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飞鹏  刘晓红 《山西建筑》2008,34(14):63-64
介绍了青海省西宁市香水园的规划设计,在保护恢复原有文化古迹的前提下,通过对香水园古建筑的修复扩建、城墙遗址的保护以及历史景点的重新设计,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城墙是中国城市的标志之一。它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古代城墙的产生主要是作为防御工程,由于城墙的保护,使许多城市免遭被战争毁灭之灾,而且在城墙保护下,使城市的辐射力不断加强,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城墙的固定性,却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影响了城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和改建工作中,拆除旧城墙会为城市发展带来宽松的环境,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城墙的历史价值,必须对城墙古迹与于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论城墙公园     
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比较完整地或片断地保存有古老的城墙,或者考古发现了许多城墙的遗址遗物。成为祖国一大文化景观。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物遗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唯开辟城墙公园是个好办法。园林因有文物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涵养,文物因园林而得到妥善保护,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拟就城墙公园的生成价值、景观特色、规划设计等问题略述己见,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4.
<正>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极其丰富,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古建筑,还有不少革命文物。根据1982年国务院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规定,应当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1国外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欧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经验,其保护思想起源较早。1834年希腊有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古迹的法律,19世纪末起,各国相继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1)保护历史建筑:建筑建成后超过60年,即可称之为"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则是历史建筑中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一部分。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举行"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并通过了著名的《威尼斯宪章》,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至今仍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2)保护历史地段: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建筑单体逐渐扩大到"区  相似文献   

6.
修缮保护古建筑文物应予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历史文明最真实的记录。对它进行修缮保护或开发利用,必须严格遵守它的历史原貌和原状,不应该有任何改动和变异。否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的篡改和否定。应该明确,尊重历史文明,就必须尊重这些历史遗产的本来面目。当前,各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许多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也在积极进行,但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及开发利用,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尤应重视。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将国际文物、历史建筑与古迹保存作为组织工作的重点。作者介绍了自1960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国际古迹保护维修工程,并着重介绍了在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基础之上展开的有关世界遗产保护活动,其中包括申请登录程序和需要具备的文件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将国际文物、历史建筑与古迹保存作为组织工作的重点.作者介绍了自1960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国际古迹保护维修工程,并着重介绍了在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基础之上展开的有关世界遗产保护活动,其中包括申请登录程序和需要具备的文件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树声  原野  李小龙  张瑶 《城市规划》2021,45(12):中插1-中插2
何谓"迹以人传" 纵观中国规划建设史,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批循吏、文人、乡贤,守护中华胜迹、接续历史文脉,把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对地方乡土的热爱和个人才情注入地方实践,代代赓续,形成了特有的本土古迹保护传承模式.对此,古人曾有"迹以人传"的说法,亦有"先贤遗迹,湮没弗葺,守土者安能辞其职哉""文物之盛,是则守土者之所乐"等诸多记载,皆强调人在古迹保护传承中的使命与责任,体现了古迹保护传承的守土者之责.  相似文献   

10.
沙鸣娜  杨昌明 《华中建筑》2012,(10):140-143
城墙遗址公园是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城墙遗址公园建设是以对该地段历史遗迹、文化信息的保护和利用为前提的,反之通过对遗迹和文化的合理利用与表达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保护。独特的城墙文化并非要刻意去体现,更不能简单的模仿,只有建立在对其深刻理解之上设计创作,才能使城墙遗址公园作为表达历史文化的城市空间而产生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建园林技术》1997,(4):8-12,7
香港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康广播局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于一九七一年订立古物古迹条例,以保护境内的古迹文物。一九七六年,香港政府成立古物古迹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执行具体的古迹保护工作。办事处向古物事务监督(即文康广播局局长)及古物咨询委员会提供政策和行政...  相似文献   

12.
正南京城墙博物馆位于南京中轴极具历史价值的中华门以东。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博物馆,其最重要的藏品不在博物馆里,而是矗立在它面前宏伟的南京城墙。它应该是呈现城墙历史文化的装置,是融入城墙历史环境的艺术品,也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的形体设计试图将古城墙的马道、平台等元素加以提炼,形成近城低、远城高的自然态势;反向攀升的坡道连接高低错动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我去北京站东侧的一段明城墙看了看。为修复它,人们正在到处找砖。我看到一位老先生自己蹬着三轮车拉来4块砖,据说一块砖重24kg 呢。作为一种象征,巍巍城墙起到过威慑作用;作为防御工事,城墙曾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城市有它的历史延续性,除非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应该保留旧城的一些痕迹,昔日的殿阁、作坊、庭院、井渠,哪怕只剩下断壁残柱,它也代表一段历史。我出生在罗马这个被认为是古色古香的城市。我想,罗马之所以享有盛誉,是因为古城风貌独存,街坊屋舍多为中世纪  相似文献   

14.
肖磊 《南方建筑》2018,(2):84-90
柬埔寨吴哥古迹是人类历史上辉煌的遗迹,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际古迹保护修复的实践与理念的反映。其古迹保护修复理念及实践方法一直与国际上古迹保护修复的理念及方法同步。从最早作为法国殖民地,以西方的遗产保护理念对古迹进行修复;到新时期各国和国际组织发起的保护吴哥古迹国际行动中所运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无一不反映各个国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迹保护修复方法和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梳理历史上吴哥古迹保护修复的实践与理念的发展,展示东西方文化古迹遗产的保护哲学,为国内的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正平 《城市规划》2001,25(4):65-69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 ,“得山川之利 ,控江湖之势”。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并完善法规体系。努力挖掘城墙的内涵 ,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利用明城墙及其周围的风景资源 ,使之成为环城绿带 ,改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6.
中华门门西地区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西地区是南京保存至今面积最大的一块传统居住区,有众多的文物景点和历史遗存,作者对它的社会结构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门西地区保护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海玮 《城乡建设》2010,(5):26-28
云南大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均建都于此。,南诏国统-了大理地区后,在洱海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建立了两座关隘,称为"上关"和"下关",也叫龙首关和龙尾关,现均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级重点保护文物。然而,大理正在扩建的公路,使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龙首关遗址南城墙、西城墙、两道北城墙已不同程度遭到破坏,破坏面积达12350平方米。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是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但作为古代文化遗存以及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与其他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坏,将永远遗憾。但是城市也不能为了保护古建筑而不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山门至琵琶湖段城墙文物的价值、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概述了城墙现状及病害损伤现象,对使城墙遭到病害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并针对城墙发生的病害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修复保护为主,保持明城墙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为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文物建筑承载着人类文明以及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具有珍贵价值,同时也决定了对其实施保护的重要性。因而,如何在保持文物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以最少干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修缮,最大限度地、真实客观地保存其蕴涵的历史信息,便成为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作的关键。在此以宁波市庆安会馆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作为实践案例,从古建筑的木作工程、瓦作工程修缮等方面探讨基于原真性和最少干预考虑的文物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