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流挟沙能力反映了运动水体所能挟带泥沙的最大能力,确定水流挟沙力公式对于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关键是其系数的最佳确定.通常挟沙力公式在实际应用时都要用实测资料对系数进行率定,对李义天的平面二维挟沙力公式,利用最小二乘法与灰色关联度相结合对其系数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3.
高,中,低浓度挟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期得到的高、中、低浓度挟沙水流统一挟沙力公式均以能量平衡为基础,公式都反映出紊动扩散作用与重力作用之比是决定挟沙大小的最关键因素,利用实测的180多组资料对这些公式进行对比、验证,并对阻力系数的确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期得到的高、中、低浓度挟沙水流统一挟沙力公式均以能量平衡为基础,公式都反映出紊动扩散作用与重力作用之比是决定挟沙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利用实测的180 多组资料对这些公式进行对比、验证,并对阻力系数的确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非均匀沙挟沙力是河道水流泥沙运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采用随机数学的方法,分析了水流与床沙的相互作用及床沙与床沙质的相互交换,建立了非均匀沙挟沙力公式。并用野外实测资料对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公式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量水槽试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在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中应该考虑反映泥沙级配影响的因子D250/(D25D75),并由此推导了新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利用水槽试验资料及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泥沙级配因子D250/(D25D75)能提高水流挟沙力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挟沙力沿河宽分布的变化是造成游荡型河道主流频繁摆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掌握其变化规律是研究游荡型河流演变规律的关键.通过对游荡型河道成因及河道演变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1954~1958年的水沙资料,考虑暴涨暴落的洪水和剧烈变化的地形条件对挟沙力分布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二维挟沙力公式.通过实测资料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表明该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游荡型河道挟沙力沿河宽分布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水槽试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在水充挟沙力计算公式中应该考虑反映沙级配影响的因子D50^2(D25D75),并由此了新的水流沙力计算公式,利用水槽试验资料及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泥沙级配因子D50^2(D25D75)能提高水流挟沙力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Delphi6.0软件并采用Windows界面设计开发了一个可用于科技资料管理的系统软件。该软件分为两大模块:用户模块和管理模块,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资料室以及小型图书馆的资料管理,具有方便读者,提高效率,加快流通,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将其由“二进阶乘”推广为“k进阶乘”。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数学中,时常遇到求函数绝对值的导数。通常的做法是谋求摆脱绝对值困境,使讨论很冗繁,难于掌握。 本文证明一个公式,能较全面而方便地解决这类函数的求导运算。  相似文献   

13.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是非常常见且十分重要的一类储集空间类型,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裂缝的识别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以新疆某油田为例,通过岩芯观察及成像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进行比对,总结出了不同类型裂缝对常规测井的不同响应特征。通过实际应用,识别效果良好,证明用测井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裂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利用Access数据库建立标准公差数值数据库的方法,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使对零件尺寸公差的查找更加方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16.
地层测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中一项试油新技术,在新区勘探工作中,它是油气层早期评价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及时发现油气层,认识地层特性与获得地层参数,但一般不作产能评价,对于气井来说不计算绝对无阻流量。确定气井产能有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与修正等时试井,计算绝对无阻流量的方法有二项式压力法,二项式压力平方法,指数式压力法,指数式压力平方法,一点压力法,一点压力平方法等方法。我们研究了利用不稳定试井数据库资料确定气井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简要介绍了Fourier变换、Hilbert变换和Radon变换之间的某些联系,由此导出了Radon变换的一个新的反演公式。  相似文献   

19.
应用Fourier级数方法模拟了边梁的效应,分析了当边梁的扭转刚度不可忽略时边梁对板的影响,给出了一个边梁的弯曲刚度与扭转刚度的配置公式,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板的挠度、弯矩、剪力等随边梁刚度的增大而增大的不合理现象,对忽略边梁的抗扭能力所导致的误差也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