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涧峪岔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孔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储集岩为以浅灰白色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为主,颗粒呈次棱角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好,粒度分选性较好;砂岩储集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发生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且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晚成岩B早期;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喉道类型主要为微-细喉道,以细喉道为主,造成渗透率低,形成特低渗、超低渗型储层。根据延长组地特低渗透储层划分方案,利用本次研究中的多种参数和各种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三类。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以中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2.
杨卫军  吴钰  薛东  杜东军 《辽宁化工》2014,(10):1290-1293
涧峪岔油田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经过5年多的注水开发,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层内及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高渗带及渗流优势通道,水驱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油田稳产难度不断加大,综合含水83%。这不仅大大影响了原油的采出程度,而且增加了采油成本。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对大孔道和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调剖技术作为降低油井含水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成为涧峪岔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涧峪岔油田长2油藏为典型的底水型低渗透油藏,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推移,区内含水率不断上升,对长2油藏注水部位各学者和油田工作者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本文在对底水型低渗透油藏水淹机理和长2油藏含水上升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①涧峪岔油田长2油区压穿底水的可能性较低;②生产中应重点防止底水锥进现象的发生;③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发生裂缝沟通现象可能性小;④含水上升的原因有地质的也有后期工程的,应该应用生产井堵水、注水井调剖、复合调驱等技术来解决;⑤技术手段只能缓解但不能阻止含水率的整体上升;⑥最佳注水部位应该为油层部位。  相似文献   

4.
当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全面投产后,其含水率会逐步上升,当含水率达到一定阶段以后,此时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对油田可采储量及采收率进行重新核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甲、乙、丙、丁四种水驱特征曲线,并以某区块为例,讨论在该区块运用水驱曲线法的合理时间,计算了该区块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最后将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几种方法的可靠性,为评价该区块的开发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水驱油藏全面投入开发并进入稳产阶段后,其含水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上升,当含水率达到一定阶段以后,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对油田可采储量和采收率进行重新计算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甲、乙、丙、丁四种水驱特征曲线,并以Z21实际生产区块为实例,讨论在该区块应用水驱曲线法的合理时间,计算了该区块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最后将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几种方法的可靠性,为评价该区块的开发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驱特征曲线是用来预测水驱油田的产量及可采储量的重要方法。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很多种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这些水驱特征曲线在使用过程中至少要求油田稳定生产一段时间或措施后生产一段时间才能使用,而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稳定生产阶段,却不能对整个开发阶段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在分析一些基本水驱特征曲线及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关系式简单、参数求解容易的水驱特征曲线,可以计算阶段可采储量和对油藏或单井在储层改造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分阶段进行评价,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评价方法考虑地势因素不全面,导致得出的数据相对的片面,与实际数值差异较大,针对此问题设计全新的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此方法提取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发现复杂的岩石结构会影响开采率数值提升;按照不同时期计算开采率数值,根据行业内计算标准得出低渗透油田的可采储量;以曲线法评价中期阶段的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延长油矿滚动建产周期长、年度新钻井分散、主要采用天然能量开发、目前仍处于上产或稳产阶段的部分油田,根据完钻井投产年度划分为不同的时间计算单元,采用Arps递减曲线分别计算不同时间计算单元的产量递减规律,并预测后期生产趋势,最终采用叠加方式标定油田技术可采储量。通过延长油矿YD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种方法能有效解决延长油矿此类油田无法采用动态法标定可采储量的难题,对其他类似油田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评价已开发油田或区块可采储量的方法有很多,究竟采用哪种方法评价采储量,一方面取决于被评价单元所处开发阶段及拥有资料的齐全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对于同一个单元而言往往适用的方法很多,但只有精度最高方法的测算结果才能作为最终的标定选值,其它方法评价结果通常用于对比分析。相关研究表明,当条件均适用的情况下,动态法评价结果精度要高于静态法。为此,本文以注水开发较早,注水状况较好的贝301区块南屯组油层为例,应用动态法进行了评价,并与以往静态法标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更客观的反映该区块的可采储量,也为动态法在海拉尔油田可采储量评价中全面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技术是利用注水产的微地震来监测裂缝发育状况、注水波及区域以及优势区域。本文通过该技术在吴起油田王沟门区块26-31-1井组的应用,明确该井组水驱波及区域,为该区油水井措施提供方向,为区块开发方案制定及调整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一定的稳泡剂组成的新型油田发泡剂,具有较好的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同时,具有抗温、抗盐、抗Ca2+、抗Mg2+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注水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的分布形态和流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明确微观孔隙剩余油的形成机理,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水驱油藏油滴的变形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孔道的倾斜角度,润湿角和单根毛管并联双孔道对油滴变形流动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岩石的不同孔隙倾斜角度可影响油滴的变形,当孔隙与竖直方向存在夹角时,重力的作用不可忽略,驱替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可影响油滴的变形。并且油滴的变形随着润湿角的增大而更加明显。在单根毛管并联双孔道中,由于毛管半径不同剩余油的运移速度不同,先到达出口的油滴会对其余油滴产生阻碍其运动的力。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微观孔隙油滴变形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油田废水处理综述   总被引:63,自引:6,他引:63  
目前大多数油田废水经处理后直接用于回注,其控制指标是含油量和悬浮物,主要利用“二段”和“三段”治理工艺进行净化。随着国内大部分油田进入三次采油期,废水的产生量增多,一部分废水需排放到地表水体中。相应地对外排废水的CODcr指标提出了要求,过去的回注用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需要,这就给很多油田的外排废水处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作者针对油田废水中CODcr的去除,介绍了国内研究单位主要采用的生物处理、混凝沉淀、电化学等几个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油层水淹状况分析技术一直是油藏开发的基础和关键,只有研究出油藏每一个小层的水淹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明确油水井注采动态关系,才能提供油藏调整治理依据。文10断块作为文中油田最早的复杂断块油藏,期间经过大量的注采调整和多轮综合治理,无论是井网还是地下剩余油的分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下剩余油规律和构造都需要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生物絮凝处理油田外排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生物絮凝剂去除油田外排水CODCr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在pH值为5.5和投加量为200mg/L生物絮凝剂的条件下,可使油田废水的CODCr由297mg/L降到134mg/L,药剂费约为0.7元/m^3;(2)该生物絮凝剂在处理油田外排水方面的性能优于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16.
杨富祥  何振楠  蔡明钰 《当代化工》2018,(4):768-770,775
低渗透储层由于其渗透低、储层物性差,给油田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研究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水驱规律,选取了该储层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研究,分析了注入PV数和采收率、含水率、注入端压力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岩心在进行驱替实验驱替速度与中高渗储层岩心有所差异,速度不宜大;水驱油驱替实验时有启动压力,启动压力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无水采油周期相对较短,含水率随注入PV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采收率随注入PV数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注入相同PV数,渗透率高的岩心最终采收率高。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油藏与砂岩油藏不同,针对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提出了评价其注水效果的方法,通过采用产油量递减率、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率、及压力数据四个指标来评价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其中水驱特征曲线还可以用来分析水体能量的大小,产油量递减率还可以用来选择注水时机和注水强度.  相似文献   

18.
测定与去除采油废水中聚丙烯酰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黏度法与浊度法测定三次采油污水中聚丙烯酰胺(PAM)的残余浓度和次氯酸盐法及化学凝沉法去除PAM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影响因素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测定温度在2~22℃范围内,浊度法受溶液中可溶性盐和有机物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比黏度法要小,结果的重现性好,适合于含油污水PAM浓度的检测.化学凝沉法可快速去除三次采油废水中残留的PAM,处理工艺简单,水质可以达到油田回注水或外排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徐燕  汤平  王坤  刘永军 《山西化工》2009,29(1):60-62
研究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对油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非氧化型类杀菌剂对SRB的杀菌效果优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其杀菌率平均可达96.37%;在长庆油田现场实验中,非氧化型类杀菌剂在连续使用5d后,其杀菌效率仍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