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21,(1):19-21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36例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给予单髁置换术。比较两组AKS、VAS及Lysholm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及胫骨角矫正情况,住院费用和手术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止血带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例数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AKS、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胫骨角矫形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疼痛与膝关节功能情况,还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8):132-13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结合中医外洗对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配合中医外洗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为(98.13±12.40)°,与术前的(51.32±14.27)°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膝关节HSS评分(84.59±4.20)分,高于术前的(46.10±8.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医外洗疗法治疗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8):36-3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入本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应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研究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状况及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所需时间。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应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广,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所需时间短,应用效果理想,可考虑普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目的探讨直接外侧结构[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腘肌腱(popliteus,Pop)+髂胫束(iliotibial band,ITB)]松解方法应用于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采用直接外侧结构松解方法行TKA手术的患者28例(30膝),其中男性8例,女性20例;年龄41~80岁,平均(66.7±11.1)岁;骨性关节炎23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合并髌骨完全脱位2例,内侧不稳定1例。28例(30膝)患者术中均采用直接外侧结构松解方法以获得膝关节平衡。仅2膝彻底松解了Pop,所有患者均松解了LCL和ITB。随访采用X线检查测量膝关节股胫角度数评价外翻改善程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及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下肢力线并评价假体位置。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8年,HSS评分从术前(20.4±14.3)分(6~3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5±9.4)分(83~96分),P<0.001;股胫角由术前(32.6±4.3)°(22°~42°)降至末次随访时(7.6±3.7)°(0°~10°),P=0.001。术后1例患者膝关节外侧不稳,给予膝关节支具保护3个月后症状消失,4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复查症状消失,未发生感染、松动、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按顺序直接外侧结构松解方法安装后稳定型假体,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4):14-1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小切口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复发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应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方式治疗的50例髌骨脱位患者的资料,其中急性脱位18例,复发性脱位32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24.1岁,髌骨脱位2~10次,末次髌骨脱位至手术时间为1~142个月,平均43.9个月。手术方法:关节镜探查清除嵌顿于髌股关节中的滑膜观察髌股关节运动轨迹、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在关节镜直视下调整移植肌腱的张力使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恢复正常。重建术后按计划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重建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重建患者切口术后均无感染、内固定物排斥反应和重建韧带再次断裂。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术后髌骨关节对合好未再出现髌骨脱位及半脱位。膝关节伸直位和屈曲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能够完全下蹲。重建术后进行12~20个月的随访,Lysholm、Kujala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优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自体半腱肌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1):137-138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效果来分析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的差异,为选择合适方式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因胫骨骨折行髓内针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进针入路的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n=32)和髌下入路组(n=28)。对比两种不同入路方式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膝关节疼痛率、术后1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两组术中辐射量、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膝关节疼痛率低于髌下入路组,术后1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高于髌下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较髌下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配合内服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膝关节早、中期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镜清理配合活血利水中药内服治疗,于术前,术后2周、3月及半年进行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膝关节疼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JOA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术后半年VAS评分最低、JOA评分最高。术后3月、半年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2周,术后半年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周、3月(P<0.01);术后3月、半年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2周(P<0.01)。结论膝关节镜清理配合中药内服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4):130-13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术前行膝关节3-D打印,制作关节模型,测量术前截骨量,截骨角度,术前根据测量数据制定符合的膝关节假体。测量术中的手术时间,假体术中与术前的匹配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对手术后患者短期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例患者手术中假体使用与术前制定符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过去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未出现感染、假体下沉。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及等离子刀行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方法、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4月-2009年4月应用关节镜技术及等离子刀对32例膝关节粘连患者施行松解手术,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度10°(伸)~80°(屈),平均45.5°;术后0°(伸)~130°(屈),平均110°,较术前平均增加65°。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及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粘连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2):41-46
目的: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或者三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1例,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外侧采用"L"型锁定钢板固定、内侧用"T"型锁定钢板固定,必要时后侧辅于重建锁定钢板固定。记录测量患者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X线片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术后3、6、12个月采用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60±3.7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片愈合时间13~25周,平均(16.7±3.43)周;膝关节活动度100°~135°,平均(121.1±5.6)°。术后即刻、6、12个月TPA分别为(85.1±2.1)°、(84.6±1.4)°、(86.1±1.8)°;PA分别为(7.4±1.3)°、(7.3±1.8)°、(7.5±2.1)°;术后即刻、6、12个月的TPA、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0.9±1.3)分、(75.1±1.8)分、(81.5±1.3)分,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患肢关节僵硬2例,浅表感染1例,经使用抗生素后愈合,延迟愈合1例。本研究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后1次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膝关节内翻或外翻、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的病例。结论:对于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或三钢板固定是有效和可靠的,具有显露充分、直视精准复位、便于操作、固定牢固、并发症较少等特点,并且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3):10-14
目的:研究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UKA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在手术前后使用相关量表评价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指数、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评价其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在术后12、24、36个月随访,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和K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3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UKA治疗老年KOA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康复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5):750-752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来对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治疗的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综述近年来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各种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分期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病情的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0):146-148
目的:初步探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体位对术后失血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10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于本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体位分为屈曲组及伸直组。屈曲组患者术后下肢抬高45°、膝关节屈曲45°并维持48 h;伸直组维持膝关节伸直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屈曲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伸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屈曲组术后48 h血红蛋白高于伸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随访时,两组活膝关节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内输血患者例数及浅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曲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伸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均无DVT发生。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抬高45°、膝关节屈曲45°并维持48 h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36):144-148
随着膝骨性关节炎的普遍发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膝关节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手术技术及假体设计做了许多改善,但仍不能保证术后关节活动度达到满意效果。在临床中观察对比后,发现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手术只是提供了患者改善功能的条件,功能恢复程度直接可以反映手术的成功与否。使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必须在治疗全程综合干预,通过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有效康复指导才能实现。该文就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诸多因素中的非手术因素做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斜隅支撑框架体系(KBF)是一种新型消能支撑框架钢结构体系,它具有延性好、抗侧移刚度大、震后容易修复的特点。结构主要构件在隅撑的保护下即使受到罕遇地震荷载作用也不易受到损伤。本文针对隅撑的安装位置并且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弹塑性加载分析,总结出一些结论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5)
目的:观察髋膝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中期KOA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疗法,观察组予髋膝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后观察单脚站立时间、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单脚站立时间、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膝联合针刺疗法对早中期KOA患者有积极作用,可以延长患者的单脚站立时间,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3):363-365
目的:研究房定亚教授治疗膝关节炎的治疗规律。方法:将房教授诊治的膝关节炎患者共45例143诊次的病历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运用Weka3.4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教授常用的基本方是四神煎,高频次治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益气养阴、解痉止痛;高频次药物有虎杖、白花蛇舌草、蜈蚣、白芍、山慈菇、生甘草、葛根、豨签草、蜂房、青风藤等。结论:房教授治疗膝关节炎注重专病专方,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为基础,兼顾滋阴、化痰和活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6):809-810
为研究藏绵羊角蛋白相关蛋白(KAP3.2)基因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以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藏绵羊心、肝、脾、肾及皮肤组织中总RNA,并以此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藏绵羊KAP3.2基因的c 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藏绵羊KAP3.2基因编码区全长297bp,编码98个氨基酸;藏绵羊与普通绵羊、山羊、藏羚羊、草原鼠、家鼠、人的相应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7%、96%、79%、75%、73%;藏绵羊KAP3.2基因在皮肤中高表达,而在其它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