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急水源地作为突发性事件导致供水困难情况下解决城市水源危机而采用的一种非常规的临时供水水源,是城市用水安全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宁波市具代表性的大嵩江流域为例,从合理利用与有效增加地下淡水资源角度出发,提出了"沟谷型"、"封存型"淡水水源地与地下淡水库建设相结合的区域地下水应急供水模式,并对大嵩江流域塘溪沟谷潜水、咸祥平原Ⅱ承压封存淡水体应急水源地与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淡水库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塘溪沟谷潜水与咸祥平原Ⅱ承压封存淡水体应急开采潜力较大,具有应急水源地建设可行性;咸祥平原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淡水库建库条件好,可通过区域水资源人工调蓄有效增加地下淡水资源量。多类型地下水水源地相结合的应急供水模式可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区域地下淡水资源潜力,为宁波市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河道大坝增加傍河区地下水资源量已成为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某河流橡胶坝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建模方法分析地下水补给和潜水蒸发受坝内蓄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修建橡胶坝增加坝内蓄水量可有效提高傍河地区地下水补给和潜水蒸发量,缓解周边的水资源缺乏状况。  相似文献   

3.
陇东黄土高原第四系潜水系统分为黄土潜水系统和河谷潜水系统,黄土潜水系统又分为黄土塬区潜水、黄土丘陵区潜水。分析了黄土潜水系统和河谷潜水系统的赋存特征、补径排条件、动态特征等。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黄土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潜水的TDS和总硬度年际间变化均不大,水质普遍较好,是该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河谷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沟谷潜水的侧向补给、灌溉回归水的补给及基底白垩系地下水的越流补给,潜水水质均较好,TDS一般小于1.0 g/L,是河谷区人畜饮用水和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  相似文献   

4.
根据土壤水的运动和潜水蒸发原理,通过大量观测数据分析,潜水蒸发的主要因素是水面蒸发和潜水埋深。并建立公式,成为水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潜水搅拌机是污水处理的专用设备,目前对该搅拌器的检验、性能比较、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采用的是试验的方法,而应用数值模拟软件优化潜水搅拌的研究很少.应用CFD软件,利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对潜水搅拌机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并研究了潜水搅拌机的流态特性,计算了湍流状态下潜水搅拌机的功率准数,并得到了功率曲线,为潜水搅拌机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潜水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庆市潜水进行调查及其水质分析,确定出大庆市潜水可利用程度和范围,并对如何保护水环境,利用水资源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潜水稳定蒸发的分析与经验公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潜水蒸发是浅层地下水的消耗项,也可利用潜水蒸发资料来分析计算给水度等参数。因此,潜水蒸发问题的研究对于水资源评价有重要意义,国内有关学者对此作了十分有益的工作。本文根据非饱和土壤水稳定流理论,分析了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潜水位埋深的关系,提出了估算潜水蒸发量的经验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8.
潜水蒸发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水的运动和潜水蒸发原理,通过大量观测数据分析,潜水蒸发的主要因素是水面蒸发和潜水埋深。并建立公式,成为水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水资源现状,采用最新统计数据,分析了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上层潜水的污染状况及水资源潜力,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合理开发利用潜水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了基础性依据,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评价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工作,目前,区域水资源评价方法较多,但学不够成熟,国内外都处于实践和探索之中,水均衡法,主要用于平原区有多看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潜水资源评价;平均布井法,主要用于平原区的潜水和承压水资源评价;地下迳流模数法,主要用于丘陵山区 基岩裂隙不和山区溶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边界拟合坐标系下的二维地下的二维地下水流的基本方程,并且用该坐标系下的有限差分法对江苏某市的承压水和潜水资源进行评价。预测了1991-2000年的地下水流场,边界拟合坐标下的ADI法的计算结果和实测水位比较一致,表明该方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在处理边界几何形状复杂的地下水流问题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之一.目前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失衡,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安全保障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兴平地区渭河南岸为例,利用DRASTIC方法,选取潜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类别、土壤介质类别、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类别以及渗透系数为防污性7项评价因子,构建了潜水防污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的潜水防污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将兴平地区渭河南岸的潜水防污性分为防污性差和防污性较差两个等级,并绘制了潜水防污性评价分区图,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Most Mexicans live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hat represent two‐thirds of the Mexican territory, where water is scarce. Natural, as well as human, causes are favo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Mexican lakes. There is a clear nee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sustainable water‐use programmes at a catchment scale. However, the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Mexican lakes means that there will not be enough time to perform whole‐basin evaluations to establish sustainable water‐use programmes before the lakes dry up. The case of the Valle de Santiago crater‐lakes clearly illustrates the declining trend that Mexican inland aquatic resources follow. Vegetation clearance, overgrazing, abatement of phreatic waters and salinization have induced severe erosion and overall desertification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basin for what, it seems, a long time (i.e. prehispanic times). In this way, human activities could be provoking at least the following negative consequences: a hotter and drier local climate, water scarcity, dust storms and soil salinization. The aquatic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of the Valle de Santiago basin have been seriously threatened. Two of the four crater‐lakes have already dried up and phreatic mantle abatement reaches up to 2.5 m per year. In spite of these facts, no sustainable water‐use programme has been established yet. The future scenery of this Mexican basin looks alarmingly like many other basins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Mexican territories.  相似文献   

14.
在半湿润气候环境下,围填海区的表层土壤正面临着复杂的盐渍化问题。以压实填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槽模型再现了潜水蒸发与侧向壤中流共同作用下的盐分运移过程,以探明围填海区的盐渍土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蒸发作用驱使下盐分向上补给,表层土壤的初始积盐类型为CaSO_4,海水对填土层的盐分补充导致积盐类型转变为CaCl_2和NaCl。在陆相渗流作用下,填土中将形成相对稳定的渗流状态。自由水面线以上为积盐状态,盐分类型以CaCl_2和MgSO_4为主;自由水面线以下为脱盐状态,盐分类型以CaCl_2和NaCl为主。土壤水盐的运移将改变酸碱度环境,pH值将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陆相地下水的补给下,填海造陆区的盐渍化防治工作应当重点关注地下存在挡水层或建筑物基础密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太湖北部地区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其地下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地表水、潜水、承压水水样的采集、测试和分析,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识别各水体环境同位素(D,~(18)O,~3H,~(14)C)的组成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补给潜水的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强烈蒸发;Ⅰ承压水为无氚水,~(14)C年龄变化范围为7~9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12.2℃~13.5℃,主要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Ⅱ承压水为无氚水,年龄变化范围为16.27~27.37 ka,降水补给时温度范围为3.5℃~3.8℃,比现代温度(14.8℃)低约11℃,推断其形成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潜水、Ⅰ承压水、Ⅱ承压水的D,~(18)O值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成层性,且地下各水体之间水力联系较弱。潜水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Ⅰ承压水和Ⅱ承压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具有不可再生资源属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正在开展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步伐的迈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水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土地利用也从传统的单一生活型向综合的城市型农业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已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耦合特点的分析,研究了水土资源之间的价值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淮北平原区潜水埋深较浅和动态变化较显著的特点,分析和总结了降雨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机理与入渗过程数值模拟等主要内容的研究进展,提出下一步需要开展不同潜水控制埋深的降雨入渗实验模拟和监测。从理论层面剖析并阐明淮北平原区潜水动态变化影响降雨入渗机理,并提出了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展望,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平原区水文循环理论和模拟方法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沈大军  梁瑞驹  王浩  蒋云钟 《水利学报》1998,29(5):0054-0060
本文从自然资源的一般定义和属性出发,对国内外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进而针对水资源的具体特点,从地租论、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论、非使用价值论等不同角度,对水资源价值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经济学角度,这一界定为水资源费的定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管理学角度,为水资源的资源权属管理与相关资产权管理相分离的先进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潜水蒸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潜水蒸发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纳了裸地和植被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常用估算方法。指出未来应加强植被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试验观测,在水循环过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潜水蒸发规律。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成井时间较早的深水井大多未做第四系潜水层止水防渗处理,有的还采用串层开采的方式。如果上部第四系潜水层的水质较差或被污染,将会严重影响下部岩溶水的水质,因此需对此类水井进行防渗止水处理。本文介绍了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深水井防渗止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情况,该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