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谢晓英 《风景园林》2018,25(4):66-69
正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杨梅竹斜街,是一条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老城区街道。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曾经构成北京城市主要肌理的大部分胡同消失,而杨梅竹斜街作为少有的历史碎片存留了下来,但也饱受城市化发展的波及,不断被侵蚀。2012年,无界景观工作室承接了北京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以及后续的社区营造项目。作为北京老城有机更新一个重要的实验性项  相似文献   

2.
杨梅竹斜街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全长496米.杨梅竹斜街是元代建都后形成的、以联系内外城交通为主的街道,在民国时期最为繁盛,曾为"龙脉交通辐辏之地",书局、会馆、娱乐场所汇集于此,是一个著名的商业、文化和市井生活并存的街巷,留下了不同时代名人志士的足迹.20世纪50年代之后,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这一带建立了一些小型工厂,人口快速增加,普通民居逐渐变成居住人口密集的大杂院.  相似文献   

3.
陈浩昕  王云舒  张雨萌 《城市建筑》2023,(16):186-189+201
目前,古文化街区经过保护和改造后,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文章对北京前门周边一些街区及胡同在商业、住房、消防及文物等方面的规划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对现有成果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得出的结论,提出改进方案,使得已改造街区在文物保护等方面得到完善,或为未改造历史街区的修复及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振华  刘亮 《四川建筑》2006,26(4):20-22
在分析了我国旧城环境整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整治实践中对公共空间重视不够的现状,提出以公共空间为联系纽带来协调多方面的设计目标,以达到最优的综合效果,并以罗汉寺街区环境整治设计为例探讨了这种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以枢纽换乘为功能载体,由多种其他城市功能组合而成的建筑,其公共空间是各种换乘人流的集散点,人流复杂,空间亟需要通过整合来实现优越的换乘秩序,从而实现高品质出行。文中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实例,从功能、交通及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来对其主要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设计探讨,从而使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有序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光设计对于公共空间心理环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核心、教育窗口,不仅需要给参观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享受,同样也需要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心理体验。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自然光作为重要的创作元素,不仅可以带来照明,更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理心理环境。文章探讨自然光设计对博物馆公共空间心理环境的作用和营造方式,以求自然光设计能够更合理的运用到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  相似文献   

7.
张曼  刘圣楠  李春青  李雪华 《住区》2021,(6):131-13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观照并塑造能够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状态的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基于复愈性环境理论观点,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民安小区公共空间为例,从安全性、距离感、丰富性、吸引力、兼容性等方面,提出以塑造人行安全、加强环境心理手段干预、激活多维场域交互、符合生命节律与共享资源为设计手法的城市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容积率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当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通过城市再开发加以缓解。因此,城市的一部分交通功能和市政公用设施与商业、娱乐等建筑功能综合在一起,被布置于城市地下空间中。本文针对地下综合体空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北京中关村购物中心设计案例,提出对于地下城市综合体在空间构成整合上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把环境行为学理论中的行为分析引入社区公共空间营造中,通过工作坊实践活动形式,对石牌村的人的行为和空间进行深度调研,并尝试用人与空间发生关系的媒介之一竹梯来探索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的发展理念,要求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城市发展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指导思想。2017年住建部"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生态功能、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任务目标,具体包括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公共空间环境等。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市建设正逐步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发展”转变,在最新的老旧城区改造研究和实践中,微改造策略逐渐成为一种高效的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改善城区生活品质,解决老旧城区存在的各种问题。该文以武汉市天声街菜场片区为调研对象,因地制宜地进行社区道路交通以及基于微改造理论的公共空间改造研究,包括停车空间规划改造、交通规划改造及公共空间节点微改造等,旨在改善复合大量商业功能的老旧社区的交通状况,并以局部微改造的方式激活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生活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郑琦珊  缪晓波  武昕 《住区》2022,(1):127-135
"双老化"(Double Ageing)是指人口与建筑物同时老化,两者的双重效应构成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最早一批建成的保障性住房老化的同时,其居民不仅以中、老年或病残人士为主,而且因收入所限,大都无力支付养老机构费用,保障住区的居家养老支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万景公寓为改造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保障住区的适老化改造策略和...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背景北京老城胡同建筑更新缘起北京城市形态在近千年中不断更新与变革。清后至今,北京老城肌理在保护规划的努力下仍依稀可见,然而传统合院民居则未能幸免于败落、异化与破坏1。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北京人口膨胀、住房资源紧缺,加之政府经租政策施行期间临时紧急安置等因素,北京四合院逐渐演变成大杂院。私有产权的变革令许多家庭混居在大杂院内,胡同建筑的空间形态遭到严重损坏,胡同风貌进一步杂乱2。尽管老屋肌理尚存,  相似文献   

14.
1 绪论 当前,在我国高校校园之,特别是那些处于城市中心区内的校园内部,一个日益普遍的现象正在逐渐凸显--整个校园区被城市道路分划于相邻的几个部分,甚至高速路穿行其中、立交桥盘旋其内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可以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历史发展中城市空间再分配及布局调整的遗留问题而产生,更多的则是与目前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交通建设以及校园扩大招生所引发的改扩建等进程相伴而生的.  相似文献   

15.
顾原 《新建筑》1993,(4):33-36
建筑设计必须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建筑师必须先从城市大环境入手,分析建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其布局、高度及体型、使建筑与环境的组合达到最佳。本文分析一具体设计在具体环境中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07,23(4):29-29
2007年4月6日,2007“风景园林月”启动会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主持。两院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干峙,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中国工程院院原副总工、资深风景园林专家刘家麒等分别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7.
白浩永 《江西建材》2022,(2):188-190
作为表达城市意象的媒介之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品质、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张家口北站及周边空间作为张家口的老城区,附近交通堵塞,公共空间匮乏、单调,周边老旧建筑逐渐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文中以张家口北站为例,通过对张家口北站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从城市更新的角度,针对张家口北站及周边空间改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金岳花园地处厦门市湖里工业区内,为中外合资共同开发的住宅小区,南临仙岳路,北依仙岳小区道路与仙岳统建房小区相临。小区内外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备,智能化管理。田园化的外部环境组成了有序的绿化空间,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花园内东西两侧有6~7m宽的小区道路,占地面积7174.49m~2。园内设二幢多层,一幢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20656.1m~2,容积率2.61,绿化率36.22%,建筑密度31.15%,并设有地下停车场兼作人防用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场所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概括,结合乌海黄河化工厂改造建设中的乌海市公共实训中心的设计实践,将场所理论应用到旧工业厂房改造过程中,通过强化场所的方向感及认同感进而延续场所精神,为我国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