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佳超 《门窗》2013,(5):217+219
结构转换层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结构受力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要求做好框支梁截面、偏心受拉构件截面、深梁截面等设计工作。另外与深梁相比较,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还需要综合考虑受力破坏特征,从转换层底部大空间、楼板结构、框支梁等角度展开设计,为结构转化层的施工提供有利的依据,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刘和红 《山西建筑》2005,31(23):58-5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转换层框支梁高支模的设计及受力验算,阐明了高支模设计是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中控制的重点,以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确保框支梁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由于施工设计简单和受力明确,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体系施工当中.本文主要研究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计算、剪力墙转换层楼板结构设计、剪力墙转换层框支梁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贵阳渔安安井温泉旅游城未来方舟G7为大型商住综合体项目,塔楼与商业裙楼设缝分开。其中裙房采用框架结构,共7层,3栋塔楼为高度180~210m的超高层住宅,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塔楼由于高位转换且转换层以上层数较多,结构受力相对复杂。采用ABAQUS对框支转换构件进行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揭示框支转换结构"拉杆-拱"受力机理;通过改变转换层位置,研究框支剪力墙与落地核心筒之间的剪力传递规律;提出两种方便转换梁拉筋贯通锚固的框支转换节点形式,并论证其安全可靠性。对转换梁、框支柱、框支连接节点、框支剪力墙、落地核心筒以及转换层上下几层楼盖等转换结构相关构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构造加强措施,保障转换结构受力安全,使得整体结构达到预设的C级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位转换层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顺  李九 《山西建筑》2012,38(29):59-60
以某一典型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例,介绍了改变转换层所在层的位置,分别建模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关于不同高位转换层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一些结论,为今后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州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位于11层。框支转换部位受力复杂,高位转换对结构抗震不利,应专门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文章采用ABAQUS对其中一个框支转换部位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受力特点并进行承载力验算,寻找薄弱部位并提出加强措施。结果表明,该框支转换结构承载力整体满足要求,地震作用为控制工况;在连接节点区域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当被托换剪力墙的净托换长度较大时更为明显,需采取构造加强措施改善其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7,(2):48-49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带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具有构件不连续、上下层刚度突变、传力复杂等特点。受地震影响,框支层结构会产生塑性变形,结构抗震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地震灾害。为了保证框支剪力墙的使用功能和造型可以达到要求,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案。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布置情况、结构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5,(3)
对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实际中所需的各种建筑功能不同,转换层结构的应用也非常灵活,此外作为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物连接的关键,它的适用范围很广,而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框支梁施工。因此本文将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框支梁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以作工程施工中的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9.
黄胜方 《安徽建筑》2013,(5):152-153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带有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愈来愈多,在所有的转换结构中,尤以梁式转换层应用最为广泛。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现场实测的研究方法,在梁式转换梁浇筑过程中对其受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依据其受力变化趋势,总结规律,优化施工方案,旨在为转换层结构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7,(11):166-167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可以满足建筑物大空间使用需要,一些结构位置的竖向构件无法进行连续设置,此时需要布设转换层。对于一些无法落地的剪力墙构件和落地柱就需要在转换层梁上进行施工。这种梁又叫做框支梁,支梁柱又称为框支柱,框支梁和框支柱的钢筋工程施工和普通的梁钢筋工程、普通框架柱的施工要求有所不同。本文重点对房建框支剪力墙结构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