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7):121-12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60例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纳入同期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60例和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患者子宫内膜中的MCP-1蛋白表达和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中MCP-1蛋白表达与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MC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67%(7/60)、78.33%(47/60)和13.33%(8/6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CD68标识巨噬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60)、81.67%(49/60)和18.33%(11/60),三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与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CP-1蛋白与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13,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与MCP-1及巨噬细胞的异常表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浸润的MCP-1和巨噬细胞能够促进肿瘤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成,加速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48-5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MMP-9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26.7%、88.0%,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95.0%,MMP-2和MMP-9的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9的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且两者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程度有关,为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以及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判断、靶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4):24-25
目的:探究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当中的表达,及该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2010-2012年接受本院妇科检查后结果显示为健康的30例正常人,设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组STAT3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的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STAT3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STAT3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显示出极高表达,而STAT3的阳性表达率和很多因素有关联,STAT3表达的上升,极有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为探讨子宫肌瘤组织中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保存的子宫肌瘤标本110例(子宫肌瘤组),同时选取正常子宫肌层组织7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ULT2A1、Bcl-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组SULT2A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09%,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子宫肌瘤组分泌期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SULT2A1和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s=-0.008,P>0.05)。结果提示,SULT2A1和Bcl-2表达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7):24-27
目的:研究不同子宫内膜疾病中瘦素(L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率间的差异,分析两者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并探讨两者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子宫内膜癌组48例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30例,另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切除子宫的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24例为对照组。根据LP、VEGF的染色程度和面积确定两者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相关性。结果:LP、VEGF在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中强阳性表达例数最多,阳性率最高(P<0.05);LP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0,P<0.05),LP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无差异,而VEGF则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表达增强。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种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LP、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靶点,从而为子宫内膜癌的预防、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22-24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年龄、绝经、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合并症、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治疗等因素进行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7%、83.7%;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为独立的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较晚、分化程度低、肌层肌肉深度大、存在淋巴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而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使患者远期生存情况获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2):115-11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并按其诊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结果分为两组,一组为浅肌层浸润,另一组为深肌层浸润。诊断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观察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肌层浸润组的灵敏度为61.25%,准确度为93.33%;对深肌层浸润组的灵敏度为38.75%,准确度为91.18%。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中,有肯定的应用价值,并且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0):122-12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CA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0例食管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和PCAF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Survivin和PCAF在食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阳性表达在癌组织中为73.3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5.00%(P<0.05)。PCAF阴性表达在癌组织中为65.56%,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7.50%(P<0.05)。Survivin蛋白高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与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是否转移均有关(P<0.05)。PCAF的阴性表达或低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以及淋巴是否转移均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Survivin和PCA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113,P<0.05)。结论:Survivin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均呈正相关,PCAF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Survivin和PCA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联合两者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3):136-137
人附睾蛋白4(HE4)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的血清学标志物,目前在卵巢上皮性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来研究发现,HE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国内外学者及机构已经就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志物开展研究。现就HE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临床意义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7):6-9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Vasohibin-1在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及69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CD34抗体标记上述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测定MVD值,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腺癌的相关关系。结果:Vasohibin-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MVD测定值显著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P<0.01)。Vaoshibin-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337,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Vasohibin-1、MVD的高表达,且两者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