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正田  詹金林 《山西建筑》2010,36(35):89-90
对软土地区地面堆载对邻近桩基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分析了填土对邻近桩基的地面沉降水平位移、桩身变形、桩身轴力、桩身弯矩等的影响,得出桩身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填土高度对桩基影响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深厚软土地区桥台侧移现象,运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并采用扩展的Drucker-Prager模型模拟软土对台后分层填土的施工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深厚软基上小厚度的填土即会对邻近桩基产生较大的影响,填土高度3m时承台侧移量就已接近规范允许值,且桩基变形量与填土高度呈非线性关系,随着填土高度增加,水平位移增速加快,竖向位移增速放缓。针对此实际工程问题,对不同的软基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并根据此软基段实际工况采用了桥梁小范围接长的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强度折减法理论,运用FLAC3D软件,通过自编强度折减法计算了不同填土高度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找出了安全系数为1.1时对应的填土高度,即为稳定控制的临界高度,并与传统公式计算的结果对比分析,对数值模拟确定临界高度的结果进行评价。运用FLAC3D软件进行路堤分级加载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填土高度时路堤中心的沉降变化、路堤坡脚的沉降及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得到以变形控制的路堤临界高度,并与稳定控制的临界高度进行对比,说明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 ,尤其是高填土路堤的软基处理方法很多 ,如 :预压、塑料排水板 +等 (超 )载预压、粉喷桩、路堤桩 +土工格栅、轻质粉煤灰路堤等等。近年来在软土深厚 ,填土较高 ,桥头路基或小构造物基础处施打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基 ,收到很好的效果 ,起到缩短工期 ,防止桥头土基滑移 ,避免通车早期就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 ,有利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理正岩土计算6.5PB2版建立计算模型,分析评价了堆载预压法处理路堤软基的加固效果。通过深层水平位移监测、边桩水平位移监测以及地表沉降监测,掌握软土地基在堆载预压时的变形规律,控制加载速率,确定预压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达到反馈设计、指导施工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路堤软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高填路堤建设中,铺设土工格栅对沉降的影响一直是关注热点之一。结合云罗高速公路高填路堤建设,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分层填筑路堤施工过程的沉降规律,并结合监测数据,探讨了高填路堤加筋土在沉降控制方面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高填路堤填土过程中,土工格栅使土体位移重新分布。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减小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不均匀沉降,且土工格栅对水平位移的影响随着填土厚度的增加而加大。同时,在典型路堤加筋土分层填筑过程中,单向土工格栅降低水平位移幅度为8.74%,而降低沉降幅度为3.82%。在分层填筑过程中,筋材有效地控制了路堤的不均匀沉降,使路堤最大沉降值降低,且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最大降幅分别为8.62%、8.38%和4.16%。  相似文献   

7.
土拱效应在桩承式路堤中的桩土荷载分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来模拟土拱效应。该模型利用不同刚度的弹簧来模拟桩与桩间土,不需建立桩与土体模型,提高了计算效率。结合现场试验及其他学者提出的理论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变路堤分布荷载以及路堤填料的内摩擦角进行对比试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土拱存在最大、最小两个临界拱高,且不同位置的桩间土体受土拱效应影响不同。等沉面高度与土拱最大拱高并不完全一致,土拱效应的产生滞后于沉降差。在不同路堤填土内摩擦角情况下,路堤填土的应力及沉降分布基本不变,随着路堤填土内摩擦角的增大,路堤沉降有效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离心试验几何尺寸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变加速度加载下软土地基加筋石灰土路堤中的位移、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加筋拉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该数值模型计算了不加筋、加1,2层筋时路堤和地基位移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加筋路堤沉降量、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加筋拉力的计算值与离心试验实测值吻合很好或基本一致,表明该数值模型是合理的;不加筋路堤的中心沉降量和坡脚下地基水平位移比加1层筋时明显大一些,两者在加速度为100.0 g时地面坡脚处的水平位移差值达近2 mm,而加2层筋时位移与加1层筋接近。  相似文献   

9.
以台洲湾省某桥梁工程为实例,分析堆载作用下桥梁桩基的水平位移分布规律,探究堆载作用对桥梁桩基水平位移的影响,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开展了堆载作用下桥梁桩基受力与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模拟不同堆载条件下桥梁桩基的水平位移影响,得出桥梁桩基最大位移与桩基水平位移的关系曲线,同时提出了在桥桩周围施作高压旋喷桩的方式来减少由于堆载对桥梁桩基的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彤芝  张红  岳斌  龚丽飞  冯松涛 《工业建筑》2013,43(2):61-66,142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和检测数据,研究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大面积覆盖层下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基的表面沉降、超静孔压、深层沉降、侧向位移等固结变形特性和加固效果,结果表明:由于覆盖层的应力扩散和"顶托"作用,地表沉降曲线比较顺滑,高填土堆载过程中无明显"坡降"段;地基土体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覆盖层下部的深厚淤泥质软土层,覆盖层较厚时不利于消除下卧层土体压缩量。孔隙水压的增长和消散受真空负压和填土堆载共同作用,与覆盖层厚度有一定的关系,覆盖层较薄时,孔隙水压响应较快,堆载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值较大;覆盖层较厚时,孔隙水压响应较滞后,孔隙水压曲线较平缓,堆载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值较小。厚覆盖层的存在不利于软土的排水加固,方案设计和施工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