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域文化资源的构成,结合三晋地域文化视角下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征,以山西太原崛围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了地域文化资源特色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因山就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山就势,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人文构景中传统的原则,也是处理一般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普遍手法。这是千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值得发扬光大。今天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尤其需要贯彻这个原则。一、因山就势——风景区人文构景原则所谓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构景,是指组成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17,经国务院批准,江西省女湖和三百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结束了我省赣南、赣西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历史,使江西省风景名胜区体系更趋合理,对带动全省风景旅游事  相似文献   

4.
郑洁 《规划师》2005,21(1):56-59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详细规划经过探讨风景名胜区佛教景观规划的几种方案,提出以宗教脉络贯穿全山,以有限的建筑营造山不断升华的宗教意境,通过“三主一辅”的寺庵体系将这规划思路落实于空间,并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佛教建筑能构建不应孤立考虑,而应结合整个规划体系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洪 《中国园林》1994,10(1):57-61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湖壮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丰富多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世界驰名。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因而山岳名胜区在风景区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此外,还有河湖风景名胜区、岩溶风景名胜区、滨海风景名胜区等。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又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统一国家,存留了极为丰富的珍贵文物古迹,又形成了一些以文物古迹为特点的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理念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分析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其次归纳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策略;最后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探讨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包括生态保护筑根本、景城多维融合、景村共享共荣等,以期实现生态公正、人与自然有机协调、增进居民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是一类对保护与发展协调要求特别高、矛盾问题特别典型的风景名胜区。本文通过对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剖析,提出了这类风景名胜区规划应遵循保护遗产、景城共荣的协调发展理念,可以应用明确景城职能分工、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以"内外总体平衡"推进居民社会调控、引导外围保护地带发展、以"多规合一"加强规划管控等10个方面的规划方法,破解景城协调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8.
综合型风景名胜区兼具自然和人文景源,并且包含较为复杂的居民社会系统以及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它们是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规划研究内容来说,因其涉及面广、难度大,而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从风景资源保护、风景游赏特色挖掘、旅游设施布局、居民社会调控等方面入手,总结了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林虑山(红旗渠)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为例,对综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建设纪事     
●  9月 1 5日至 1 7日 ,建设部与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在广东肇庆市联合召开“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座谈会” ,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推出了第三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它们是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厦门鼓浪屿风景区、长春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宁厦沙湖、南昌滕王阁、浙江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重庆大足石刻风景旅游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办、建设厅、旅游局的负责人 ,以及第一、二、三批示范点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9月…  相似文献   

10.
朱霞  郑越 《华中建筑》2021,(2):80-85
从阐述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出发,评析国内外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研究现状;以典型山岳型风景区——武汉市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适用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从人文、自然多角度测定生态敏感性;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叠置分析模块,采用空间多成分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  相似文献   

11.
狼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南通市城南6公里处,是江苏省六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规划面积5.119平方公里。风景区内,自东而西、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一线排开,绵延3.6公里。其东北、尚有南通著名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的纪念性公园——啬园,具有众多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江海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2.
岳菊生 《中国园林》1993,9(1):13-15
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是富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具幽深、古朴、素雅与明朗清秀的特色。有“城市山林”之美誉。南山风景名胜区诸山,山岭环抱,林木清幽,有淙淙泉水、潺潺溪流,更有奇石突兀,鹂鸣宛啭,景色之佳,久负盛名,而帆影山光,夕照钟声,漫山松林与红叶相掩映,其景恬静明洁,可与南京栖霞山相颉顽。虎跑、鹿跑、珍珠、林公诸泉,皆出自山中,涓涓之水,其昧清冽,可与天下第一泉相若。岗峦林壑,云烟泉流,与无数名胜古迹、文物、诗篇,长期共同组成一轴悠久历史文明的长卷。因此,南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综合体”。它既有自然美,又有优秀的历史文化。有着与国外“国家公园”不尽相同的鲜明的个性与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历史地理是以当下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本底为对象,探究其地理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专题。首先界定和分析在风景名胜区历史地理中边界、特性、演变和尺度4个基本概念,并提出风景名胜区体系演变、风景名胜区的形成和发展及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风景名胜区历史地理的3个主要研究内容。指出风景名胜区历史地理研究中理论与方法的匮乏问题,并提出以实证主义为基础,尝试结构主义、人文主义等理论的应用,并阐述风景名胜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新时期,风景名胜区面临新的形势要求,为进一步管理好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导向亟须明确。基于风景名胜区的突出特色、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核心要求,融合新时代发展形势,认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未来在延续综合性规划特点的基础上,应深化生态保护内容,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人为活动管控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其范围研究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精准空间落位以纳入“一张图”管理,精简实施性弱的内容并突出规划管理重点,捋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以契合发展实际。以此期望今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能够守正创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适应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四川是全国的风景名胜资源 大省之一,列入联合国《世界遗 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有:九寨沟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 产,黄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 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 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国家  相似文献   

16.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萌 《福建建筑》2010,(5):10-13
结合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分析了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经营保障、各部门协调四大方面着手,讨论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内容,以确保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并从中探索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罗仁朝  曹智华 《规划师》2007,23(6):60-63
长江岸线的变迁,使三山风景名胜区的特征景观面临消失的威胁.三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以重现风景区特征景观的意蕴为目标,通过对山水关系的解读,从对风景区内涵的延伸、山水关系的重塑、特征景观的展示、保护范围的拓展及风景区视廊的控制五个方面探讨规划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风景名胜地营建对于"关系""整体"等理念十分重视。然而,目前风景名胜区对于自然人文系统的完整保护重视不足,不仅导致风景名胜区之形支离破碎,亦使其内在精神逐渐丧失。研究紧扣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高度融合这一特征,以"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甚至共同升华结晶、并在人的精神层面合为一体"这一整体性定义为基础,探索由"单独的要素"上升到"整体性"层面的价值识别思路。进而提出风景名胜区整体价值概念,即指"风景名胜区多层次整体性所具有的系统功能和精神意义",构建了风景名胜区整体价值识别框架,并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实践应用,以期对现有风景名胜区价值识别理论与实践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便捷程度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通过综合交通可达性、省内公路网密度以及区位优势度3个要素的综合集成,探讨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级风景名胜区总体交通优势度偏低,极少数风景名胜区具有非常较高的交通优势度。世界遗产级风景名胜区交通优势度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局部突出的格局;以人文特点为主的风景名胜区交通优势度高于以自然特点为主的风景名胜区;交通优势度是游客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