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小勇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2):85-87
根据WTO关于农业发展的规则和我国的国情,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将制约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资源的刚性约束、投资主体单一等因素,使我国农业经济无法适应世界经济的挑战。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节约资源、拓宽投资空间、加快土地流转等入手,走集约型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性质的要求,是解决工业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使桂林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其经济的增长是在一种较为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实现的,这种增长方式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促使工业经济的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维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姜明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20(5):92-95
本文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同时对中国粗放经济增长6方式的产生、形成及加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眩基础上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一些建议。6文章在以往讨论的基础上力求有新的突破,试图消除一些无谓的论争、澄清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4.
任玉彬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46-49
当前,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战略地位,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针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促进科技进步,转变政府职能来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打牢基础;通过体制创新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制度保证;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从而切实有效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张燕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12(2):76-78,82
研究了经济发展中粗放型增长方式存在的内在原因,论述了向集约型转变的思路和途径。并指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的这一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但如若转变速度过快,会使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相对减少,进一步加剧我国目前严峻的劳动就业形势。应根据不同的地区、产业确定不同的转变速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完善,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经营规模,推行名牌战略,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的作用则是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处于次要地位;新兴工业化国家,构建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技术进步体制,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性质的要求,是解决工业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使桂林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其经济的增长是在一种较为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下实现的,这种增长方式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促使工业经济的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维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崔巍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42-47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迭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与工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培植和发展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工业,从而在提高整体工业竞争力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建立起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效利用能源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田奋飞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10(2):79-82
运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的基本对策。认为,通过改变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恰当选择以及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可以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2.
崔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0):21-25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反映实际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与工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培植和发展主导工业、改造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工业,从而在提高整体工业竞争力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建立起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效利用能源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容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设置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模型.并以1995-2001年为时间段对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进行了动态量化综合测评,得出陕西省经济增长的粗放程度仍然很高的结论,并提出政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做的主要工作.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提出建议,作者对“粗放型增长”、“集约型增长”进行理论界定,并分析了中国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了目前国际上常见的两种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出应了我国国情,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道路的观点,并探讨了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论述了当前我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提出了一些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加就业的基本对策。认为,通过改变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恰当选择技术以及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可以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