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UV、LiCl复合诱变深黄被孢霉选育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AS3.279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处理,反复多次,最终选育出一支突变株MUI0310。其摇瓶发酵8d时,生物量和总脂含量分别达21.80g/L,61.47%,在同等条件下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07.62%和5.50%,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3.21%。连续传代多次,其产量性状无显著变化。发酵实验表明菌株MUI0310极有潜力改良成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2.
以一株黄假单胞属(Pseudomonas flavus)菌株A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UV)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逐级诱变处理和选育,选育出一株能够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兼性甲基营养型菌jw-01(mth^R、gly^R)。在含甘氨酸3%、甲醇1%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3d后L-丝氨酸产量为6.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7.6%。该菌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海洋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洋中筛选出1株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红酵母RY-8。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装液量和pH值对菌株RY-8生物量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产类胡萝卜素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红酵母菌株RY-8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5g/L,酵母膏10g/L,装液量60mL/250mL,pH值6.0。在此优化条件下,红酵母RY-8的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分别为48.8g/L和4.76mg/L,依次比初始产量提高了20.8%和38.4%。  相似文献   

4.
紫外诱变选育红曲红色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红  高玉荣 《酿酒》2008,35(1):75-78
为了提高红曲红色素产量和质量(红色价高、色调好),以红色素高产菌株紫红曲霉C1CC501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得到高产红曲红色素的M144菌株。利用此突变株进行液态摇瓶发酵和固态发酵,红曲色素红色价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1.90%和45.10%;色调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16.47%和13.04%。经十次传代稳定性实验,液态摇瓶发酵和固态发酵红曲红色素色价分别稳定在175U/mL和1500U/g,色调分别稳定在0.99和1.04,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BacillussubtilisJSIM 10 18菌株是 1株产D 核糖的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和紫外线连续、间断诱变处理 ,获得了 1株次黄嘌呤、莽草酸双重缺陷型突变株No .2 71菌株。该突变株摇瓶发酵的D 核糖平均产量为 10 8 1g/L ,比亲株提高了 15 8g/L。在 30 0 0 0L发酵罐中 ,连续 5罐批 ,平均产D 核糖 96 4 g/L ,最高为 98g/L ,比亲株提高了 16 2 5 g/L。  相似文献   

6.
高产辅酶Q10光合细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君  管斌  孔青  王艳 《中国酿造》2008,(5):83-86
以球形红假单胞菌1.1737^T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并结合罗红霉素抗性和耐前体性物质-对羟基苯甲酸抗性突变株的筛选,获得1株辅酶Q10高产菌株PHB^r-2,该菌株经发酵108h的生物量为15.7g/L,辅酶Q10产量达到50.6mg/L,比原始菌株在同样条件下产量提高了90.9%。该变异株遗传性能稳定,经转接5代后其辅酶Q10产量为49.5mg/L,是1株很有前景的辅酶Q10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利用Genomeshuffling技术对1株融合重组菌Streptomycessp.Feel-1产ε-聚赖氨酸(8-PL)进行了育种研究。首先对Feel-1进行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以甘氨酸(Gly)和S-2-氨乙基-L-半胱氨酸(AEC)作为抗性指标进行筛选,得到4株正向突变株,ε—PL摇瓶产量分别为1.78g/L、1.89g/L、1.85g/L、1.86g/L,比原始菌株Feel-1(1.60g/L)分别提高了11.3%、18.1%、15.6%、16.3%;然后将这4株产量提高株作为出发菌库,采用双亲灭活法进行了3轮递推式原生质体融合(Genome shuffling),最终得到了3株产量大幅提高的重组菌,摇瓶产量分别为2.42g/L、2.35g/L和2.37g/L,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51.3%、46.9%和48.i%;选择其中1株(G3—67)进行补料分批发酵,192h时ε-PL产量达到32.2g/L。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 8052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和高丁醇环境驯化相结合的方法复合选育,最终获得一株耐丁醇的高产突变株,命名为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ZL01.与出发菌株8052相比,ZL01对丁醇初始浓度的耐受能力从10g/L提高到11g/L.5L发酵罐的分批发酵结果表明,丁醇的产量从10.34g/L增加为15.01g/L,提高45.16%;总溶剂从12.87g/L增加为19.55g/L,提高49.01%;发酵周期缩短4h,发酵强度从0.27g/(L·h)提高为0.44g/(L·h),遗传稳定性实验表明,该菌株连续传代20次,溶剂产量稳定,菌株无明显退化.  相似文献   

9.
细菌L—乳酸发酵的研究——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研究了L-乳酸发酵中耐高糖高酸菌株的选育及所选菌株的发酵特性情况。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经离子注入诱变后,其生长的临界乳酸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4g/L和150g/L,并经耐高糖高酸的选育和驯化后,得到一株在产酸速率和最终L-乳酸产量方面都比原始对照菌株高的目的菌株LBl—1,其最终L-乳酸产量达到70g/L,出发菌株为43g/L。  相似文献   

10.
高产谷胱甘肽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Y-14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氮离子注入复合诱变,氯化锌、乙硫氨酸耐性平板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谷胱甘肽的面包酵母优良菌株(S.cerevisiae)BL-23。该菌株经摇瓶发酵谷胱甘肽产量为113.46mg/L,较出发菌株提高62%,每1g干细胞含谷胱甘肽20.86mg,较出发菌株提高56%。传代培养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丁醇高产菌株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和亚硝基胍(NTG)对兼性厌氧产丁醇芽孢杆菌(Bacillus sp.)C2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分离筛选得到3株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均有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其发酵7%玉米醪液后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达到12.59g/L、12.44g/L、12.74g/L和20.36g/L、20.14g/L、20.79g/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21.6%~24.5%和15.4%~19.1%.对编号为414的突变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100mL三角瓶发酵体系中,该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种龄24h,接种量10%,pH 7(自然),37℃静置发酵72h,在此条件下,414菌株发酵7%玉米醪液产丁醇和总溶剂量分别达到12.58g/L~13.77g/L和21.25g/L~22.27g/L.  相似文献   

12.
L-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色短杆菌TQ980 6(Met- +IleL+2 TAr+α ABr+β HLr+SGr+Rifr3 0 0 μg/mL)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分别与LiCl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利福平抗性为 80 0 μg/mL的L 亮氨酸产生菌TK0 3 0 3。通过对其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和优化 ,产量由出发菌株TQ980 6的 2 2 7g/L提高至目的突变株TK0 3 0 3的 2 8 3g/L。  相似文献   

13.
液体发酵生产云芝糖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5株云芝菌种筛选,获液体发酵生产云芝糖肽较好的菌株Y—1和Y-4,摇瓶作为一级种子放大至50L全自动罐发酵,28℃、4d,菌丝体干重达24.8g/L。将菌丝体破碎、超滤浓缩、醇沉干燥后,云芝胞内糖肽产率达2.21g/L,糖肽总糖为54.7%,肽32.95%。  相似文献   

14.
红酵母超高压诱变及其β-胡萝卜素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NR06的β-胡萝卜素生产能力,利用超高压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在300MPa处理10min时获得一突变株NR06-H39,其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9.64mg/L,比出发菌株NR06的6.30mg/L提高了53.02%,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分别研究了培养基碳、氮源等因素对该突变株胡萝卜素发酵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培养条件组合为培养基装量40ml/250ml、发酵液初始pH6.5、葡萄糖40g/L、(NH4)2SO45g/L、酵母膏5g/L、花生油0.4ml/L、番茄汁3ml/L和接种量8%,此时该突变株的胡萝卜素发酵产量可达12.42mg/L,比对照提高了28.84%。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油脂高产菌株选育过程中的筛选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苏丹黑B染色作为定性分析、酸热耦合超声波作为定量分析高产油脂菌株的筛选方法,通过低能离子注入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进行诱变,筛选油脂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获得了一株油脂高产菌株D30,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33.05%,传代试验表明了D30的遗传稳定性良好,当发酵96 h,其油脂产量达3.10 g/L。另外,对D30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当发酵时间为10 d时,其生物量为47.98 g/L(菌体湿重),油脂产量达到7.81 g/L。  相似文献   

16.
采用UV、UV+LiC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BS-03的野生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糖脂产量较高的菌株LY4,可将产量由41g/L提高至68g/L。并对其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较高产量(893g/L)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植物油6%,尿素02%,一定量的无机盐,34℃,初始pH值为8,搅拌转速200~240r/min,发酵周期2d。  相似文献   

17.
经过抗性筛选和摇瓶发酵培养,从25株酵母菌中筛选到一株能以甘蔗糖蜜为碳源的生物量较高及富铁能力较强的菌株R4—5。利用^60Co辐射诱变,选育出一株正突变菌株R4—5—27,在同等发酵条件下,生物量达到10.25mg/L,铁含量7.43mg/g,总铁含量为76.16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9。连续10次传代,其产量性状无大变化,表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极有潜力改良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8.
以豆瓣酱为材料筛选出86株产酯菌,以期从中得到1株耐高温高盐生香酵母菌。通过耐高温、耐高盐和产酯能力试验,获得1株耐高温高盐生香酵母菌PX-8,其在温度高达40℃和Na Cl质量浓度高达180 g/L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经过26S r DNA鉴定,确定菌株PX-8为鲁氏结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经过产酯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菌株PX-8的最佳产酯培养条件为:葡萄糖80 g/L,酵母粉40 g/L,KH_2PO_41 g/L,Mg SO_40.5g/L,p H 6.0,32℃,150 r/min,发酵培养6 d,总酯产量高达2.615 g/L;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发酵培养温度为40℃,盐质量浓度为180 g/L),发酵培养21 d,总酯产量可达1.518 g/L。  相似文献   

19.
以柠檬酸生产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传统诱变手段和定向驯化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获得一株耐高温柠檬酸发酵突变菌株F-97。该菌株与出发菌株在初糖浓度为189.72 g/L下进行对比,发酵温度为37℃时,F-97的柠檬酸产量达到164.39 g/L,转化率为86.45%,出发菌株产酸仅108.25g/L,说明F-97具有很强的耐高酸高糖特性。发酵温度为40℃时,F-97的柠檬酸产量为157.82 g/L,出发菌株产酸仅83.26 g/L,说明F-97同样具有优异的耐高温特性。但F-97的发酵残糖较高,通过发酵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发酵控制条件下,柠檬酸产量由157.82 g/L提高至177.74 g/L,转化率提高约14%,发酵周期缩短了4 h,残糖降低至6.23 g/L。通过进一步实验确定,剩余残糖不能被F-97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诱变和筛选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红霉素的高产菌种。方法以糖多孢红霉菌L1为出发菌株,紫外线作为诱变剂,诱变和筛选生产所用菌种。结果获得了高产变株L2-26,其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9.8%。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地获得高产变株,发酵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