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谷氨酸生产菌在繁殖过程中,经0.4μg/ml浓度青霉素预处理2h后,加入1mg/ml浓度蜗牛酶酶解1.5h,可制得99%以上的原生质体.该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再生率可达96%以上.原生质体经15w紫外光60s、20cm照射诱变,致死率87%,得诱变菌株97#、98#.新诱变菌可提高产酸3%.  相似文献   

2.
3.
为获得麦角碱高产菌株,提高雀稗麦角菌(Claviceps paspali strain 3103)发酵的产碱率,用溶壁酶水解处理菌丝体、不同浓度的亚硝基胍诱变处理制备的原生质体,经再生培养获得诱变菌株,再经紫外初筛后进行发酵复筛,采用Van—Urk方法测定产碱量。筛选得到的高产菌株进行二级发酵并优化其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经亚硝基胍诱变处理,麦角总碱的产率由90mg/L提高到了1600mg/L,增加了约16倍;单位产碱率由22.5mg/L/g提高到了400mg/L/g,增加了约17倍;连续传代培养可以得到稳定的高产菌株,接种量为20%时可有效缩短发酵周期。结果表明,用亚硝基胍对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可有效提高C.papspali的产碱率。  相似文献   

4.
酒化根霉原生质体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对黄色短杆菌TV12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定向筛选出具有目的遗传标记的高产缬氨酸突变株TV2 3 5 ,其L 缬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而且突变株继代遗传稳定 ,说明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是获得L 缬氨酸高产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诱变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原生质体诱变技术,综述了其在酶制剂、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杀虫剂等高产菌种选育中的应用进展;对该技术与离子束技术、空间技术的结合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法夫酵母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筛选出一株最适生长温度比诱交前提高10℃的突变菌株,该菌株β—胡萝卜素产量比突变前提高了121%。经多次传代生产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具有不同性状特性缬氨酸菌株融合紫外诱变、再生,抗结构类似物筛选出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9.
桑黄菌原生质体诱变及发酵菌株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与He-Ne激光复合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株SJ1~SJ5。5株变异株都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多糖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其中SJ4比出发菌株增产57.74%,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SJ4与出发菌株相比酯酶酶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原生质体诱变技术,综述了其在酶制剂、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杀虫剂等高产菌种选育中的应用进展;对该技术与离子束技术、空间技术的结合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高产花生四烯酸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轮梗霉紫外诱变突变株A1.13为出发菌株,制备其原生质体并连续采用紫外线、微波及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进行多轮诱变,通过15℃低温和0.12g/ml乙酰水杨酸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得到花生四烯酸稳定提高的突变株MW40 DES20 Ⅱ-4,其花生四烯酸占总脂肪酸的含量从出发株的8.034%提高到15.098%.采用5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其生物量、油脂产量和花生四烯酸产量分别达到12.252、4.307g/L和604.557mg/L,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96%、56.39%和193.924%.通过突变株的脂肪酸组分分析,认为多轮诱变对于脂肪酸生产菌是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以枯草芽孢杆菌HJ-9(Xan)为出发菌株,根据代谢工程原理,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和微波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定向筛选出了具有黄嘌呤缺陷、腺嘌呤脱氨酶阴性、磺胺胍抗性的腺苷生产菌HS-5,其摇瓶发酵产量由出发菌株的1.06mg/m:L,提高到3.15mg/mL。  相似文献   

14.
原始菌株放线菌CXX-10具有维生素D325位羟化活性。通过CXX-10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优化,并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酶活较原始菌株提高到152%的菌株UV-179,25(OH)D3产量达到4.27mg/L。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的生物学特性、释放过程、再生过程以及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体的预处理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概述了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筛选的优良菌株在食品行业-酶制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冬虫夏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虫夏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紫外诱变获得了性状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诱变30s的8号菌株,生物量达到1.3445g/100mL,比出发菌株生物量提高55.16%;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诱变30s的3号菌株,胞内多糖产量达到54.570mg/g,比出发菌株多糖产量提高52.9%;富硒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是诱变30s的8号菌株,富硒量达到125.8μg/g,比出发菌株提高50.11%。由结果可知,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可以用于冬虫夏草的菌种选育。  相似文献   

17.
介绍近几年来螺旋藻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从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原生质体诱变3个方面论述它们在螺旋藻育种中的应用.其中以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的人工诱变方法最广泛,它们对藻丝形态、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生化组成、产量等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诱变正效应.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纳豆激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新梅  高宇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05,26(11):69-72
以纳豆菌B.N.K为出发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并结合紫外线诱变筛选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经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的重复处理、摇瓶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最终得出5株高产菌株即DU104、DU115、DU120、DU212、DU223,酶活分别为383.65、400.74、327.15、347.16、378.98IU/ml,比出发菌株B.N.K分别提高了67.1%、74.5%、42.5%、51.2%和65.0%。  相似文献   

19.
以耐高渗酵母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筛选出一株突变株,其赤藓糖醇的产量比诱变前提高了14.4%。经多次传代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0.
原始菌株海洋红酵母M1202产生的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够逆反应催化反式肉桂酸(t-Ca)生成L-苯丙氨酸。对M1202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一株转化率为原始菌株115%的菌株TM2,经6次传代,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