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地下溶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坚 《采矿技术》2003,3(1):19-21
铜矿峪矿低品位难采难选氧化铜矿地下溶浸工业试验涉及矿床地质、矿物学研究、溶浸化学、布液参数优化、集液工程设计、原地爆破技术、井下防渗注浆、矿山环境监测等多方面研究。通过工业化试验,形成了“孔网布液,静态渗透,注浆封底,综合收液”技术特色的成套地下浸出提铜技术,实现了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工业化生产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数据的积累是本文的写作基础。它详细报导了国内首例在东乡铜矿井下原地破碎浸铜半工业试验的进展及取得的中斯结果,并阐述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文章对难采低品位有色及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卉 《采矿技术》2006,6(3):170-172
介绍了采用原地爆破溶浸湿法提铜技术开采铜矿佑铜矿的成功经验及达产达标的各项工艺参数、技术经济指标.重点介绍了原地爆破浸铜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即控制爆破技术、防渗漏技术及布液、集液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6.
黄荣  王卉 《采矿技术》2008,8(2):83-86
采用钻孔原地浸铜工艺开采云南某铜矿区的铜资源试验过程,调查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钻孔原地浸铜试验区及周边水质环境进行了监测.根据国家环境评价标准,分析评价了浸铜工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水污染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采用硫酸铵作浸矿液,浸矿液渗入地下引起地下水氨氮等浓度增加,造成水体污染。根据源头控制、回收利用、监控应急的污染控制思路,提出了清污分流、人工防渗假底、三级监控收液、溪流水回收、监控应急、生态恢复、地下水长期监控等6项污染控制措施,供矿山设计、生产管理、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原地浸析法回收离子型稀土露采残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年来,对离子型稀土矿一直采用传统的露采池浸工艺开采,残留了大量的矿石,充分回收这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残矿产生的原因及特征,重点阐述了利用原地浸析采矿方法回收残矿的技术措施,并对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广泛采用原地浸矿法,预测和适时调控原地浸矿中溶质运移过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几何模型,包括活塞流模型、单毛管模型、毛管束模型,归纳了土壤溶质迁移数学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方程(CDE)、动水—不动水(MIM)模型、随机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问题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的矿区,开展边坡勘察、物探等现场工作,找出山体或边坡重点监测区域,研究现场在线监测系统实施方案,对边坡变形、地下水位、裂缝、降水量进行了在线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和形变之间高度关联,结合勘探结果资料分析,在当前采矿注液强度情况下,边坡形变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从离子型稀土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3方面入手, 制订了原地浸矿技术适用性对照表, 采用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不适用等标度词评价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 并将原地浸矿划分为天然底板明沟集液法、人造底板暗沟网集液法、天然底板明沟+辅助巷道法3种采矿方法, 指导离子型稀土矿山科学规划、有序开采。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其经原地浸矿的模式开采后,导致矿体中残留大量氨氮,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氨氮超标。本研究以实验室柱淋洗模拟原位淋洗,探究去除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后残留氨氮的可行性:以木质素磺酸钙(C20H24CaO10S2)、硫酸镁(MgSO4)和清水为淋洗剂,考察氨氮淋洗效果;通过设置不同淋洗剂浓度和淋洗速度优化淋洗条件;筛选淋洗方式并分析其对土壤不同结合态氨氮、pH、有机质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20H24CaO10S2和MgSO4最佳淋洗浓度均为 8 g/L;在1 mL/min的淋洗速度下,其对实际土壤中氨氮的淋出率分别为78.33%和92.16%,分别在第10个孔隙体积和第8个孔隙体积时低于15mg/L的稀土尾水直接排放标准(DB36 1016-2018);相较于清水淋洗,C20H24CaO10S2和MgSO4主要淋洗脱除土壤中占比重较高的交换态氨氮;而C20H24CaO10S2淋洗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提升;经不同淋洗方式筛选,C20H24CaO10S2和MgSO4浓度比为 1:1的复合淋洗剂既能高效处理土壤氨氮、有效调节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有利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土壤的氨氮治理以及矿山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3.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媛媛 《有色金属》2004,56(1):51-55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EMD-RBFNN的稀土原地浸矿边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温差、冰霜、扰动等因素影响,原地浸矿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含有大量噪声和干扰信号,利用系统自带的温度补偿模块难以达到预定数据精度,使得后续预测预警工作出现误差。为此,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EMD分解后,IMF分量可实现自由重构,去掉高频分量,能够较好地去除环境因素对在线监测位移数据的影响,低频分量能更好地反映实际位移值。借助EMD技术的自适应分解特性,提取真实监测数据,并利用RBFNN的最佳逼近效果,建立在线监测数据EMD-RBFNN预测模型。根据某稀土矿实测地表位移数据,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EMD-RBFNN模型的地表位移预测数据相对误差仅0.12%,具有较好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广泛采用原地浸矿法,预测和适时调控原地浸矿中溶质运移过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几何模型,包括活塞流模型、单毛管模型、毛管束模型,归纳了土壤溶质迁移数学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方程(CDE)、动水—不动水(MIM)模型、随机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过程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龙南足洞稀土矿区原地浸矿采矿为例,根据原地浸矿采矿工艺流程划分辨识单元,并根据各单元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和辨识原地浸矿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南方花岗岩型风化及半风化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开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浸矿-降雨对稀土矿山原地浸矿采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对龙南县稀土矿山进行地质调查及边坡土体室内电镜实验的基础上,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边坡在浸矿-降雨条件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结论:边坡在天然工况下,浸矿-降雨后安全系数分为2.4,1.27656和1.05469;在浸矿-降雨条件下,边坡处于滑坡临界状态,滑坡危险较大,坡脚应力集中现象加剧,边坡坡脚沟谷处应变明显,其可能成为滑坡地点及滑坡破坏面。  相似文献   

18.
王国吕 《采矿技术》2013,13(2):65-67
在矿山建设生产中,巷道涌水是影响正常作业与安全生产的常见问题。通过对黑牛洞矿山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得出巷道涌水的成因与规律,并采用简单、低成本的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广悦  全爱国等 《铀矿开采》2002,26(1):22-26,16
利用分形理论探讨研究了原地爆破浸出工艺待浸矿堆块度的分形特征,并对影响块度分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20.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场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叙述了我国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时的采场监测系统的重要性, 介绍了检测系统的布置原则、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 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