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序员》2006,(10):28-29
自2000年以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者或开发团队加入到开源社区中来,但人们对开源的认识似乎仅仅只限于将它理解为免费的“拿来主义”。实际上,很多业界巨头都纷纷投入资本来支持一些著名的开源项目,如IBM投入数百万美元开发Eclipse项目,Sun和HP资助Gnome项目开发,Netscape公司将Firefox浏览器代码捐赠给Mozilla基金会。开源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多厂商的兴趣?开源与商业之间是否存在统一的一面?各大开源厂商所采取的商业模式又是如何的?中国的开源软件发展应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邀采访了著名开源运动领袖、Apache之父——布莱恩·贝伦多夫(Brian Behlendorf)先生。  相似文献   

2.
刘磊 《互联网周刊》2006,(31):14-14
在中国,开源运动更像是一门生意而不是一项事业。中国一直没有足够成熟的开源社区,但却有大把的开源软件公司。开源运动在成为一种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之前,已经先成为了一种“利益为先”的商业活动,这是开源运动的“中国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何晓龙  黄勇 《软件世界》2007,(13):46-48
2007年11月1日下午,著名开源项目——Ubuntu项目创始人Mark Shuttleworth先生从韩国首尔直飞广州,参加“2007开源中国 开源世界”大会,并于22日下午,在广州举行“Ubuntu新闻发布会”,此举标志着Ubuntu在中国的正式亮相,Ubuntu在中国风暴即将来临,那Ubuntu到底是一种什么Linux版本呢?在短短二年内迅速窜红,成为目前十分流行的Linux发行版本,更有很多开源专家将其称为第二代Linux,那Ubuntu的魅力何在呢?对未来软件发展架构的发展会代来什么影响呢?本次专题就来揭密Ubuntu疆域图,并且展现业界对Ubuntu社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陆首群和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OSS),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和一个非盈利组织。 陆老先生,如果他自己不说,没有会相信这样一个神彩奕奕,思路清醒,言语具有论辩力的老人已过花甲之年。“开源中国,开源世界”的大会上,总让人觉得他是个大侠,因为他,智囊团来了,专家团来了,厂商来了,开源爱好者也来了。  相似文献   

5.
《微型计算机》2009,(17):48-51
想知道一个开源项目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么?开发开源系统或者开源软件这种活儿技术性太强,《Geek》就不在此介绍了,毕竟看我们杂志的Geek并非都是程序员:不过,与开源软件的本土化工作密切相关的中文字体的开发却简单易懂、老少咸宜,咱们倒是可以拿这东西来跟大家好好聊聊。所以《Geek》这次请来了文泉驿开源中文字体项目的发起人,哈佛医学院的房骞骞博士,让他跟各位介绍—下文泉驿计划的开发故事。也许看过这篇采访之后,你会发现原本“高深莫测”的字体设计和开源开发,其实都可以很简单。  相似文献   

6.
《微型计算机》2009,(17):44-45
虽然在开源界像Richafd Stallman这样“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侠士不少,但毕竟咱还没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即便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也总得给别人的劳动一点报酬吧。开源路上的很多程序员也是需要挣钱养活老婆孩子的,所以当初OSI将“自由软件”重命名为“源软件”是很负责任的.这也为开源项目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现在我们已经不会再质疑“开源项目也能挣钱?”这个问题了,因为现实中已经有了成功商业化的开源软件。  相似文献   

7.
开源探营     
“Linux和Windows,作为两种操作系统,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使用的根据。”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袁萌认为,在将来,二者将共存于一个软件生态链之中。  相似文献   

8.
罗刚 《程序员》2013,(7):39-43
创客运动与开源硬件 说到开源硬件,不得不提的就是开源软件,它们都是基于对既往的、他人的工作进行升级,相互分享和共同提高。开源软件主要是指对代码的公开,而开源硬件延伸了这一定义,不仅包括软件、原理图、电路板,甚至是物料清单、生产文件等都可以对其他设计者开放。每个人都不需要去从头做别人已做过的东西,而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升级,将已设计好并验证过的东西移植到自己的项目中来,实现“让我们站在彼此的肩膀,而不是彼此的脚趾上”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9.
把开源软件引入到高校软件专业的教学中,提出开源环境下高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开放源代码“运动在计算机领域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源软件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源运动的发展开始进入新时期。Linux基金会执行总裁Jim Zemlin先生在参加了6月21~22日在广州举行的“2007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之后,欣然给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主席陆首群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1.
在“人-机-物”三元融合、泛在计算的时代蓝海下, “开放多变”“需求多样”和“场景复杂”的软件部署和运行环境对开源软件库生态的治理技术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期望. 为进一步推动构建可信软件供应链生态, 围绕泛在计算模式、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聚焦于开源软件库管理生态, 收集近20多年来(2001–2023)发表于软件工程领域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和会议的348篇论文, 对开源软件库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 讨论开源软件库生态的建模与分析、演化与维护、质量保证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总结研究现状、问题、挑战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开源探营     
“Linux和Windows,作为两种操作系统,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使用的根据。”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袁萌认为,在将来,二者将共存于一个软件生态链之中。  相似文献   

13.
《微型计算机》2009,(17):28-35
想必各位在阅读了刚才的内容之后,已对“开源”的大义之举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不过当开源和“运动”俩字沾边时,其来头可就更不得了。正如“五四运动”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不是流于学生爱国主义罢课游行那样的表象,用中国开源软件推动者王开源的话说,开源运动不仅仅是Open Source,更有“开启智慧之源”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陈杰 《软件世界》2007,(14):42-44
最近一年IT的流行词离不开“SOA”、“虚拟化”、“SaaS”,但更为流行的可能就是“开源”了,在开源领域,数据库也随着开源流行趋势而逐渐流行起来,选择开源数据库已经成为一种集实用与性能为一体的时尚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开源软件特征的开源软件选择方法,首先从开源软件的基本特性、评估策略和内在特征三个方面建立其特征,并将特征纳入到开源软件的分类中。其次再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的特征与开源软件的分类建立选择机制,使用户需求选择特征与开源软件特征进行对应,从而建立起开源软件选择方法。然后通过该方法来选择面向开源软件开发工具为例进行验证表明,该策略有效且可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2002,(10):61-62
开源软件开发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似乎还未受到软件工程领域的足够关注,描述和分析开源开发过程的章一直很少,国内读恐怕对这一开发模式更为陌生。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登一些有关开源开发的章,希望能对大家进一步了解开放源码运动和开放源码软件有所帮助。下面的这篇章将简要介绍一下开放源码软件的开发过程、主要开发模式,以及开发中需要的支持工具,其中也包含了对开源开发现存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24~25日,开源界的顶级大师汇聚京城,吸引了开源领域著名的LAMP架构(Linux Apache MySql Php)中的一半成员,他们是:BrianBehlendorf(开源网络/应用服务器Apache创始人)和DavidAxmark(开源数据库MySQL的创始人)。他们同时作为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智囊团”的成员身份参加这两天的“2006开源中国开源世界——开放标准、开源架构、开源生态系统与应用解决方案高峰论坛”。除了智囊团的成员之外,来自IBM、英特尔、Google、Sun等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开源厂家中科红旗、中标软件等的高层人士带着“同一个开源”的梦想汇聚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大型公司发布新软件时,他们会有很多宣传:巡回宣传、技术会议、免费T恤衫。而开源项目,甚至是众所周知的项目,通常在发布它们的主要新版本时都很少大肆宣传。FOSS(免费和开源软件)社区通常会过于忙于编码和测试,而无暇顾及市场,即使在软件的新“发布点”真的很出色时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卢敏 《软件世界》2007,(12):30-30
如何让国内的开源企业全面融入到国际社区中,已经是我国开源界在积极解决的一个课题。5月15日,以“开源与创新交流与奉献”为主题的“首届OpenOffice.org高峰论坛”对中国开源业界影响很大。在中国开  相似文献   

20.
何晓龙 《软件世界》2007,(14):16-16
如何改变目前中国开源软件同途殊归的现状呢?如何让中国开源软件和世界开源软件殊途而同归呢?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中国开源软件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