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康虹桥  岳岭 《中国电梯》2009,20(8):38-40
我国是世界上电梯制造大国,在造船业中,我国也是世界上造船第一大户,而2007年给船上配套的400多台乘客电梯、观光电梯全部进口,只有少量的小吨位载货电梯和杂物电梯是国内配套。为什么我们的出海远洋轮上的船用电梯自己不能配套又不能出口呢?这主要是船用电梯有其特殊的要求而决定。  相似文献   

2.
郭小宁 《中国电梯》2007,18(11):38-3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梯行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政府对于电梯生产、安装、维修及使用均成立专门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并制定了与欧洲标准等效的GB7588-2003指导电梯的设计制造,应该说近年来电梯伤亡事故已大大降低,这也是我们电梯从业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电梯抗震性能的理论研究对我国电梯行业是一项新的课题。多少年来我们在电梯科研、设计开发和制造工作中,很少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而且我国所执行的欧共体国际电梯标准和现行的国家有关电梯标准、法规中也未明确规定对电梯抗震性能的强制性条款。这次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震给灾区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灾区的电梯设备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令人十分痛心。  相似文献   

4.
王水福 《中国电梯》2009,(16):14-15
中国电梯30年的发展变化,实在令人惊叹:1980年全国生产电梯2249台;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达25万台,目前全国在用电梯突破100万台,这是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回首过去,感慨万千。而发源于西子湖畔的西子联合也伴随着中国电梯业一路前行,不断成长,从一个只能修修配配的农机厂发展到资产过百亿的集团公司,员工也从十几人增至近万人,年销售收入从3万元增至125亿元。  相似文献   

5.
王玉强 《建筑机械》1996,(10):38-39,21
试述电梯的技术改造北京中铁电梯专业技术公司王玉强1我国电梯业的现状我国的电梯业起步较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电梯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给电梯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统计...  相似文献   

6.
赵慧 《中国电梯》2006,17(23):8-8
10月17日,总高度339m的四川广播电视塔竣工仪式在电视塔下举行。这意味这座从1983年就开始着手立项,1992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的“西部第一高塔”终于得以宣告基本竣工。  相似文献   

7.
曾才 《中国电梯》2008,19(9):58-59
我国是电梯生产大国,也是电梯使用大国。在用电梯迅速增长,于是电梯故障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其原因主要有:①使用电梯的人群素质不同;②维保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③故障隐患不能被及时排除等。  相似文献   

8.
吴建华 《中国电梯》2007,18(16):66-67
1电梯装潢企业面面观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电梯装潢企业如繁星密布,几十家还是上百家也说不准。这跟近几年电梯市场的繁荣兴旺有着很大关联。严格意义上讲从电梯整机企业的诞生开始,装潢企业也随之形成。企业的创建大致可分成3代。要是从时间段上划分,装潢第1代创建于1990年前后,适逢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当时电梯及附加产品是朝阳产业,创建早的装潢企业利润丰厚,  相似文献   

9.
编辑寄语     
《中国电梯》2004,15(24):1-1
白驹过隙,兔走乌飞,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年底。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事情要办:积累了一年的琐事需要处理,放任了一年的思想需要总结,零碎了一年的心情也需要整理……总之,大家都趁着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时刻,把那些要紧的不要紧的只要是能记起来的,忙着收拾收拾整理整理。  相似文献   

10.
李玉娟 《中国电梯》2003,14(7):37-37,54
由于对电梯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或是标准自身的模糊与不统一,导致了实践的混乱与具体要求的不统一。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讨论,甚至需要权威定论,从而达成共识,进而规范电梯工作的实践。此外,这种讨论也一定能够为我国电梯业与国际对接而进行的标准修订工作产生有益的帮助。下面笔者就将这3个问题逐一阐释。  相似文献   

11.
曾晓东 《中国电梯》2009,(16):127-127
回想自己加入电梯行业近20年来的历程,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变化”两字。虽然说变化是永恒的,但是任何经历了这一过程的电梯人我想都不大会预料到变化会如此之大。即使说成是沧海桑田也不为过。当初电梯进入中国时,真是一种高档奢侈品,且不说小县城极难见到,即便是大上海也很是稀少,  相似文献   

12.
石光宁 《中国电梯》2006,17(21):34-35
2006年的4~5月间,广西南宁市连续发生了两起电梯事故:一是电梯安装人员在施工当中不注意安全防范,坠入底坑当场死亡;二是某幼儿园一工人从杂物电梯轿厢往外搬运餐具时,杂物电梯突然上行,被剪切致死。这两起电梯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两起电梯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它直接反映出我市在电梯管理、安装、使用、维保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00年,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通过代理商获得在中国的第一份电梯合同——为上海提供2台电梯,从此翻开了中国电梯史上崭新的一页。这可以说是国入享受电梯的坐标原点。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梯行业仅停留在使用、安装和服务的水平上,根本没有自己的电梯制造业。1949~1979年是我国电梯工业自主研发、艰苦创业的起步阶段。而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的这一阶段,我国电梯工业迅猛发展,市场、产能跃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但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行业兴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梯》2009,20(2):10-10
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超过25万台,在用量超过100万台,这是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电梯行业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梯》2013,(20):4-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梯市场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随之,我国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制造装备也大幅提升。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最大的电梯制造国、最大的电梯使用国、重要的电梯出口国。未来,随着电梯市场的日渐成熟,我国电梯行业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企业是该到了思考未来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顾鑫 《中国电梯》2009,(16):117-119
《中国电梯》已经迈入了她的而立之年,在这过程中,《中国电梯》和电梯人记载着她辉煌的发展历程,传承着灿烂的中国电梯文化,推介着不断创新的电梯技术,并为我国电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此《中国电梯》300期之际,我们共同回顾我国电梯标准的发展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史卫红 《中国电梯》2009,(16):24-24
“我们的电梯”,读到这五个字,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因为我们是电梯人,电梯是我们的。电梯因为我们而繁荣而发展,我们因为电梯而荣耀而自豪。也只有我们才有资格这样表达——我们的电梯。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简称《招投标法》)正式施行快三年了,这是我国大型机电设备采购工作与国际接轨的一大举措,也是规范招投标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各级“政府采购中心”纷纷成立,为招投标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9.
十年问道     
朱筱棣 《中国电梯》2009,(16):35-35
可以这样说,1998年3月,上海贝思特乘上了电梯行业这列高速飞驰的动车,《中国电梯》是我们的入门手册,也是我们的益友良朋,十多年相知相伴、不离不弃。 感谢电梯行业,它提供了贝思特萌发、成长的空间。 感谢电梯界同行,相互的扶持,使我们彼此不可或缺,配合诚挚、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活区建设高层住宅会越来越多,电梯也就相应的增多起来,而且构造上也越来越复杂,速度也越来越快,电梯产品的装饰、声音、速度等已成为当今电梯制造商竞争的重要指标,然而,人们对电梯火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违反防火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大规范》瞩B50045—95)对电梯的设置提出了11项要求:l、电梯并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风扎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