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晓莉  闫卫东  穆彬  王佰全 《石油化工》2005,34(Z1):517-518
采用两种亚环己基桥连的茂金属催化剂(CH2)5C(3-t-Bu-C5H3)2ZrC12(Ⅰ)和(CH2)5C(3-t-Bu-C5H3)2TiCl2(Ⅱ),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的活化下,对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的结构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共聚单体浓度的增加,聚合活性出现共单体效应,聚合物的物性呈递减趋势;单体空间体积对催化活性影响不大.进而说明催化剂结构与产物性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沈晓莉  闫卫东  穆彬  王佰全 《石油化工》2005,34(Z1):515-516
采用双异桥的茂金属催化剂(Me2Si)(Me2C)Cp2TiCl2(Ⅰ)和(Me2Si)((CH2)5C)Cp2TiCl2(Ⅱ),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的活化下,对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的结构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共聚单体浓度的增加,催化剂Ⅰ的聚合活性出现共单体效应,催化剂Ⅱ无此现象;聚合物的物性呈递变趋势;催化剂桥联基团的异同,使聚合物的性能各异,进而说明催化剂的结构与产物的性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BCK催化剂进行了丁烯-1与乙烯的共聚,通过GPC,~(13)CNMR,FTIR,DSC,WAXD等手段研究了共聚单体对丁烯-1/乙烯共聚活性及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乙烯单体的加入可提高丁烯-1与乙烯共聚的活性,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合成的丁烯-1/乙烯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在室温下存在晶型Ⅰ和Ⅱ两种晶型,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晶型Ⅱ逐步转变成稳定的晶型Ⅰ;随着乙烯在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晶型转变速率加快。温度越高,聚合物越易发生交联。丁烯-1/乙烯共聚物经过多次热处理会出现先交联后降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硅胶为载体,通过对自制的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CH_3)_2(Cp)N(t-Bu)ZrCl_2的负载化,制备了C(CH_3)_2(Cp)N(t-Bu)ZrCl_2/MAO/SiO_2负载化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简称负载化催化剂);考察了硅胶焙烧温度、甲基铝氧烷(MAO)处理硅胶时间、茂金属的浓度、负载温度和负载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及其对乙烯与1-辛烯共聚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硅胶焙烧温度600℃、MAO处理硅胶时间6h、茂金属浓度0.65mmol/L、负载温度40℃、负载时间6h的条件下制备的负载化催化剂对乙烯与1-辛烯共聚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乙烯与1-辛烯共聚物中1-辛烯的插入率较高,共聚物颗粒形态良好,无粘釜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2-四甲基环戊二烯基-4,6-二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助剂Al(i-Bu)3-[Ph3C]+[B(C6F5)4]-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采用13 C NMR、GPC和DS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探讨了反应温度(40~80℃)和共聚单体初始浓度(0.1~0.4mol/L)对该体系催化活性和共聚物性质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一级Markovian模型和Bernoullion模型对共聚物序列分布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共聚物是无规结构的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相对分子质量((0.87~6.73)×104)、适中的共聚单体质量分数(8.8%~28.8%)和熔点(107.5~121.0℃)。该共聚物的链增长符合一级Markovian模型的链增长机理,1-己烯共聚单体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1-己烯-1-己烯-催化剂}序列([HH])要比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乙烯-1-己烯-催化剂}序列([EH])更容易(概率参数PHHPEH),乙烯共聚单体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乙烯-乙烯-催化剂}序列([EE])要比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链-1-己烯-乙烯-催化剂}序列([HE])更容易(概率参数PEEPHE)。PEH0.5和PHE0.5表现出了随机分布的乙烯基共聚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合成的2种限制几何茂金属催化剂A(2 四甲基环戊二烯基 6 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B(2-四甲基环戊二烯基-4,6-二叔丁基苯氧基二氯化钛)分别和助剂Al(iBu)3/[Ph3C]+[B (C6F5)4]-组成体系催化乙烯与1-癸烯共聚反应,并对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序列分布和链增长基元反应概率统计进行分析,探讨了该体系下的共聚机理和共聚物结构。结果表明:(1)共聚物主链上共聚单体1-癸烯质量分数在14.3%~67.2%之间;(2)共聚物链增长机理符合一级Markovian模型链增长机理;(3)所得共聚物结构更趋向于聚乙烯共聚物,1-癸烯更容易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主链-1-癸烯-1癸烯-催化剂}序列,乙烯更容易配位或插入到{共聚物主链-乙烯-乙烯-催化剂}序列;(4)随着1-癸-烯浓度的增加,乙烯与1-癸烯共聚物更趋向嵌段结构;(5)1-癸烯更容易插入到催化剂B上。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种高效乙烯淤浆聚合催化剂MgCl_2-TiCl_4-Tin(OEt)_4;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该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与商品催化剂(BCH)对比了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和聚合物的颗粒形态;考察了MgCl_2-TiCl_4-Ti(OEt)_4催化乙烯均聚及乙烯与1-己烯共聚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载钛温度对MgCl_2-TiCl_4-Ti(OEt)_4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MgCl_2-TiCl_4-Ti(OEt)_4催化剂的颗粒形态优于BCH催化剂,聚乙烯中的细粉含量显著降低,聚乙烯的粒径分布更集中;共聚单体1-己烯的加入使共聚物的密度和熔点同时降低,共聚物中的细粉含量低于BCH催化剂制备的共聚物;H_2的加入提高了聚乙烯的熔体流动指数,降低了聚乙烯的熔点,增加了聚乙烯的结晶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2-[2-MeC6H4N=C(Me)]2C5H3N}FeCl2为齐聚催化剂、以Et[Ind]2ZrCl2为共聚催化剂复配,在甲基铝氧烷作用下催化乙烯原位共聚的“共单体效应”。在n(Al)/n(Zr)、n(Al)/n(Fe)和n(Al)/n(Fe+Zr)分别为2000时,改变齐聚催化剂/共聚催化剂的配比,均观察到共单体效应。探讨了助催化剂用量、主催化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共单体效应的影响。助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使出现最佳活性点的n(Fe)/n(Zr)发生了前移,而主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使出现最佳活性点的n(Fe)/n(Zr)发生了后移。聚合温度的改变使共单体效应的变化规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球型氯化镁负载型单茂钛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现忠  李勇 《石油化工》2007,36(10):1016-1020
以球型MgCl2为载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与含有茂配体的硅烷化合物反应,制备了一种球型MgCl2负载型单茂钛催化剂。利用该类催化剂进行了乙烯与1-己烯共聚,并考察了配体种类、聚合温度、助催化剂与球型MgCl2负载型单茂钛催化剂的摩尔比(n(Al)∶n(Ti))、1-己烯浓度等对乙烯与1-己烯共聚的影响,并用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乙烯与1-己烯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表现出明显的共单体效应;茂金属配体影响催化剂活性的高低顺序为Me4Ind>Ind>Cp>Me4Cp(其中Me表示甲基、Ind表示茚基、Cp表示环戊二烯基);聚合温度50℃、n(Al)∶n(Ti)=500时,催化剂的活性较高;1-己烯的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大。13C NMR表征结果显示,该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其分布序列为单个的1-己烯镶嵌在大段的乙烯分子链中。  相似文献   

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环管型反应器中、催化剂下存在下,进行乙烯与至少一种C5—C8的α-烯烃的淤浆聚合反应,其中所述的催化剂包含钛催化剂组分和有机铝化合物的反应产物。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的密度较低,所需共聚单体的用量较少,使环管聚合反应工艺中经稀释剂闪蒸脱除后聚合物中残留的共聚单体量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为原料,活性炭负载Keggin型杂多酸盐[(CH_2)_5NH_2]_4SiMo_(12)O_(40)为催化剂,在超声波辐射下合成尼泊金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超声波辐射功率及辐射时间对尼泊金丁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下活性炭负载Keggin型杂多酸盐[(CH_2)_5NH_2]_4SiMo_(12)O_(40)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较佳工艺条件为:对羟基苯甲酸4.14 g(0.03 mo1),酸醇摩尔比1.0:2.0,环己烷40 mL,催化剂7g,450 W超声波辐射20 min。尼泊金丁酯收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C_7-C_8、C_8-C_(10)和C_7-C_(10)α-烯烃在庚烷溶液中,以TiCl_3-Al(C_2H_5)_2Cl为催化剂的共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气相色谱法测出了共聚单体的配料比和反应中各组份单体的消耗量,根据Fineman-Ross公式:R-R/ρ=(R~2/ρ)γ_1—γ_2,算出了各组份单体的竞聚率。1-辛烯(M_1)-1-庚烯(M_2):γ_1=0.85,γ_2=1.0;1-癸烯(M_1)-1-辛烯(M_2):γ_1=0.72,γ_2=1.0;1-癸烯(M_1)-1-庚烯(M_2):γ_1=0.94,γ_2=1.3。获得的竞聚率用三元共聚方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种单茂钛催化剂体系Cp*T i(OC6H4C l)3/MAO(Cp*为η5-五甲基环戊烯基,MAO为甲基铝氧烷)(Ⅰ)和Cp*T i(OC6H4F)3/MAO(Ⅱ)催化单一乙烯单体聚合制备长支链聚乙烯。13C核磁共振谱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体系Ⅰ制备的聚乙烯产物的支链全部为长支链(支链碳原子数大于等于6),而催化剂体系Ⅱ制备的聚乙烯则含有长支链和侧甲基;升高聚合温度和增加铝钛比都使产物的支化度增加;对于催化剂体系Ⅱ,升高聚合温度有利于α-烯烃大分子单体进行2,1-插入反应,使产物中侧甲基的含量明显增加;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当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时,支化度较高的聚乙烯具有较低的熔点。  相似文献   

14.
合成LLDPE的气相聚合Z-N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于合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高活性乙烯气相聚合催化剂中Ti(OBu)4组分含量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发现随Ti(OBu)4含量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大并出现一最大值。研究催化剂催化乙烯/1-丁烯共聚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1-丁烯共聚性能,催化效率在1-丁烯摩尔分数为5%左右达到最大值。用DSC和13CNMR分析和表征共聚产物,发现制备的共聚产物中单体链节序列分布具有一定的嵌段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丙烯为原料,乙烯和1-丁烯为共聚单体,北化院NG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在反应温度为66.0℃,反应压力为2.2 MPa,H_2/丙烯(摩尔比)为0.02,乙烯/丙烯(摩尔比)为0.01~0.04,丁烯/丙烯(摩尔比)为0.02~0.15的条件下,制备了无规共聚聚丙烯(乙丙共聚物和丙丁共聚物)。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共聚单体的质量分数,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均控制在0.500~0.700 g/min;在共聚单体质量分数相当的条件下,乙丙共聚物的二甲苯可溶物质量分数高于丙丁共聚物;随着共聚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与丙丁共聚物相比,乙丙共聚物的弯曲强度和热变形温度降幅较大,冲击强度增幅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的Keggin型硅钼杂多酸哌啶盐[(CH_2)_5NH_2]_4SiMo_(12)O_(40)为催化剂,以肉桂酸和异丙醇为原料合成肉桂酸异丙酯。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肉桂酸异丙酯收率的影响,产品经~1H NMR和IR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Keggin型硅钼杂多酸哌啶盐[(CH_2)_5NH_2]_4SiMo_(12)O_(40)对肉桂酸与异丙醇的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较佳反应条件为:肉桂酸200mmol(约29.6g),n(肉桂酸)∶n(异丙醇)=1∶3.5,m(催化剂)∶m(肉桂酸)=5%,环己烷用量20mL,反应时间150min。产品收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 本研究是将2-丙醇脱氢反应与丙酮加氢反应组合起来,用其反应热驱动的化学热泵。 (CH_3)_2CHOH→(CH_3)_2CO+H_2 (1) (CH_3)_2CO+H_2→(CH_3)_2CROH (2)反应(1)是在较低温度下液相中进行的吸热过程,该过程的催化剂作用极为重要,是化学热泵运转的前提条件;反应(2)是在一般条件下进行的放热过程(△H~0=62.7kJ mol~(-1))。该热泵可使80℃左右的低位热升温到200℃左右。吸热反应(1)使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环管型反应器中、催化剂下存在下,进行乙烯与至少一种C3~C8的a-烯烃的淤浆聚合反应,其中所述的催化剂包含钛催化剂组分和有机铝化合物的反应产物。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的密度较低,所需共聚单体的用量较少,使环管聚合反应工艺中经稀释剂闪蒸脱除后聚合物中残留的共聚单体量大大降低,提高了最终共聚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CpTi(dbm)Cl_2催化烯烃聚合及其聚合物性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开发了一种新型非茂聚烯烃催化剂———CpTi(dbm)Cl2,考察了催化剂在均相及负载条件下对乙烯及乙烯-1-己烯共聚的催化行为。催化剂在均相条件下对乙烯聚合的催化活性较低,但用MgCl2和MgCl2/SiO2复合双载体对催化剂进行负载后,催化乙烯聚合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共聚能力及良好的氢调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实验以芴基锂、二氯二甲基硅烷和环戊二烯基钠为原料,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合成了茂锆催化剂[(C_(13)H_8)Si(CH_3)_2(C_5H_5)]ZrCl_2,总收率51%。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甲基铝氧烷活化,该化合物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反应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每1 mol Zr)常压下可以达到10~3g/h,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1.0×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