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内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在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50%以上,淮河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幸福,也带来许多苦难与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的人民遵照“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我省地处淮河中游,上游来水量大,境内河道湾曲,河槽狭窄,泄洪量小,在统一规  相似文献   

2.
1950年前政务院对治理淮河作出了明确的决定,这个决定仍为今后治理淮河的指针。七年来我省治淮工作,在中央、省委和淮委的领导下做了不少工程,收到了很显著的效益(已经有总结不再重述)。但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第一,淮河流域河南部分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3%,耕地占整个流域耕地面积的42%,人口占整个流域总人口的47%;而淮河流域在河南省所占  相似文献   

3.
惊心动魄的抗洪救灾已取得了伟大胜利,历史性的国务院治理淮河、太湖会议以后,豫、皖、苏、鲁相继召开了治淮工作会议。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治淮新高潮即将在全流域轰轰烈烈地掀起。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淮河水利委员会应该怎么办?总的答案是,高举“科学治水”、“团结治水”的旗帜,为实现“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而努力。为此,根据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结合淮河实际情况,我讲四个问题。一、反思大灾,端正治淮指导思想,明确把淮河修好的治理目标痛定思痛,大灾之后要反思。反思,不是追查历史责任,也不是追究某个阶段的过失;而是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文摘     
《治淮》1991,(11)
淮河研究会、《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征文活动今年淮河流域遭受到严重的洪涝灾害,重新唤起了社会对治淮工作的重视。治理好淮河,是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治淮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加快淮河的治理,许多关心淮河的专家、学者纷纷为治淮献计献策。为了交流各界人士对淮河流域治理规划及建设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深化对淮河的研究工作,并使其应用到治淮工作中去,中国水利学会淮河研究会与《治淮》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我为治淮献一策”为主题的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1、文章形式、角度不限,题目自拟,但要求主题突出,文理通顺。  相似文献   

5.
1950年,政务院发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40年来,山东的治淮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冶淮历程,总结治淮的过去,对于丰富我们的治淮经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治淮和整个水利工作,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山东省淮河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旧煤炭、石油、石膏、铁、金、银、铜等矿产资源,又有比较好的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珠江和松花江,地位重要,总流域面积虽不到全国的一半,但总人口占全国的78%,总耕地占全国的83%。工农业产值也占有很重要位置,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因此,七大江河水量的多年变化规律如何?多年平均水量有多少?是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根据各流域具有60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李天良 《中国水利》2009,(18):206-209
河南地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有493条河流纵横全境,滋润着广袤的中原大地,成为河南人民的生活之源、生产之基、文明之本。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和“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全国各地支援河南,掀起了治淮、治黄高潮,拉开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王玉太 《治淮》1997,(1):7-11
淮河流域面积27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8%即1/36,但它的耕地和人口均占全国1/8,尤其是本流域的粮食产量和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分别为全国的1/6和1/5,并且有丰富的煤炭及电力资源,我国南北铁路交通京沪、京九、京广三大动脉和亚欧大陆桥东段——陇海铁路都在本流域穿过,因此地位十分重要。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历史上黄河长期侵泗夺淮等多种原因,致使本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加上历代反动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人民生活极其困苦,闻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治淮取得很大成绩,初步改变了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面貌,对流域国民经济实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及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14日,我们迎来了“治淮决定”45周年,从1950年的这一天开始,新中国对淮河的治理掀起了第一次高潮,经过国家的支持,流域四省人民的艰苦奋斗,把一个千疮百孔的淮河,建成具有比较完整的防洪、除涝、灌排水运工程体系,取得很大成绩。昔日多灾多难的淮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情景,如今怎么样了?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回答是“大雨大灾”有所减轻,“小雨小灾”已经解决,“无雨旱灾”仍有相当大的威胁。那么治淮成就又如何体现?仅举数例说明: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前1200万亩发展到1.1亿多亩,增加近  相似文献   

10.
肖幼 《治淮》1995,(12)
45年前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很快在蚌埠成立了治淮委员会,1951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流域四省人民总动员,全国各地的水利干部、大中专毕业生从四面八方来到治淮第一线,解放军两个整编师由准备开赴抗美援朝前线改为参加治淮,掀起了轰轰烈  相似文献   

11.
1991年淮河发生的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居建国以来第二位。由于40年来建成的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再加上防汛指挥调度得当,使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下面笔者谈谈对今后治淮工作的一些看法: 一、要继续执行“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认真落实治淮规划以及淮河防止特大洪水的方案。建国以来几次较大的洪涝,如1954、1963、1968、1975以及1991年,水情、灾情都各不相同,每次也都可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经验教训,但基本上都未越出原规划的治理要求和内  相似文献   

12.
袁国林 《治淮》2001,(2):3-4
回顾治淮50周年辉煌成就,感慨万分;展望治淮未来50年,思绪万千。 淮河在我国七大江河中是一条不大的流域,但在中国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流域,历朝历代都把淮河的治理纳入治国的重要方略之中,这是由于淮河流域的经济、地理和文化地位所决定的;淮河又是在我国大江大河治理中比较困难的一条河流,许多有识之土提出过治理淮  相似文献   

13.
治淮是一项治国安邦的历史任务 在我国七大江河中,淮河是一条非常有个性的河流:第一,是一个灾害频率高的河流。首先,淮河流域在气候上是一个南北过渡,地形上海相、陆相过渡,位置上高低纬度过渡的多重过渡地带。这三个过渡的重叠,使淮河流域成为典型的孕灾区,水旱灾害频率居七大江河流域之首。其次,河势上陡下缓,地面比降在七千分之一到三万分之一,下  相似文献   

14.
《治淮》1997,(7)
1991年,江淮大水后,在国务院领导下,在国家计委、水利部和有关部委的组织领导和支持下,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各方根据国务院三次治淮治大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顾全大局,共同努力,淮河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八五”治淮初见成效,“九五”治淮有了好的开端。 一、“九五”治淮任务和1997年治淮计划 根据国务院治淮决定和当前的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5.
唐伟 《治淮》2001,(5):47
51年前,安徽省蚌埠郊区25岁的农村姑娘甘彩华因为在参加治淮建设中表现突出,被评为“治淮特等劳动模范”,一时成为受人关注的新闻人物。 2001年3月的一天,笔者来到甘彩华的家对她进行了采访,听说我是淮委来的,主动迎出门外的甘妈妈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热泪盈眶。我端详着51年前闻名治淮工地的“铁姑娘”,如今已成了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妈妈。当听我说要采访她当年的先进事迹时,她笑笑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没啥好讲的了。”但在我一再要求下,她沉默了一会,然后好像有点不太好意思地抬起头说:从哪给你讲起呢?就从1950年淮河发  相似文献   

16.
蔡敬荀 《治淮》2000,(10):6-7
50年代治淮,值得回顾的方面很多,诸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抓治淮;制定“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号召流域四省人民团结治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淮河等等。由于上述诸多方面在已出版的“淮河大事记”卷中,在1991年“淮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纲要”中,在不少老专家、老领导的众多文献中,多有论述与回顾。在科教兴国的今天,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认为50年代治淮,还有更值得回顾与发扬的人和事,即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代水工专家汪胡桢,在担任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期间,在政委张云峰的支持下,如何带领我们刚毕业的大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一)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我国水资源总量28124×108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为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亩均水资源量1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二。我国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二)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适应。从全国来说,南方水多人多地少,北方地多人多水少,造成了南方水量有余,北方水量紧张的局面。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人口占全国的54.7%,耕地只占全国的35.9%;北方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4.4%,耕地却占全国的58.3%,人口占全国的43.2%。  相似文献   

18.
1950年,淮河大水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为加强治淮的统一领导,贯彻治淮方针,中央决定在原淮河水利工程总局的基础上成立治淮委员会。11月,治淮委员会在安徽蚌埠市正式宣布成立。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治淮高潮在淮河流域迅速掀起。1958年7月,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治淮委员会被撤销,治淮工作交由流域四省各自办理。  相似文献   

19.
金立新  吴培任 《治淮》1997,(5):17-19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淮河流域辖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总面积26 9万km~2。以废黄河为界,流域又分为两个水系,废黄河以南为淮河水系,面积19万km~2,以北为沂沭泗水系,面积为7.9万km~2。淮河流域1995年底的人口为1.6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3%;耕地1.8亿亩,约占全国耕地的12.6%。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鹤华 《治淮》2007,(10):19-20
江苏省总面积10.26万km2,总人口7474万人。耕地总面积4742khm2,占全省总面积46.2%,占全国耕地总量的3.9%,人均耕地0.064,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4%。土地人口负荷量仅次于沪、津、京三市,列第四位。全省淮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