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液态法白酒以其粮耗低,经济效益高等自身优势,在白酒行业中呈发展趋势。其产量约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50%以上,本文从基础酒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处理两方面就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的方法与措施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固态发酵原理,设计了“多种微生物液态一步法”生产浓香型白酒取得一定成果,质量好于固态法麸曲浓香酒,出酒率高11.47%。其具体方法是:①生香酵母增加酒的前香;②加己酸菌液形成主体香;③根霉液增加乳酸乙酯。工艺的成功是选育了3株优良菌株。(陆月霜)  相似文献   

4.
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态法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生产的一种保持固态法白酒风格的新型白酒。由于这类白酒具有出酒率高,节约粮食,成本较低,有害杂质少,卫生安全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畅销的白酒之一。但是,液态法白酒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独特性,它在酿造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其质量的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质量。1加强酒善生产工艺的控制液态法白酒的酒基对产品质量影响极大,特别是以薯干为原料生产的酒基,怪味较浓,影响了成品的质量,因此,必须选择质量好的原料,并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才能酿造出质量优…  相似文献   

5.
6.
文中记叙了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的方法,应用生香活性干酵母及其培养、使用方法,以及优化酒基生产工艺,净化酒基,添加呈味物质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任石涛  侯红萍  卫登云 《酿酒》2002,29(1):32-33
对提高生料液体法白酒酯、酸含量以及改善生料液态法白酒风味进行了探讨。并对生料液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8.
肖昌义 《中国酒》1997,(6):41-42
液态法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生产的一种保持固态法白酒风格的新型白酒。由于这类白酒具有出酒率高,节约粮食,成本较低,有害杂质少,卫生安全等优点,因而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量愈来愈大,目前已成为酒类消费的主要产品。但是,液态法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影响其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加以解决。一、加强酒基生产工艺的控制液态法白酒的酒基对产品质量影响极大,如优质的酒精加浆水稀释后只有轻微的香气和微甜的感觉,而且  相似文献   

9.
李维青 《中国酒》2000,(4):64-65
液态法白酒是液态发酵法白酒的简称,它是以粮谷、薯类、糖蜜等原料,经液态发酵、蒸馏成食用酒精的工艺路线,再经串香、勾兑、调配而成的白酒。目前有调香法、串香法和固液结合法,或者相互移植、渗透而生产的多种工艺。由于液态法白酒的工艺先进,所以又有新工艺白酒之称,它是采用现代化的酒精工艺,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酒精,再加工或改制成的白酒。有时新工  相似文献   

10.
陈峻 《食品科学》1992,13(9):31-35
白酒是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饮料酒。传统的白酒酿造技术主要是以固态法作为基础而构成的。原料的蒸煮、糊化、糖化、发酵、酒的蒸馏都是以固体状态进行的,这在其他国家是极少见的.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液态法白酒,主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液态发酵醋发酵生产机制,以及液态发酵醋和固态发酵醋微量成分的研究,着重阐述了液态发酵醋与固态发酵醋在发酵生产工艺和风味方面的不同之处,分析了液态发酵醋风味较差的原因,并对提高液态发酵醋的质量、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缩短酱香型白酒的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探索新型酱香风味白酒酿造工艺。方法 采用固液结合的酿造方式,30%(质量比)原料整粒蒸煮拌曲后高温堆积,70%原料粉碎后加浆液态糊化糖化,将两者混匀添加高温大曲和芽孢杆菌,分阶段控温发酵。对高温大曲添加量、芽孢杆菌添加量、发酵温度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中酒醅pH、酸度、还原糖和酒精度的变化,测定原酒中的风味成分,结合感官品评确定单因素,再进行正交实验,以酸度和感官评分为考核指标优化发酵工艺。结果 添加30%高温大曲,堆积48 h,添加2.0%芽孢杆菌, 1~10 d控温30℃, 11~24 d控温40℃发酵为最优酿造工艺,蒸馏所得原酒酸度为0.79g/L,总酯含量为1.12g/L,感官评分为87分。结论 采用本工艺酿造的酱香风味白酒清亮透明,酒体醇和,酱香较明显,有空杯香,风格较典型。  相似文献   

13.
张宇赤 《酿酒》2003,30(2):26-26
由于全国各地气温悬殊 ,一年四季温差也较大 ,没有制冷设备是不能在热季做到低温入窖的 ,即使是勉强低温入窖 ,也不一定能缓慢发酵 ,所以更应该强调和重视控制缓慢发酵 ,提高白酒质量。低温入窖的目的 ,是控制低温缓慢发酵。从微生物学的观点来看 ,发酵温度的高低与酵母及其它微生物在窖内的繁殖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若入窖温度高 ,杂菌迅速生长繁殖 ,升温猛 ,增酸快 ,有益微生物如酵母等在不良环境下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并迅速衰老 ,母糟发酵不良。从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来看 ,低温入窖 ,控制缓慢发酵有以下几方面好处。第一 ,有利于醇甜物质的…  相似文献   

14.
固态发酵食醋如果后期醋酸发酵不彻底,产品容易出现反混和产生沉淀的现象。移池发酵工艺通过对原料彻底分解产生小分子物质,从根本上解决食醋产生浑浊和出品率低等问题。该文主要介绍了移池醋酸发酵的操作要点,并对发酵过程和成品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品长时间存放体态澄清、无沉淀,出品率提高10%,成本降低18%。  相似文献   

15.
研究报告了一种新的提高低聚果糖(FOS)含量的生产方法。以市售低聚果糖为原料,通过添加甜菜碱进行益生菌乳酸发酵,将原料中可发酵性糖葡萄糖、果糖转化为乳酸,蔗糖部分转化为乳酸,使原料中低聚果糖的含量由51%提高到84%,而发酵液无需进行菌体分离即可用于食品加工,为低聚果糖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纯种微生物提高大曲酱香酒质量工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希玉  赵丹  赵晔 《酿酒》2002,29(3):36-38
众所周知 ,大曲酱香酒的传统工艺是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 ,以高粱为原料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是其典型代表 ,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质量特点。我厂做为国家大型名优酒厂长期以来一直以生产大曲酱香酒为主导产品 ,通过吸取国家同类名优酒厂工艺精华及多年的生产实践 ,基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北方环境特点的独特的大曲酱香酒生产工艺 ,所生产的大曲酱香酒系列产品在国家历次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大曲酱香酒质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南方、北方生态环境差异较大 ,北方地区微生物群系在种类和数量上与南…  相似文献   

17.
以白酒生产用的己酸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了优化。 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己酸菌的发酵 条件,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法优化了己酸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 33 ℃、接种量5%、装液量50 mL/100 mL、发酵时间11 d。 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乙酸钠1.644 g/100 mL、硫酸铵1.213 g/100 mL、生物 素0.013 g/100 mL、碳酸钙1.0 g/100 mL、磷酸氢二钾0.025 g/100 mL、硫酸镁0.025 g/100 mL、酵母浸粉0.625 g/100 mL、乙醇2.5 mL/100 mL、 对氨基苯甲酸0.062 5 g/100 mL。 在此优化培养工艺下,获得的己酸菌发酵液中己酸产量达18.93 g/L,比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液(7.03 g/L) 提高了169%。  相似文献   

18.
陈朝晖  张岭 《酿酒》2001,28(3):72-72
提出了一种白酒催陈的新工艺植物水解蛋白与白酒发酵液共酵,制取优质白酒,并从其反应机理方面探讨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液体发酵竹红菌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菌丝体内竹红菌素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56℃条件下以1/4的料液比浸提2.2h,然后以8/1的料液比在40~50℃温度下两次洗涤中间体,每次10min的效果最佳,竹红菌素的提取率可达到1.7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二轮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与样品之间的关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酱香型白酒第二轮次酒生产堆积及窖池发酵过程酒醅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功能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堆积过程中共检测到细菌138个属,真菌54个属;窖池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细菌262个属,真菌267个属。酒醅中主要细菌类群为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主要真菌类群为Ascomycota和Basidiomycota。堆积过程中绝对优势细菌属有Bacillus、Enterococcus、Lactococcus、Lactobacillus;绝对优势真菌属有Thermoascus、Thermomyces、Candida、Aspergillus。在窖池发酵酒醅中其绝对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绝对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es、Candida、Penicillium、Fusarium。由于堆积、窖池发酵酒醅所处发酵环境、发酵物料物态及其工艺参数差异较大原因,使得两者之间生物物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