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子计算技术对传统密码算法安全性的威胁非常大。在量子计算模型下,公钥密码将被破解,对称密码和杂凑密码的安全性将减半。研究和应用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密码技术日趋紧迫,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于2022年7月遴选出4种拟标准化的候选算法。随着算法标准化进程接近尾声,后量子密码迁移活动被提上日程。就该领域展开系统性研究,归纳总结主流的后量子密码迁移问题、方案、技术和方法等,并以政务云平台系统进行后量子密码迁移为例进行阐述,为后续的密码应用迁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量子密码学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密码技术存在的问题,相对传统密码技术有着更高的安全性。本文由传统密码通信原理引入量子密码通信,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当前相关研究领域内的实验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其中详细介绍了量子密码通信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以及抗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发展。最后根据当今的发展状况展望了量子密码通信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虽然量子密码通信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其必将在网络安全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空间安全环境的日益严峻,密码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密码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安全可控密码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针对量子密码和经典密码的技术优劣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量子密码与经典密码的技术融合方向,将量子密钥分发范围从对称密钥扩展至非对称密钥和摘要密钥。同时,充分考虑云计算架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密码云服务的理念,设计了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的国产密码服务云平台,通过密码服务云平台实现密钥的集中生成、统一管理、安全分发和标准应用,对于构建以量子保密通信为基础的网络安全新防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量子密码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光纤量子密码及密码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光纤量子密码走向实用化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量子密码原理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量子密码的基本概念和因外最近一些研究实验结果。这些研究表明,量子密码可能是未来光通信时代保证网络通信安全保密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日益重要与突出,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文中概括介绍了国内外三大密码体制(对称密码、公钥密码和量子密码)的理论与技术及其现状,分析了它们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分组密码的主要设计技术和量子密钥的产生与分发,最后对三大体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量子通信是否是天然保密的,绝对安全的。有人真的研制出了“量子密码机”,国内外建立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到底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依据密码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针对量子密码研究方面所出现的这些观点发表几点看法,认为这些观点有违密码学概念和理论。并指出:量子密码虽可能代表密码学的一个崭新方向,但是量子密码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经典对称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在量子环境下面临严峻的挑战,促使研究者们开始探寻在经典和量子环境下均具有安全性的密码算法,后量子对称密码研究应运而生。该领域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该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从量子算法、密码分析方法、安全性分析、可证明安全4个方面对后量子对称密码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后量子对称密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对称密码在量子环境下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信工程》2006,(2):45-45
目前,作为提供最终安全性的密码系统,对量子密码技术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因量子密码的密钥配送距离受光传输线路的损耗限制,所以很难构建长途密码系统。打破这一限制的技术是量子中继。量子密码的传送距离,在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实现光纤网上“量子中继器”的关键技术,是产生和传送量子纠结光子对。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及信息化的发展大背景下,数据信息的价值越来越高。为了有效保障信息安全,合理设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有效利用后量子密码体制提高安全等级保护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在信息安全保障过程中,密码体制属于非常关键核心的技术手段,在合理应用后量子密码体制等手段的基础上,计算机系统当中的信息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鉴于此,文章从后量子密码体制的基本内容入手进行分析,结合密码体制在等级保护应用过程中的实际落实需求,针对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后量子密码体制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