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和当地村镇发展出现了明显矛盾。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一直以来汉长安城遗址都深陷"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尴尬局面。在此背景下,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北徐寨为例,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北徐寨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对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之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樊海强  袁寒 《规划师》2008,24(2):19-22
传统模式下的大遗址保护存在保护资金短缺、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保护与利用的不可互动性.为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采取以"遗址保护区 建设控制区 文化产业园区"为特征的保护与利用新模式.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对这一模式的空间组织、发展策略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速的城市化和城市更新使得处于城市边缘的大遗址在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通过揭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居民经济生活与遗址保护相互制约的现状,对保护区PRED不协调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了其协调发展的五项对策,即土地适宜性开发、动态保护、发展观光农业、建设遗址公园、进行有序移民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PRED协调的理想模式,以期为其他大遗址之协调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形态学理论视角,探讨了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历史形态演变,及其对遗址区村落的保护与再利用启示。随着2013年未央宫遗址公园的建设,遗址区原址的10个村落进行了整体搬迁。从城市历史保护的连续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具有不少挑战。从汉长安城形态演变中最为突出的4个历史阶段,梳理了西汉以来汉长安城的城市建设、水系格局、道路系统以及村落布局等形态要素的演变过程,并通过信息叠加分析,探讨了遗址区村落与原址地形和水系格局等形态要素间的共生关系。最后从历史形态保护视角,指出了村落形态在汉长安城历史形态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遗址保护中的破坏因素——汉长安城案例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遗址破坏与遗址保护是一个互动的整体,可以从时空跨度下分析汉长安城遗址保存至今的破坏因素与机理。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汉长安城大遗址破坏的原因。分析后认为:(1)汉长安城大遗址保存至今经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破坏,尤其要注重人为因素破坏;(2)应在考古学上做好大遗址保护的前期调查、发掘,为后期保护做基础工作;(3)必须动态保护汉长安城大遗址的真实性和整体性;(4)面对城市化压力,新旧分制是新世纪西安城市更新与汉长安城保护的基本战略;(5)要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稳亮  励娜 《规划师》2011,(1):62-66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地处城市近郊的大遗址区内的一些村庄建设活动与遗址保护产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针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长年来相互掣肘的窘况,遗址区内的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提出以遗址保护与历史展示为基本前提,以整村近地搬迁为技术路线,以遗址保护与村庄发展的协同为终极目标,通过土地功能置换与空间整合,在遗址保护与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遗址保护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视角,以汉长安城未央官遗址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大遗址保护中的环境整治环节作出了理论总结,同时结合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现状,论述指出了当前环境的片段性、滞后性等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环境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代末,唐城绿带的建设随着周边城市开发以及唐城考古工作的推进而逐渐展开,现已完成建设的唐城绿带(明德门社区)、唐城墙遗址公园(高新区段)、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新区段)和西安牡丹苑。通过对不同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唐城绿带建设的比较分析,提出遗址公园应坚持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遗址应准确反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信息,提升城市开放空间品质,将遗址风貌与城市景观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韬 《景观设计》2022,(1):40-45
皂河由南向北流经西安市西城,最终汇入渭河,紧邻汉长安城遗址。汉长安城是我国历史上西汉王朝的都城,它规模宏大,城垣雄伟,遗址在今天西安市西北郊。历史上素有八水绕长安之说,然而在八水中却不见皂河的身影。本文结合古文献资料、考古资料,通过纵向历史研究法,对汉长安城的规划建设、周边水系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指明皂河实际是历史上的泬水,泬水与潏河属同一源头,向北流的叫泬水,向西流的叫潏河。泬水是关中八水中距汉长安城最近的河流,其河道是水源入汉长安城、建章宫、城南漕渠的必经之道。本文通过研究皂河与汉长安城的关系,梳理泬水的历史变迁以及河流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以期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皂河治理以及周边城市设计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化的胁迫作用使得地处城市郊区的一些大遗址保护区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利益群体,遗址区居民的保护态度与行为对遗址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地处西安市近郊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与遗址保护态度进行了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遗址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空间特征,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同其遗址保护负外部性影响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生活质量满意度愈低的居民群体对遗址保护的认同感愈低,保护知识越欠缺,愈不容易与遗址保护妥协,对遗址保护的支持态度也就愈低。  相似文献   

11.
王树声  崔凯  王凯 《城市规划》2016,(12):58-64
刻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的《长安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图,可惜该碑毁于战火,无法窥其全貌,然从仅存的数块残片中,依然能看出其所表达的城市理念和规划智慧。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该碑残片拓本的研究以及隋唐长安城相关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进一步梳理,尝试对《长安图》的遗失部分进行补绘研究,为揭示该图所蕴含的中国本土规划智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未央宫作为整个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其选址、规模、宫城形制对整个汉长安城的规划设计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界关于未央宫的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宫殿本身,而对于未央宫宫城与汉长安城的空间布局关系则仍可深入探究。本文立足于汉未央宫和汉长安城建设的动态历史过程,以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为依据,探讨未央宫营建对汉长安城城市轴线、路网分布、功能分区、标志性建筑等方面产生的空间作用与影响,并以此揭示汉长安城以未央宫为核心构建的空间秩序,以及其所蕴含的都城空间规划整体思想与智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特点,简要回顾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植物专类园是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和集中展示,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普和科学价值,并可充分展现中国传统花文化。我国的植物专类园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安,经过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趋于成熟。其后,专类园造景形式一直延续下来,并在近代随着植物园事业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学学科角度,借助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成果,对西汉长安城的空间形态结构及其布局艺术的特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北干旱地区,城市河道是城市的生态线、生命线、景观线。如何开展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估是河道建设保证城市河道生态水文安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河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西北干旱地区国家级园林城市库尔勒市为例,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扎根理论和ANP法,首先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绿化养护三个阶段构建了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次,基于可拓物元法对库尔勒市杜鹃河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为"良";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库尔勒市河道景观工程可持续建设管理提质增效策略,可为其他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水城市知行合一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12,28(1):44-48
现今,我国各部和总局对城市建设各行其是,带来了繁多的城市名目,如绿城、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等.针对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建设目标,从山水城市的魅力、历史成就和远大目标3个方面入手,提出以城市的自然山水为地形骨架来规划城市,城市建设的终极方向是建设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7.
王敏骅 《山西建筑》2012,38(29):277-278
以嘉定新城远香湖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实施现状的分析,总结出项目开发建设施工管理难点和要点,并针对景观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实施建议,为城市级景观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受到传统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的影响,中国古代注重城市建设与园林的统筹发展,与古代西方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以清代北京城为例,系统论述以皇家园林为建设重点的园林化营建过程。首先,分析北京的自然条件及清代北京城的营建基础;其次,利用相关文本和图像资料,梳理北京以水系整治为先导,围绕紫禁城由内向外分为内廷宫苑、皇城御苑、西北郊离宫和行宫群落的4个层次,发现园林化建设以皇家园林为重点,延伸至大小私园及寺庙园林、水陆交通沿线等;最后,分析清代北京园林化城市的特点,说明兼具民生、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以期为当代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时秀明  李燕  朱志欣  李胜 《风景园林》2017,24(5):101-106
萤火虫景观是动物元素在风景园林应用中的延伸,论文简要阐述了萤火虫景观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并以水栖萤火虫为例,通过对乐清市仙溪水乡驳岸环境和水质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归纳总结出乐清市仙溪水乡水栖萤火虫所需的驳岸环境和水质环境,探讨适宜乐清市仙溪水乡水栖萤火虫栖息地的营建模式,为保护萤火虫资源和构建萤火虫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