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桂林泥盆系上统桂林组(D_3g)为碳酸盐台地泻湖相,融县组(D_3r)为潮坪相,榴江组(D_3L)为碳酸盐台地内的盆地相。 文中叙述了桂林上泥盆统碳酸盐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川中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环境的判别一直存在潮坪相和非潮坪相的争论,以磨溪气田岩芯精细描述、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嘉二段沉积古地理背景、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发现磨溪嘉二段并非大面积分布的潮坪相,而是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蒸发海台地相,并以潮下还原环境为主,类潮坪沉积特征仅见于嘉二2B层,可识别出台坪、粒屑滩、滩间海、半局限-局限泻湖、蒸发泻湖等亚相及其多种不同的沉积微相.嘉二1亚段主要为半局限-局限-蒸发泻湖夹风暴岩沉积,嘉二2A层以发育鲕粒滩微相为特征,嘉二2B层以台坪亚相为特色,嘉二2C层发育砂屑滩和蒸发泻湖亚相.不同微相储集性能分析表明云坪、砂屑滩和鲕粒滩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3.
右江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存在着"F-F"事件以及"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不整合界线.通过对隆林县德峨地区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平行不整合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区域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环境(相)的变化等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台地相存在短暂的暴露剥蚀,并缺失了5...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嘉二段构造起伏平缓,断裂及裂缝相对较小,碳酸盐岩和蒸发岩发育,基本属于(半)局限-蒸发台地相,部分属于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台内雏滩、(半)局限台地泻湖和(半)局限台地潮坪等亚相影响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蒸发台地泻湖、蒸发台地潮坪和局限台地泻湖等亚相控制盖层的分布.通过对烃源条件、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天然气运聚特征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气藏成藏条件优越,具有形成中型气藏的潜力,其中天然气的近源垂向运聚和理想的保存条件,是形成嘉二气藏的重要保障.有利的沉积亚相、建设性成岩作用、背斜构造、烃源断层和硬石膏岩层是该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烃源断层和硬石膏岩层的分布,为油气聚集层位及有利成藏区块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英买32区块寒武系沉积储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英买力地区英买32区块为研究区内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地层剥蚀出露面积最大的区域,其岩性为粉细晶-中晶白云岩.沉积相分析表明该区带主要处于半局限台地台内滩沉积相区内.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剥蚀出露于英买36井区附近,沉积相分析表明主要处于局限台地潮坪相区内.寒武系白云岩潜山优质储层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为主,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为溶洞、溶孔、溶缝和构造裂缝等,储层物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楚—萨雷苏盆地南哈萨克区块下石炭统的层序地层、沉积相、沉积演化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自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主要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识别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蒸发台地、开阔台地生物礁、礁—滩复合体、滩间海、局限台地澙湖、淹没台地或深水台地等,高位体系域以开阔台地相为主;海侵体系域以发育局限台地相为主,中部的SQ3发育深水—淹没台地相,上部SQ4的顶部发育蒸发台地相.总体上,由南向北可划分潮缘带—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高能滩、台地边缘礁、滩、浅海—半深海等沉积相带.沉积、层序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台地边缘高能相带为有利的储层相带,三级或四级层序界面附近,储层质量最好,储层孔隙度大于10%.  相似文献   

7.
河南永城地区的上古生界地怪包括上石炭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组,上二叠统上石盒组,石千峰组,地层总厚度大于2000m,是在陆表海背景上发育的一套滨浅海及海陆交互相沉积。其中,太原组--山西组下段为第--潮坪体系沉积,山西组上段--上古盒子组为三角洲体系沉积;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煤层发育,但山西组上、下段分界部位这一由浅海--潮坪体系转化为三有洲体系的特殊时期构成本区最有昨的聚煤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焦作云台山与青龙峡景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分析及其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家沟组主要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划分为潮坪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及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开阔台地3个沉积亚相;其沉积演化特征显示出7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变化从潮间带(潮上带)沉积开始,海水逐渐加深变为潮下开阔台地沉积,然后海水逐渐变浅,过渡到潮间带沉积,总体上反映了马家沟组沉积期经历了7次较完整的海平面变化过程.研究云台山与青龙峡景区马家沟组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对于恢复该区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和丰富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信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阃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阃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序地层学,将华北地台东部下奥陶统划分为新厂阶和道保湾阶。早奥陶世海水较浅,发育浅海和海岸两种沉积环境,自南往北由古陆边缘沉积区过渡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局限台地和潮上云坪发育。台地呈“中凹边凸”凹面式隆升,南北升降差异逐渐加大,沉积-沉降中心的延伸方向由东西延展向南北方向发展,显示了多种构造应力综合作用而又存在优势方向的特点。相对海平面继承了寒武纪末期的降低趋势,海退大致自NW向SE,台地衰退,云坪和局限台地向东扩展,开阔台地向北、向东退缩。沉积相南北分区的特点使得岩性分区显著,从台地区到潮坪相区,由灰岩过渡为白云岩。需要注意的是,本区云坪亚相准同生白云岩特别发育,中新生代盆地下奥陶统特别是亮甲山组白云岩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划分为滨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两大类。通过分析建立了碎屑滨岸至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台地内部两种沉积模式。碎屑滨岸和混积滨岸相区主要分布于塔北地区 ,蒸发台地相区分布于塔中 4井以东地区和曲苦恰克地区 ,并且是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分布地区 ,其它地区则属于局限台地和半局限台地相区。最后论述了生屑灰岩段的沉积相演化  相似文献   

12.
湘西北龙山铅锌矿带沉积相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北龙山铅锌矿带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耗子沱群第三段和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底部,形成于鹤峰—咸丰隆起带南东边缘的潮滩相和生物礁(滩)相之碳酸盐沉积平台。矿化是在控矿地层具有较高的铅锌初始丰度基础上,经过地表的富CO_2的循环水改造富集而成,其主要成矿期相当于海西早期。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铅锌矿床属于在热水作用下堆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岩石相与测井相转换技术对泉一段-泉三段气藏储层岩石学特征、岩石颜色、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伏龙泉气田FL11井区泉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泉二段-泉三段为曲流河沉积环境,并研究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取得重大突破,而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龙马溪组属于同一时期的沉积地层,其页岩气开发潜力尚待挖掘。选择江苏仑山地区高家边组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探讨高家边组沉积时代、古环境、页岩气潜力,并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形成年龄为(442.8±2.6)Ma,属于早志留世,这一年龄使得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沉积时代第一次得到准确可靠的年代学约束;高家边组沉积时的水体为还原环境;高家边组总有机碳(2%~4%)中等偏上,生烃能力较强,镜质体反射率为1.5%~2.3%,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晚期;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在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岩性组合、笔石类型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指示其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量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上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富集天然气,天然气藏的分布受优质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的控制。为了揭示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下天然气的富集规律及预测成藏有利区,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扬子古板块地质构造背景进行分析,讨论地质构造背景控制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根据不同时期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范围;结合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确定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湾及其后陆棚的发育演化控制了该区龙潭组主力烃源岩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的发育分布,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有利配置关系;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邻近龙潭组海湾相优质烃源岩的区域为天然气成藏最有利区。总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控制了海相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17.
郭涛    胡作维    李云    史格    詹旗胜    李韶昱    管晋红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868-886
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在中泥盆世是否存在亲缘性一直有较大的分歧,两者的古地理位置关系对扬子板块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扬子板块西北缘四川北川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的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谱主要集中在1 000~900、850~720、650~500 Ma等3个区间,与冈瓦纳大陆以及下伏地层志留系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特征,均显示出典型的冈瓦纳特征。结合古地磁数据、养马坝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岩相古地理特征、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等信息,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养马坝组陆源碎屑的可能来源,认为其碎屑物质可能来自于下伏地层志留系沉积岩的沉积再旋回,中泥盆世扬子板块与冈瓦纳大陆不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18.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发育有苏一段、巴二段和巴一段3套烃源岩。该地区下白垩统三套烃源岩中巴二段是最重要的生油层系,主要成因是深湖-半深湖和滨浅湖环境,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基本达到成熟阶段,局部地区已达到过成熟。同时该段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而苏一段和巴一段烃源岩总体评价为中-差烃源岩,为该地区次要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具良好的生烃潜力,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断层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利用2 00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断层的分布、成因及形成期,研究断层与天然气高产层段和富集区的关系,建立塔巴庙气田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存在北东向断裂系统,断层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断层,断距20~60 m; 这些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 断层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良好匹配,断层沟通了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既促使下伏天然气向盒2段、盒3段垂向汇流运移,同时又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从而控制了塔巴庙地区主力目的层盒2段、盒3段天然气运聚成藏及高产富集区带的分布; 断裂和大面积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