风门、风桥等设施的作用,及时密闭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喷涂防氡保护层,以及应用超高压静电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安全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钢 《铀矿冶》2005,24(1):42-49
简要阐述了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回顾了我国铀矿辐照水平以及氡的安全防护标准,对贯彻最新国家标准GB18871—2002时导出氡子体α潜能浓度限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铀水冶尾矿库环境中的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有害物质的监测结果。对氡及其子体在环境中的分布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尾矿的氡析出率平均为1.92±0.35Bq/m~2s,尾矿库空气中氡浓度平均为42.8±6.0Bq/m~3,氡子体浓度平均为(1.02±0.09)×10~(-1)μJ/m~3,不同方位离覆矿库1—3km范围的氡浓度降至9.3±0.8Bq/m~3(本底水平)。尾矿库管理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来自氡子体的平均值为0.723mSv,来自γ辐射的平均值为1.93mSv,两者之和占职业照射人员的年容许剂量当量的6.7%。附近居民通过尾矿库所增加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氡子体为2.1×10~(-2)mSv,γ辐射为5.6×10~(-2)mSv,两者之和约为广大居民的年限制剂量当量的7.7%。对退役尾矿库提出尾土植被措施,在尾矿库表面覆盖厚0.5m粘性较大的黄土时,氡析出率降至0.302Bq/m~2s,γ辐射强度降至1.13×10~(-1)μGy/h。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加拿大法规加拿大现行的辐射防护法规是依据1977年以前的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建议制定的,其中的危害器官概念是以年4个工作水平月的氡子体照射为附加限值的,这种概念要比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47号出版物的建议更严格。萨斯喀彻温省采用了一种以氡子体和γ辐射剂量相结合的方案,这种方案基本上达到了第47号出版物的要求。加拿大各矿山开展了常规的粉尘测量工作,主要是测量二氧化硅的含量。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26号出版物的建议,在铀品位超过4%时,加拿大各矿山均会对二氧化硅严加限制,如果二氧化碳粉尘量能够达到规定的标…  相似文献   

14.
朱民安 《铀矿开采》1995,19(1):15-20
本文通过铀矿开采对公众辐射剂量的贡献和铀矿井通风排氡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矿井排氡限值的约束方程,阐述控制矿井氡污染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田科海 《铀矿冶》1990,9(1):64-67,15
一、前言 建厂30年来,我厂为了减少工人的放射性危害,进行了多种除尘降氡设备的研究、引进和应用,如旋风除尘器、烟道除尘器、泡沫除尘器、喷雾除尘器及全密封远距离操作装置等技术和设备,降低了作业点的铀矿尘及氡子体的浓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某些作业点,尤其是无法密封的某些大型运转设备的活动操作岗位,铀矿尘及氡子体浓度还是超过国家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厂于1983年引进两台鞍山静电技术研究所设计生产的CGJ-Ⅱ型  相似文献   

16.
冯晓 《中州煤炭》2018,(9):74-77
针对目前伴生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以氡及其子体浓度、放射性粉尘等因素产生的内外照射和以γ辐射剂量率产生的外照射为考虑对象,从而提出以氡及其子体浓度、放射性粉尘核素含量及γ辐射剂量率限值作为参数对辐射水平管控指标进行分类,针对采用豁免管理、不加限制、加以限制、禁止开采4类情况加以讨论,进而得出其相应情况下的分类管控指标的表达式。通过对伴生放射性矿的辐射水平管控指标下相应参数的研究,对了解环境污染现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规范伴生放射性矿的开发利用并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为后期制定较为科学合理并具有实用价值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武安 《铀矿冶》1995,14(1):58-61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是我国大部分铀矿山辐射剂量监测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影响测量的因素及消除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应采用的不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晓超  柏学凯 《铀矿冶》2022,(2):186-190
中国NORM行业辐射环境管理在分类、限值、运输等方面有待完善。加拿大NORM辐射管理中,规定了调查、NORM管理、剂量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的管理阈值,制定了工作场所γ剂量率和氡的导出限值,建立了职业照射工作人员的年摄入量限值,给出了大批量NORM和分散NORM的导出排放限值,并对NORM运输要求进行了规定。中国可结合实际情况,在NORM行业管理方面借鉴加拿大的辐射管理要求,完善辐射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6,(2):234-236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开采量巨大,然而某些煤矿含有较高放射性核素,对井下作业人员危害较大。为了掌握新疆井下工作人员的辐射照射状况,对新疆某地3家煤矿井下γ辐射剂量率、氡浓度、粉尘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进行监测与估算。结果表明A矿与B矿井下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23 m Sv和1.90 m Sv;C矿相对较小,仅为0.57 m Sv,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矿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由γ外照射引起,占到79.9%,可以通过缩短井下作业时间进行控制;B矿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来源于氡和氡子体内照射,占到总剂量的89.6%。可以通过隔离氡的析出和加强通风等方式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0.
铀矿开采除具有一般金属矿山的有害因素外,还具有放射性,并且不断地从矿体中析放出氡和氡子体,危及人体健康。矽尘和放射性的综合作用会促使铀矿工人矽肺病的发生与发展;氡及其子体的辐射作用能使铀矿工人发生肺癌。关于氡致肺癌问题国外早已证实,国内也有教训。因此,做好铀矿山通风降氡工作是铀矿开采的重要安防措施之一。 二十多年来我国铀矿山通风降氡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