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傅金祝 《兵器知识》2010,(12):44-46
为了应对潜艇的威胁,各国海军将反潜战作为主要作战样式之一,空中、水面和水下三位一体的立体反潜形势已经形成。如果是一对一的潜艇反潜,双方的胜算各半,战术、时机和所处的相对位置以及运气是重要的因素。如果是水面舰艇反潜,虽然舰艇略占优势,但潜艇并不一定是必死无疑;如果是多艘舰艇对付一艘潜艇,那就难说了。直升机与潜艇对抗时,潜艇则是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防潜作战研究中,潜艇对水面舰艇的威胁程度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基于水面舰艇受潜艇威胁的主要特点,引入潜艇隐蔽指数、火力毁伤指数和攻击意图指数3个因素为基本指标,构建潜艇队水面舰艇编队威胁指数指标体系;该模型综合考虑潜艇的攻击样式和特点,为水面舰艇编队防潜作战队形配置和直升机搜索策略提供计策依据;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李冬  宋里宏 《兵工科技》2006,(10):36-39
让潜艇能活下来的理由 当今.潜艇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水面舰艇.水下潜艇.以及空中的反潜力量。面对前两个威胁.潜艇无论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目标都已游刃有余.对抗技术难度相比第三个威胁要小得多.毕竟让一个深潜在海底的游艇打飞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但另一方面.潜艇成临的航空反潜压力在近几十年来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吴福初  徐寅  蓝天 《兵工自动化》2016,35(12):45-48
针对不同战术行动方法下单舰巡逻反潜作战能力存在差异的问题,在分析单舰巡逻反潜战术行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水面舰艇使用拖曳线列阵声纳对潜警戒的行动特点,建立了单舰往返巡逻、"8"字型搜索的对潜警戒能力计算模型,并对2种模型的量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单舰巡逻反潜战术行动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水面舰艇与潜艇的航速比.对于低速的常规动力潜艇,单舰"8"字型搜索的对潜警戒能力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敌水面舰艇不同的反潜巡逻样式,系统地给出了补充侦查搜索的两种方法,并根据情报获得敌反潜水面舰艇的具体巡逻样式,针对性的提出了确定不同巡逻线样式的位置、正面宽度与纵深、敌舰速度等要素的方法,并对潜艇突破敌水面舰艇反潜巡逻线的补充侦查搜索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从先期反潜警戒兵力、水面舰艇、潜艇反潜航空兵力等方面阐述日本海军反潜兵力的组成,分析了日本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的特点,探讨了日本海军反潜作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反舰导弹目标威胁等级评估与排序对于合理进行火力分配和制定科学攻击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水面舰艇编队目标的作战能力及军事价值。从综合防空、反潜、反舰、对陆攻击、电子战、情报、军事价值、效费比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威胁等级的评估方法,给出了舰艇编队威判评估算法,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目标威胁度评估模型以及基于目标价值权重向量分析的人工辅助威胁判断模型。通过多目标编队的案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目标威胁判断算法较全面地反映了水面舰艇编队目标的威胁特性,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可行有效,能够为反舰导弹的协同火力使用、作战任务辅助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反鱼雷作战的要求鱼雷相当于"水下的导弹",在现代海战中的作战价值非常高,是水面舰艇和潜艇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由于鱼雷的攻击比导弹更隐蔽,攻击效果更致命,尤其是随着降噪技术的提高,潜艇和鱼雷的攻击隐蔽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潜艇在水下发动的鱼雷偷袭可以对水面舰艇造成严重破坏,2010年韩国"天安"号护卫舰遭鱼雷攻击而沉没就是一个现实例子。而且新一代先进鱼雷的攻击距离越来越远,制导精度也越来越高,航速和机动性等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水面舰艇和潜艇类目标将越来越难以凭借机动来躲开鱼雷的攻击。为了实现对来袭鱼雷的有效自卫防御,必须要采取积极的鱼雷防御措施,同时实施硬摧毁和软杀伤等多种干扰、对抗措施,才能使舰艇不受鱼雷威胁,在反潜攻防作战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水面舰艇编队的防潜效能,有效预测威胁潜艇的可能攻击行为,对不同态势下,潜艇对编队的攻击意图深入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以基于Markov过程的潜艇占位能力模型为基础,研究潜艇在不同态势下对水面舰艇编队的占领阵位能力;随后通过潜艇在不同位置的占领阵位能力指数,构建攻击意图模型,分析潜艇在不同阵位时对编队的攻击意图,最终为编队防潜作战提供决策建议;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证明该方法可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滇东 《兵工科技》2005,(3):67-70
自潜艇这个“水下幽灵杀手”登上世界海战舞台以来,反潜战便成了海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潜艇、反潜机和水面舰艇都是如何对敌方潜艇实施鱼雷攻击呢?这些不同平台使用的反潜鱼雷都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呢?恰好笔者手边有一部描写现代潜艇题材的影片《猎杀红色十月号》,该片中有不少比较真实反映反潜鱼雷攻击的情节,结合这些情节,相信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反潜鱼雷的攻击战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杨向锋  杨云川  张奎  石磊 《鱼雷技术》2014,22(5):337-340
使用水声对抗器材诱骗、干扰鱼雷是现代潜艇最重要的反鱼雷措施之一,鱼雷攻击潜艇时会出现潜艇与各种对抗器材共存的现象,在一定时间及空间范围表现为多目标.由于鱼雷必须对多目标的攻击价值进行评价,优选威胁度高的目标进行攻击,以保证鱼雷作战效能.基于此,分析了鱼雷多目标的威胁因素及其对威胁评估的影响,提出了威胁因素的量化方法,建立了鱼雷多目标威胁评估的模型,为鱼雷多目标作战优选打击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空袭目标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目标威胁值是目标攻击意图与目标攻击能力的有机结合的思想, 并将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 建立了目标威胁评估的数学模型, 为进行有效的目标威胁评估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使用航空自导深弹多次攻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潜巡逻机使用航空自导深弹的攻潜作战问题,给出了多次深弹攻击的定义,分析了多次深弹攻击的使用时机和攻击参数。在建立连投航空自导深弹攻潜效能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潜艇目标采取纯机动对抗和使用声诱饵对抗时,多次连投深弹攻击的合理攻击参数和命中概率,总结了反潜巡逻机多次连投深弹攻潜作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鱼雷攻击有利扇区和不利扇区是潜艇和水面舰艇双方进行水下威胁判断以及防御鱼雷攻击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鱼雷攻击命中条件的分析认为,在舰艇周围存在一个鱼雷攻击有利扇区或不利扇区,我方舰艇可以使用鱼雷攻击目标而目标无法使用鱼雷攻击我方舰艇的区域就是舰艇鱼雷攻击有利扇区,也即目标鱼雷攻击不利扇区。通过对直航目标鱼雷攻击有利扇区和不利扇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区域大小与敌我双方的航速和所使用鱼雷的雷速、有效射程直接相关,这为水面舰艇或潜艇寻求消除敌方鱼雷攻击有利扇区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多属性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将ELECTRE I多属性评估方法应用到防空威胁评估中。在介绍ELECTRE I方法关键思路与分析步骤的基础上,结合防空威胁评估的特性,建立了基于ELECTRE I多属性评估方法的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潜舰导弹被动声纳引导攻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潜艇被动声纳在存在会聚区条件下的远程探测能力,探讨了单站纯方位目标定位的方法和被动声纳引导下导弹攻击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贾跃  姚奉亮  丁贝 《鱼雷技术》2011,19(4):307-311
提出了使用火箭助飞式声干扰器和悬浮式深弹组合协同防御潜射线导鱼雷战术,根据线导鱼雷射击原理,仿真估算了导引艇的舷角,建立了火箭助飞式声干扰器和悬浮式深弹这一软硬反鱼雷武器组合协同防御潜射线导鱼雷的数学模型,利用运筹学中的优化方法确定了两型武器的布放策略及舰艇的规避航向,并对使用软硬武器协同对抗与单一软对抗的对抗成功概率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软硬武器协同对抗效果显著,较单一使用软对抗线导鱼雷的成功概率提高了20%~36%。  相似文献   

18.
一种计算尾流自导鱼雷极限射距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佩伦 《鱼雷技术》2008,16(2):50-52
对尾流自导鱼雷极限射距计算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尾流自导鱼雷的极限射距与直航雷的极限射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情况也要复杂许多。尾流自导鱼雷极限射距的精确计算取决于其末端自导追踪弹道的精确描述,而这种描述参数是不可能获得的。为此提出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十分简单有效,能够满足潜艇攻击决策的使用需要。此外,尾流自导鱼雷的极限射距不能唯一表达,它随瞄点修正距离而变化。这给该参数在攻击中的使用带来了新的课题,文中对尾流自导鱼雷射击相关参数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